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阅读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需要教师结合时代的阅读题材,扩展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才能给学生构造有效的阅读课堂,让他们从书籍中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小学生年龄较小,有很多自己喜爱的动画和人物角色,而书籍能把学生喜爱的事物展现出来,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基于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模式,本文就从阅读教学的策略和应用入手,对教师在阅读课堂中的方法做几点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1-0108-01
  【本文著录格式】李超.小学语文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分析[J].课外语文,2020,19(01):108,110.
  阅读是语文这门学科的基础部分,重点是培养学生对阅读题材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语文的认知度。小学是教学的起点,是教学的基础阶段。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构造课程一体化的教学课堂,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创设有效阅读的情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意识,增强他们的口语表达技巧,保证阅读课堂的教学实效。
  一、注重阅读教学的兴趣,扩展课堂活动
  语文课程中的“阅读”思维,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感知能力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教学不断改革的模式下,很多低年级的孩子缺乏相应的学习实践活动,对阅读题材没有核心意识,不知道怎样去阅读和理解文章。有的语文课堂受到应试思想的限制,学生在课堂中缺乏自主性,对教师的讲解过于依赖,不会自主去思考、去分析、去感受。这些是当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适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扩展课堂活动,利用丰富多彩的题材,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获”。
  仅靠课本知识给孩子进行讲解是不够的,小孩子活泼好动,教师应该从视、听等方面给学生的感观以多重刺激,让学生获得更高水平的阅读感受。多媒体教学课件中有很多形象、生动的插图,能指导学生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联系起来思考,教师一定要重视并运用。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看、多说、多思考,让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然后和同学相互交流,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低年级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他们的模仿能力极强,喜欢扮演和游戏活动。老师可以根据这个特性,组织各种游戏扮演活动,用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用游戏强化孩子的学习热情。小孩子不喜欢自主阅读,教师就可以给他们讲故事,用带有感情的阅读方式,引导学生读书,强化孩子的共性。比如《龟兔赛跑》《七个小矮人》《花木兰》《亡羊补牢》等小故事,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游戏活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班级为单位,举行“故事会”,让每个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两个故事,轮流到讲台上进行诉说。教师作为监督和教学的角色,要给孩子的故事讲解做出合理有效的评价,以激励孩子的自信心,鼓励他们。
  二、强化阅读课堂的目标,提升学生的阅读意识
  传统的阅读教学课堂,只注重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这是不够的,不足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们要对孩子“拼音、识字、写字、口语交际”等各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和教学,强化阅读课堂的目标,提升学生的阅读意识。阅读能力对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是很重要的,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目的就是激发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语文、了解语文、学习语文。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大量阅读中自主识字,引导学生将阅读和其他课堂内容结合在一起学习。
  大多数小孩子喜欢看一些童话、寓言故事方面的书,对动画角色也很投入。利用这个特性,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课堂小故事,强化阅读课堂的目标,提升学生的阅读意识。阅读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要从课外文章入手,擴展课堂的阅读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阅读文章的兴趣点,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找寻属于自己的学习资料。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阅读兴趣,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思维方式也不同。我们要适当转换教学模式,淘汰传统“笼统式”的教学,分层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表达出更多的真情实感,全面发展和提高。
  低年龄段的学生,自主意识较差,只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而忽略了很多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是不对的,会影响学生的均衡发展。教师需要充分了解低年级学生的天性,多和他们沟通交流,掌握他们的心里想法,从而制定出更加完善的课堂计划,激发学生自身无限的想象能力。如果学生对阅读题材感到苦涩乏味,我们可以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活动,互相之间讲故事,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更加多样、有趣的内容。比如《渔夫与蛇》这个小故事,可以让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同学扮演渔夫,教师负责演说蛇的“旁白”,让课堂活动更具戏剧性,充分调动每个孩子的阅读兴趣。学生的性格、人格的形成,与课堂活动的情感体验是分不开的,组织孩子进行有价值的课堂活动至关重要。教师的教学一定要“由浅入深”,发挥阅读课堂的优势和作用。
  三、引入阅读教学的实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离不开阅读,阅读是每个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基础和重点。只有学会怎样去阅读、怎样从文章中感受语文的价值,才能有效培养小学生对于“识字、写字、口语交际”等方面的学习能力,以此来指导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发挥阅读课堂的教学作用。实践证明,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形成,就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学会自主寻找学习资料,不断从阅读中获得知识,开阔视野,受到课内和课外的同时教育。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就要从低年级的教学实例开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以《棉花姑娘》一课为例,在结束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各种课堂问题,指导学生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效结合起来。比如“棉花姑娘会怎么感谢七星瓢虫呢?”“七星瓢虫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呢?”等,这些有价值的课堂提问,能让教学课堂不再单调,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能大胆回答教师的问题,如“棉花姑娘会用棉花做成被子送给七星瓢虫让他冬天盖,好暖和”,“我们应该学习七星瓢虫友好、乐于助人的好品质”等。在课堂提问结束后,教师要给予学生有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反馈做一些有价值的指导和分析。
  和其他内容的学习一样,语文阅读也需要教师制订有效的课堂计划,引入各种教学活动,才能让学生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由易到难地培养自身的阅读能力。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基础,便能跟随教师的引导,及时查缺补漏,做到“读准,读通,读懂”,从日常的阅读活动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教师也能准确完成信息的整合与分析,做好平日的阅读教学工作,制订出新时期的教学计划。孩子在家中最喜爱的人是父母,在学校最亲近的人是老师。必要时可以召开家长会,老师和家长共同交流,让家长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孩子成长的价值,在家里也鼓励和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这种“家校共育”的教学方式,孩子阅读的氛围能得到优化,就有明确的学习计划,为进一步深化课外阅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语文课堂也应该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特点。教师要注重时代的题材和文化,不断引入阅读教学的理念,扩展课堂教学活动。小学生年龄较小,但他们有强烈的阅读兴趣和学习热情。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要强化阅读课堂的目标,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他们提升对阅读文章的感知度,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和优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96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