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引导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灵作文的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心灵作文,就是有感而发,用心灵写作,用灵动的笔触,写出真实、有情感、有感染力的作文。通过制造事件创设情境、利用事件深层次联想,以及引导用心观察并代入情感等途径,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中观察、捕捉自己的心灵脉动,细腻品味、体验情境,从而有感而发,实现心灵作文。
  关键词:心灵作文;制造事件;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01-010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1.103
   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作文,以仿写为主,重视词、句的合理应用,以语句通顺、主题表达清晰为目标。进入小学高年级,在作文教学上,不能还停留在仿写训练上,我们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心智发育阶段特点,引导学生有感而发,用心灵写作,用灵动的笔触,写出一篇篇真实、有情感、有感染力的心灵作文。要达到心灵作文的目的,教师应让学生善于在体验中观察、捕捉自己的心灵脉动,从而记录真实感受;让学生在体验中舒展联想的翅膀,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实现精彩的文字演绎。本文总结了我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用心灵写作,写出心灵作文的一些做法。
   一、制造事件,创设场景,丰富情感
   教师有意识地制造一些事件,创设场景,让学生获得真实体验,拥有丰富、真实的写作素材,激发写作欲望,并在作文中体现真情实感。
   (一)制造的事件特征
   制造事件的目的,是為了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事件引发的场景,在体验中深切感受,浮想联翩。随着事件情节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心情不断地跌宕起伏,情感在不断地积累、不断发酵、不断丰富。这就为心灵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可以有感而发。因此,我们制造的事件,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具有一定的突然性
   事件具有突然性,突如其来,出乎学生意料之外,才能触发其丰富的心理活动的开关。
   2.具有一定的时间性
   制造的事件,应该持续一段时间,让学生的心理活动有足够丰富的变化过程,让学生的情感有充裕的酝酿、发酵时间。
   3.具有“蒙太奇”色彩
   事件情节变化要“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峰回路转,跌宕起伏,富有蒙太奇色彩,让学生的情感随着事件的演变,或喜或忧,或恼或笑,有足够丰富的情感变化的体验。
   (二)“事出反常必有妖”——事件的制造
   教师走进教室,默不作声,面无表情,拿起粉笔板书:“翻到××课文,默读5分钟。”5分钟后,再板书“写出各段落表达的主要内容”等,二十多分钟过去了,教师依然一言不发,仅用板书指导学生课文学习。随着板书指令的不断发出,教师反常的表现渐渐地在学生的心田里荡起了阵阵涟漪:“老师今天怎么啦?是不是生病了?是不是班上同学干了什么坏事,让老师生气了?是不是我干的那事被老师发现了?”同学们彼此观察着,各自在心里嘀咕着,猜测着。终于,教师冲学生一笑,在黑板上写道:“根据这节课的情境和大家的真实心理活动,课后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500字。下面,大家可以彼此交流从上课铃响到现在的心里活动。”由于有了真实的体验,经过交流,同学们写得很精彩,体现了心灵作文。
   二、利用事件,引导应景联想,开启写作欲望
   教师充分利用集体课外活动过程中或课间发生的一些事件,寻找事件切入点,引导学生就此展开联想,激发想象力,拓展想象空间,触动情感,获得真实体验和丰富的写作素材,开启写作欲望,并在创作中体现真实情感。
   (一)可资利用的事件特征
   可资利用的事件,应具有以下方面的特征。
   1.学生身在其境
   只有学生身临其境,才能应景产生联想,触动情感,才更容易获得情感体验,并在教师引导下实现情感延伸,沁入心灵。
   2.拓展空间,能引起情感共鸣
   能进行想象空间拓展的事件,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延续性、人文或情感教育意义,才能有效引发学生展开联想,由情感的初体验逐步转向情感深层体验。
   (二)利用事件,引导应景联想的实施
   1.把握时机,寻找事件的切入点
   要把握好时机,在事件发生的当时,即趁热打铁,抓住切入点,适时引导,激发情感波澜。切入点应选在事件的高潮或低潮时。这时正是学生情绪波动最大时刻,容易被有效引导。
   2.抓住事件可资利用的重点,有的放矢
   在事件发生之际,要敏锐地抓住事件重点,亦即事件的利用价值所在,才能确定正确的引导方向,有的放矢地予以引导。
