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下高职工程测量的课程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下,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关键,且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能人才,现代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方案应抓住契机进行调整,更凸显职业性、实践性和国际性,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和改革最终要落实到课程建设上。以工程测量课程改革为例,希望能为探究如何在“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下做好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    键   词]  “一带一路”;工程测量;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3-0064-04
   一、引言
   国家在《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文件中指出:鼓励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促进高校教育水平创新,优化人才培养必须坚持以“一带一路”倡议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人才为核心,积极创新高校人才培养理念,通过实践和理论教学相结合来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进而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高职应借“一带一路”东风,抓住契机,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培养高素质综合技能人才的同时瞄准国际化方向去不断探索国际交流和合作的途径,并通过落到实处的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革为基础进而辐射到整个专业的构建及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高职教育新格局。
   (一)高职工程测量课程改革的重新定位及意义
   基础建设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建设领域,“路”可以说是连接中国与世界、区域与区域的通道,道路建设,测绘先行,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不仅需要交通测绘的技术人才,更需要培养国际化的测绘人才。培养测绘人才落到实处先要构建好合理的课程体系,在合理的课程体系中做好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和改革,以一到三门核心课程建设为基础辐射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进而推动该专业人才培养紧随国家和社会需求的方向发展。工程测量课程正是测绘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它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紧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应用型课程,因此,按照“一带一路”倡议发展思路对人才培养要求重新定位及改革专业核心课程——工程测量,意义重大。
   工程测量课程建设意义重大,还可以从资源开发、行业发展、教育价值、能力价值和应用价值五个方面来看。(1)以资源开发角度来看,为“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解决了人才供应与实际需求不匹配的难题,解决了基础建设时道路行业中工程测量人才短缺、技术创新滞后的不足;(2)从行业发展方面看。我国积极响应向现代化工业化迈进,这有助于解决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路桥梁测绘技术创新的人才短缺难题,促进测绘的蓬勃发展及工程测量人才的茁壮成长;(3)从教育价值方面看,为有志于投身道路建设,热爱测绘的广大青年提供学习机会,帮助他们掌握相关技能,拓广就业范围和提高就业率,让他们迅速成长为工程测量方面的技术强手和高素质综合人才;(4)从职业能力建设方面看:以高职教育为切入点,致力于开展高效的、有的放矢的职业教育能力建设,符合以教育的根本目的——培养人才为基础,推动沿线国家的互利共赢,增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并持续保障有力发展;(5)从应用价值来看,我省是国家向西开放战略中的前沿和窗口,联系了亚非欧三大洲,也是西南众多省份中唯一一个可以从陆上同时沟通东南亚和南亚的省份,同时与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等国相邻。“一带一路”的发展倡议让道路建设在互联互通中地位凸显,目前,正是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基础建设、公路建设的好时机,对国际化、高素质的工程测量人才的需求更是急剧增加,积极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积极建设“工程测量”这门核心专业课,对全国测绘事业的发展、培养工程测量人才意义重大。特别是在2016年,教育部发布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明确指出:教育是国家富强、民族繁荣、人民幸福之本,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在全国全面响应和推进“一带一路”的伟业中,高职院校应大力承担全新的历史使命,变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新定位办学目标和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坚持面向国际化,借鉴经验,完善建设体系,最基本的是做好核心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工作。
   (二)国内外工程测量课程建设情况
