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问题串联课堂、小组合作展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中地理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文科,可看作文科中的“理科”。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部门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利用问题导学、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本文就基于问题串联课堂、小组合作展讲的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的地理课堂展开论述,提出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问题导学 小组合作 核心素养 教学措施
  引言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的高中地理教学已经提上日程,成为当代教育的主题。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恢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活动,以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张小组合作探究,增强地理课堂的趣味性,打造高效的地理课堂[1]。
  一、利用问题导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要重新审视高中地理教学地位,恢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合理设计导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知识,建立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要将问题导学贯穿于整个地理课堂,深化教学主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达到地理教学目的。如在《气压带和风带》教学中,分层设问,大气运动是否遵循一定的规律?不同纬度大气运动是否存在差异?如不考虑地转偏向力,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全球气压带有几种?气压带和风带是如何随太阳直射点移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依据课程内容合理设置导学问题,学生带着疑问预习地理课本,能够有针对性的学习,抓住学习重点,提高学习效率。其次,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设问,不能偏离教材,难度要适宜,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不能超纲。各个问题之间要有衔接,循序渐进,能够引导学生探究地理问题,使问题难度呈阶梯式分布,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再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不能限制学生思考,要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允许任何答案的存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
  二、开展合作探究,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能够实现主题化教育,大大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小组合作考察的是学生的分工以及合作能力,小组成员是否都能参与讨论活动对整个教学质量起决定性作用。新课标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要全面恢复学生的主体地位,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探究地理问题,通过合作解决一系列学习中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要认识到小组合作的前提是自主学习,小组成员在得到特定的任务后自主学习,带着自己的答案与其他成员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如在《地球上的水》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分为若干模块,如自然界的水循环、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首先,教师要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优生与差生结合,尽量控制1∶1的比例,接下来由教师给小组分配教学任务,每个组选择一个模块讲解,小组成员要做好组内分工,如第一小组选择自然界的水循环这一模块,设置多个探究任务,如水圈的构成、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等。选择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这一模块时,任务为探究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认识常见六个风带准确说出其分布位置和特征、总结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明确什么是秘鲁寒流,了解秘鲁渔场的形成原因。
  三、构建思维导图,完善学生的知识框架
  思维导图对于学生归纳总结地理知识有重要作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完善知识框架,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如在《山地的形成》教学中,让学生按照思维导图模式将教学内容按照分散式排列出来,第一层为山地,第二层为山地的类型(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第三层介绍不同山地的形成原因,并用简单的图表示不同的山地类型。将课本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建立知识框架,逐步完善知识系统[3]。
  四、培養地图技能,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求学生熟记地图。准确说出各个省在地图中的位置、各个地区所在的风带和气压带、地形条件等。教师要将教学内容趣味化处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识地图的技巧,利用拼图熟记地图。如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地球仪,每个小组至少有一个地球仪,用激光笔表示太阳直射点,模仿地球自转、公转过程。此外,还要让学生以简单的图像表示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能够准确区别两种不同的太阳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探究《地球的圈层结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利用橡皮泥或者其他工具制作相应的模型,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特征。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为学生创造充足的体验机会,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在课堂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对地理知识有更深的印象[4]。
  五、注重教学反思,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教师要注重教学反思环节,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可利用多媒体或者试卷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当堂检验,总结学生的学习效果,集中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设专门的答疑课程,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惑。同时,教师还要完善激励机制,对于课堂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奖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质量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评价,为教师提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建议调整教学计划,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结语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问题导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合理分配教学任务,鼓励小组成员通过合作探究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教师还要创新教学模式,利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归纳总结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还要注重学生地理技能的培养,借助一切有利的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模式,打造高效的地理课堂,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向东,袁孝亭.地理素养的核心构成和主要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2017(12):64-67.
  [2]刘霞,朱志刚,陈佩尧.应用数字星球提升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26-27.
  [3]陈澄,樊杰.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6.
  [4]汪瑞林.核心素养:素质教育再出发的起点[N].中国教育报,2016(10):51-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70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