   3.及时表达,巩固情感体验
   在事件后续发展、学生想象空间不断拓展、情感不断积累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及时将情感表达出来,从而巩固情感体验,积累作文的情感方面的素材。表达的渠道,可以是自言自语式,可以是分组交流式。表达的方式,采用连环画方式,循序渐进,渐入佳境。
   (三)心灵作文,点滴在心头
   校运会就要来了,一位学生家长自愿义务指导、训练班上学生的入场节目——龙狮共舞,刚开始同学们都兴趣盎然,但到了分配角色时,有些学生就开始闹情绪,不当狮子尾巴要耍狮子头,不举龙尾要舞龙头,要舞龙不要舞花等。教师只能一个一个地去做思想工作,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让他们也体验一下舞龙头、狮头的艰辛,在最短的时间内统一了大家的思想。训练的过程是辛苦的,特别是那几个舞龙头、舞狮子头的学生,腰酸胳膊疼的,但还是咬着牙坚持着,一遍一遍地训练着。到了校运会那一天,整齐的入场步伐,响亮的口号,萌翻了观众的狮子,灵动的蛟龙,让全场掌声雷动。无愧于校运会“压轴戏”的龙狮共舞的成功演出,让同学们倍感光荣、自豪,他们以更饱满的精神、更高昂的热情投入校运会的各项比赛,最终获得了年段总分第一名。校运会刚结束,学生还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教师及时让学生分组交流、分享各自的情感体验,然后让学生以校运会为主题,以自己的心路历程为主线,抓住某一两个情感体验最深刻的事件,写一篇作文。    三、用心观察,细腻品味,代入情感
   用心观察生活,细腻品味生活细节,挖掘真实的写作素材,在紧要处入微描写,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文字。
   (一)用心观察
   用心观察是用心灵作文的首要条件,养成用心观察的习惯,对培养学生习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细致观察生活细节和事物特点,作文时才能胸有成竹,写出心灵作文。“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竹影扫街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等千古佳句,都来自于诗人生活中的用心观察。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自然界中的小动物、花草树木和身边的事物的动态变化,一举一动,尽在眼中,印在心中。
   (二)想象画面,细膩品味,体验情境,情感入怀
   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以代入式的联想,将自己代入角色,展开联想,实现所观察对象的拟人化。想象出连环画面,细腻品味角色情感变化,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将角色生动演绎,从而体验情境,情感入怀,并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
   (三)秋风中的枫香树——代入情感
   在班级秋游活动中,我们来到玉屏山公园,一株数十米高的枫香披着一身斑斓树叶,显得有些沧桑。瑟瑟秋风中,不时地,数片枫叶从树梢上飘落。教师对正忙着吃零食,或忙着嬉戏的学生说:“大家过来,认真观察这棵枫香树,看看你们能发现些什么。”学生在认真观察之后说:“这树好苍老啊,树皮上长满了苔藓,而且有些树干上树皮都开裂、剥落了。”教师说:“很好,大家观察得很认真。现在,大家再仔细看看这棵树,然后在脑海里将看到的画面中各角色拟人化,以连环画的形式进行联想、拓展,通过内心独白表示角色的‘所思所想所说’,然后将你们所想象的情节在小组内汇报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在一旁静静地聆听。在秋游结束时,教师布置任务,让大家以“秋风中的枫香树”为题,写一篇周末作文。
   小学中低年级写作,以仿写为主,学习范文进而仿写,是一条训练学生掌握叙述表达方法的有效途径,是引导学生将学到的写作知识直接转化为写作技能的一种作文初级训练方式。到了高年级,学生大多已经实现了写作知识向写作技能的迁移,因此,我们教师应改变低年级写作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用心写作,心灵作文。引导学生心灵作文的途径还有很多,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地探索和总结。但总的来讲,心灵作文,离不开生活体验,离不开丰富的联想,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精彩、感人而又真情实感的文字演绎。
  参考文献:
  [1]于建荣.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6(40).
  [2]陈尚.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 2016(22).
      [责任编辑 薛晓静]
  作者简介: 杨福兰(1970.11— ),女,汉族,福建浦城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14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