   工程测量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备受重视,比如德国的慕尼黑大学、波恩大学等知名大学都将工程测量课程作为重要课程开设,由教授主讲,在课程学习期间必须通过由教授指定学生完成动手实践内容及工程测量试验研究,而且是通过“理论考试+实践技能操作考核”二者均合格后方能获得学分。在柏林工业大学、汉堡工业大学等工程类院校更是将该课程设为专业必修课,课程设置时更偏重科学研究,特别重视与之配套的实践教学,强调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结合,并要求学生将实践内容作为实习报告提交,实习报告在课程最终的成绩评定中所占比例约75%以上。同时,这些学校学生的毕业设计大都与科研项目或企业的实体研究项目有关,学生在尚未毕业就已经以实体项目为依托进行课程学习了,落实“工学结合”“学以致用”,毕业生在相关就业领域中适应能力强,具有较高的學习能力,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也使德国在基础建设、制造业中一直在世界领跑。另一发达国家——美国,它的测绘专业一般都隶属于地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地质学院或地球科学学院等,这样有利于测绘学科的各方向之间或测绘学科同其他学科进行交叉渗透,但这些专业的核心课程都是工程测量技术。市场的需求导致测绘毕业生的人数每年都在稳步上升。现在,美国的工程测量技术课程与十年前的“测量”相比改革力度颇大,课程内容已经广泛涉及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管理科学、土地科学、地质科学、导航、海洋学、土地开发和土地所有权以及旅游等领域和国民经济各部门。他们的工程测量技术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开展得相对较早,同样强调“理论知识+技能操作”,注重课堂内外的理实一体化融合。这些国家在职业教育和课程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我国工程测量课程的情况是:截止到2018年,全国约三百余所院校都开设了工程测量课程,并且定位该课程是土建类专业、交通类专业、工程类专业的核心必修课,课程的学习模式也是设置为以“理论知识+技能操作”为主。工程测量课程特别是在高职高专院校更加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学习该课程后,学生要具有较强的操作测绘仪器的能力,将“懂理论,会操作,具有团队协作精神”作为测绘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的新要求,通过有的放矢的课程改革手段将培养具有综合技能的国际化测绘人才模式不断推进和完善,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和国内和国际影响力。
   二、实例分析
   在积极响应和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方面,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于2018年成为“中德职教联盟云南省示范基地”“同济大学德国巴伐利亚州文教部中德师资中心云南基地”“中德(云南)跨企业培训中心”“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高职院校。同年,我院与俄罗斯远东大学进行联合开设了道路建筑材料专业(中俄)班,是“中俄交通大学联盟”核心成员之一,该专业学生采取的是中文和俄语的双语学习模式,除了学习很多公路建设建筑材料方面的知识外,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就是工程测量,所以工程测量课程也是该专业的核心技能课,按照培养国际化综合技能人才的新标准、要求来改革工程测量势在必行。
   通过探索“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下的工程测量课程的建设模式,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操作测绘仪器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尽快掌握测绘的基本方法,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成长为适应“一带一路”所需求的”理论基础宽厚、工程能力突出、综合素质优异”工程测量技术人才。把教学和科技转化、应用、推广紧密结合,让学生能用所学技术服务社会,打破当前国际化工程测量技术人才短缺的瓶颈,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革。
   (一)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打造优秀的教学团队
   课程教学的主体是教师,配比合理的师资结构、教师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双师型”教师的占比等都是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我院的工程测量教学团队成立于2014年末,和成立最初相比,团队由成立最初学历最高是工硕士变革为引进了两位测绘专业的博士成为教学主力军,教学团队成员85%以上为研究生学历;教授2名,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职称人员占67%,其中具有“双师”职称的教师占45%,教学团队还与云南省知名测绘企业比如南方测绘昆明分公司,与学校一直紧密合作,近年来一直从企业、行业引进有丰富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才作为教学团队的技术顾问和学生的企业导师;团队教师的平均年龄为40岁,是年富力强的学习型团队;每年均有团队成员获得云南省的技能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018年,工程测量教学团队在全省高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示范岗推选活动中获得了“教书育人示范岗”称号。
   国内学者覃川认为:教师应该转变教育理念,特别是职业教育要强调实用,处理好“育人”与“育才”的关系,最好能通过学校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其充分发挥自我潜能,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同时还强调教师不能是“警察”“教书匠”“布道者”,而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学習的“引领者”。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不单单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也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师的工作质量,甚至从教师自身的发展考虑为他们拥有幸福的职业生涯不断创造条件。毫无疑问,教师肯定是高职学院的核心力量,必须有一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不然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就无法开展实施。我校经常安排团队教师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实践体验及专题讲座,提供很多培训和研修机会并经常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帮助教师更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熟悉企业的运行规则和国家、行业的技术标准,改进教学方法,力争成为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为培养适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人才“引领者”而努力。
