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使大学生就业方式发生了转变。如今“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方式,使得刚出校门、社会经验不足的毕业生对寻找工作存在迷茫,随之而来的是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下滑,使得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发现和纠正当今高校就业指导的问题成为高等学校发展应当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就业 问题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0-0046-01
  近几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为适应其需要,高等教育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高校数量、招生人数、毕业人数也快速增长,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一方面互相促进,另一方面,由于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需要存在脱节,使得部分毕业生初入社会感到就业困难,大学毕业生经过长时间的学校教育,社会经验相对不足,初入社会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这些问题不仅仅影响毕业生生存发展,同时也关乎学校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进行指导,找出目前高校对于就业指导存在的疏漏并进行改正。
  1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指导体系、课程建设、指导过程、就业政策实施、心理教育、创业教育等方面。
  1.1就业指导体系不完备、就业课程缺乏建设
  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设立相对较晚,与学校其他部门相比,就业指导机构是应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所设立的。因此,大多数就业指导机构体制还有待健全,人员少,缺乏系统长期的指导纲领,工作内容也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积累经验。目前虽然大多数高等院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存在不少问题,师资短缺,缺乏具有专业素质同时就业经验丰富的就业指导人员,教学内容不够充实,无法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材缺乏,主要集中在课本课堂教学,缺乏相应的实践课程。由于对当地经济和就业形势的动态变化过程缺乏及时的跟进调研,就业指导存在滞后性。
  1.2就业指导过程缺乏全员性、促进就业政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大学生就业关乎学生的职业命运,也关系学生家庭、学校发展、社会稳定。就业问题,不仅需要国家政策支持、学生个人的努力,高校也需要提高办学水平。高校高校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发展、教育发展服务,就业是学校教育的目的和归宿。有些高校忽视了这个全程性工作,把就业指导等同于毕业生工作,职责只化归学校就业部门。各部门缺乏联系和交流,教学内容无法及时跟进社会需求,学生素质得不到社会认可。国家已经出台了许多就业政策吸引毕业生去基层、西部工作,虽然国家和高校就业中心对这些政策有所宣传,但往往集中在引导学生工作上。在学生进入工作后,高校就业机构对参与这些计划的学生关注迅速下降,导致具体优惠政策与宣传存在不符,相应的,政策引导就业实际效果不明显,参与的学生在毕业生总数占比也比较小。
  1.3毕业生就业心理教育存在不足、对学生创业意识培养不足
  由于毕业生数目持续增加,就业难度加大,给相当大的毕业生群体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而目前高校教育对此关注过少。对毕业生就业心理指导不足。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衍生了许多新的产业、新的工作,也为毕业生生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许多学生有创业的想法和动力,但是缺乏创业所需的能力和素质,高校对弥补学生的能力缺陷投入的力量不足。
  2高校就业指导的改进措施
  針对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就业指导体系、课程教学、办学方法、学生权益保护、心理指导、创业创新方面进行改进。
  2.1建立健全就业指导体系、高校需要探索多样的课程教学方法
  高校必须加强对这一机构的重视程度,根据社会需求设置必要的岗位与工作人员。进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指导教师要承担好教育者、服务者的角色。加强对经济形势的信息搜集工作,针对经济形势和学生特点进行有效指导。职业指导课程不应该仅仅对大学三年级、四年级开设,应该从大学入学开始就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提早认识就业形势,了解社会需求变化,展开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加强自身的知识技能学习。
  2.2改进学校工作方法、保护学生权益
  应该要求高校在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中为学生就业指导提供有效的服务和帮助,在工作中应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完善以学校就业指导部门为主体,各学院、各部门积极协作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学校不仅需要关注就业前的学生,还需要关注就业后的学生。学校应与就业单位和学生加强联系,关注双方合同内容的履行情况,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2.3加强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创业指导
  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错误心态,认清就业形势,根据自身情况和现实,先就业后择业。既要使学生克服盲目自信的错误心态,也要使学生在找工作面临失败和挫折后,不丧失信心。这要求学校在就业指导方面,加大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力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学校应加强创业相关课程的建设,加强师资力量引进,积极鼓励和支持相关学生社团发展,让对创业有兴趣的学生提早学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49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