   (二)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多模式化的教学手段
   以前传统教学手段和模式下培养的测绘人才已经不太适应“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的要求,虽说还不到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的情况,但还是造成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及服务和为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有限。制定和修正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测绘人才培养模式,增强高职教育的社会职能成为重中之重。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为教师引导、学生主导、边学边思考、兼收并蓄且有创新发展的学习模式,所以采取多模式化的教学手段肯定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就像国内学者刘婷所说:应该建立起一个高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最好是搭建一个专门服务于校企合作的“项目导入式”教学网络平台,让教育服务区域经济有利于学校与市场接轨,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让学生与社会沟通交流,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准和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我们学院的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从最主要的三个方面
  进行。
   一是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结合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手段,从2018年开始与国内知名的测绘公司、软件公司合作,授课时采用“科力达”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平台让学生在之前掌握起来显得抽象、单调枯燥的实训内容,比如地形测绘、高程测量等知识,学生可以从虚拟仿真平台上进行实训操作的模拟,以游戏的方式,从挑选仪器开始准备测量,然后进入角色扮演,挑选当导尺手、记录员或是测量员,之后按地形测绘的程序开始,包括观测采集数据都是与实际一样的,学生记录的数据不规范或不正确平台系统都能给出提示,这样就能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测量,也督促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在“云课堂—智慧职教平台”上与河北交职、四川交职等建立了跨学校的工程测量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多媒体资源共享平台课程,这些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高效学习模式,同时还形成课下自主预习、学习的良好氛围。
   二是校企合作的产、学、研教学模式,让教师熟悉企业的运作,提升专业化水平,直接对接企业和国家的生产标准,不断调整和完善现有的教学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同时,企业专家直接参与到学校教学中,包括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方案的制定,教学大纲的修订等,这样就能更准确地知道市场需求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学生直接参与到企业生产中去,学生顶岗实习有企业的技术骨干作为他们的导师,能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三是“技能证书+技能竞赛”的激励模式,通过教学中按照国家测绘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以适应国家高端测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为目标,以实际测绘生产项目任务为载体,坚持以测绘新技术的发展为课改方向,并将测绘竞赛精神——个人发展与团队协作相结合的方式,“以赛促建、以赛促练、以赛促教”,最终让学生能可持续发展,提高其终身学习的能力。从2015年到现在,我院已连续多年参加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测绘技能大赛及云南省高等职业院校工程测量技能大赛收获颇丰,多次斩获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工程测量技能大赛(全国约80支院校代表队参赛)团体总分二等奖、三等奖、单项:“一级导线测量”一等奖、单项:“道路中线放样”二等奖、单项:“1∶500数字化测图”二等奖和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测绘技能大赛(每年全省40多支院校代表队参赛)团体总分一等奖、单项:“1∶500数字化测图”一等奖、单项:“二等水准测量”一等奖奖项,这些极大地激励了学生好好学习工程测量课程,积极参加技能竞赛,竞赛获奖后不仅能获得丰厚的奖学金,还有得到“免试专升本”的机会进入本科院校相关专业进行进一步深造。其余没能入选参加技能竞赛的学生,我们也通过与有资质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联合在学生毕业前对其按照公路工程测绘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测量员(测绘员)工作项目要求进行一段时间的强化培训及考核,考核合格后由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发给他们全国四级工程测量员证书或云南省高级(中级)工程测量员资格证书,让学生不仅有毕业证还有国家及社会认可的一些职业资格证书,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只有让学生对学科保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实际应用中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是教育的最重要目的。总之,多模式化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这些方法值得我们孜孜不倦,上下求索。
   (三)课程改革不可或缺的是成绩评定方式的改革
   在学生学习了工程测量课程后,打破了之前“一考定成绩”的传统模式,制定了学生在学习课程时的课堂答问、实训时的仪器操作,团队小组配合的情况评价,有学生的自评,也有实训教师根据学生实训的表现和课堂的情况给出评价,每一次实训后都评价一次,课程所有实训结束后综合加权计算后得出较为客观的实训成绩,学生在每次实训评价结束后也可以直接看到自己在本次实训中有哪些不足,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朝哪些方面进行改进;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时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在完成实训内容时对测绘仪器的操作熟练程度、规范化程度、数据成果的分析整理能力,改革传统“一考定成绩”的评价方式,多角度、多方位来评价学生,这种方式更为客观、合理。
   (四)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还包括对课程的评价和督学
   对于一门课程的改革,还离不开建设过程中的不断评价、总结,一阶段之后再完善、提高,之后下一阶段再建设、再评价、再总结。通过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多次循环之后不断接近和最终达到目标。特别是高职的很多课程,课程考核重结果,忽略过程控制,传统教学中,“一考定成绩”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教师都只注重检查学生的分数,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别人进行沟通的能力、团队协作等能力的培养,进行国际接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意识到这个短板后,在课程改革里,我们可以把同行之间的“互评+学校督导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结合起来,比如,教学团队教师之间经常轮流听课进行互评,互相交流教学方式、教学心得;学院的教学督导也不定期进入课堂检查教师授课的情况,给出听课和检查情况的反馈,组织授课优秀的老师分享授课經验;学至期中、期末也会收集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评价,根据这些评价教师可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方式,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教学进程,让课堂高效生动起来。
   还有一环的评价来自连续追踪用人单位对掌握工程测量技术的毕业生的跟踪调研评价,这个评价可以反馈学生学习知识后是否能真正成为企业需求的高素质综合性技能人才。我们已经在2016—2018年连续3年对我校路桥类、测绘类专业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得知,75%的学生在路桥公司、工程建设公司从事公路、桥梁测量施工放线、地形测量、隧道测量放线等工作。不少毕业生还在腾密(云南腾冲至缅甸密支)高速公路、万万高速公路(我国与老挝共同建设)、中老铁路等国际项目中进行测量放线工作中,用所学技术知识服务国际互联互通,用实际行动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80%的用人单位肯定工程测量课程是学生在校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一门课程,其涵盖的知识和技能在工作岗位中是十分有用的。用人单位也在跟踪调查表里反馈一些新型的测绘仪器的使用应该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甚至熟悉,这些都是工程测量课程改革的方向,即立足基础测绘方法技能,着眼测绘的科技发展,教师和学生都要与时俱进地学习和掌握新的测绘方法和新的测绘仪器。
   这一系列评价体系的加入也改进了以前的课程建设改革只注重“建”而忽略了全过程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的不足,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不足和展望
   深化教学改革,将工程测量课程建设向理实一体化方向进行建设是培养“一带一路”发展倡议高素质综合技能型人才的保障,是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由于课题经费有限,配套的课程的微课制作及虚拟仿真平台的进一步构建限于经费预算紧张未能精益求精更进一步。还有课程之前所选用的教材是本科的,偏重知识体系构建,过于强调理论方面,实践教学与高职教学要求不太吻合,后来又选用了高职的“十二五”职业规划指定教材,考虑到这个教材是2015年编写的,而现在应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发展倡议要求,对高职学生高职教育有别于其他中等教育和本科教育,是以培养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国际化技能人才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具有测绘(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具备掌握基础测绘的能力和方法,还应充分考虑国际化基础建设和测绘所需岗位的综合能力素质要求,为此教材的选用不能简单照搬现成的同名教材,应根据“能力目标+技能维度”的定位重新组织编写教材,所以现在着手筹备编制适合“一带一路”发展倡议要求的《工程测量》教材,编写教材的资料及素材已收集整理近年多,不仅是教学团队的老师参与其中,还聘请了知名企业的专家作为教材的主审和技术顾问参与其中,新编写的教材将从基本素质能力、职业素质能力、拓展性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能力四个方面进行统筹后以工学项目导入式情境进行呈现。
   课程改革是专业立足发展的根本,按照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紧贴专业改革课程体系,借“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的契机,走与国际接轨的路子,多方协同创新,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国斌.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8,1(39):45-47.
   [2]周龙英.“一带一路”战略人才需求效应下的高等教育路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7(4):39-41.
  编辑 武生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77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