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性文化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徐嘉遥

  摘 要:本文从中性文化出发,探讨其发展历程与内在价值,并思考其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意义。从艺術设计教育的角度看中性文化这种社会现象,总结出设计思维、设计方法、设计能力、设计意识四个方面的启示。本文不仅对中性文化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将其精髓运用于艺术设计教育中,还希望通过个案研究,呼吁大众积极理性地分析和对待社会流行文化。
  关键词:中性文化 设计教育 流行文化
  在时尚品牌和娱乐业的推动下,中性文化日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当今社会上争议很高的流行文化之一。中性文化是人们在与时代抗争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标新立异的具有自身风格的文化。它摆脱了社会性别规范的传统,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思想上的追求和行为上的创新,也代表着社会的多元和进步。中性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是打破两者之间对立状态的文化。在现代社会潮流中,中性文化主要是狭义上的对中性形象的文化认同,即模糊男女鲜明的形象,打破传统男女的审美界限。本文以中性文化存在并流行的原因为出发点,剖析其深层次的价值和内涵,并将其优势与特点进行梳理,思考其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作用。
  一、设计思维:解放常规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中性文化的出现解放了常规思想的束缚,也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在传统观念中,女性阴柔,男性阳刚,两种特性不可混同,而现代中性文化的流行,跳出了男女性别之间的限制,带有平等自由的色彩,是对传统的颠覆与超越,有利于摆脱冲突性的,僵硬的惯性思维模式。
  文化的滤镜影响了我们的视角,在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人们各方面的审美定势。例如,女孩喜欢粉色,男孩喜欢蓝色的固化思维依旧贯穿于基础教育中,而实际上这些意识都是传统社会强加给人们的,本身是不存在的。它们悄无声息地在人们心中埋下了种子,进而造成人们思维上的局限性,对广阔自由的设计思维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中性文化的世界中,男性与女性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这引发了对当前的艺术设计思维固化的思考,艺术设计教育也认识到惯性思维给设计带来的阻碍,带领学生摆脱惯性设计思维的束缚,启发学生建立全新全面的创造性的认识观和设计观。
  在设计教育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事物的本质出发,探讨事物之间深层次的内涵与联系,建立从局部到整体,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模式,形成灵活机动的设计思维。设计思维是无边无际的,并不是一条公式,一个真理,原研哉将视觉设计延伸为五感设计,草间弥生从点出发,打造了一个令人抓狂、使人疯狂的圆点世界,设计世界中到处都充满着令人意想不到的惊喜。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的思维训练,促使学生主观能动地观察生活和探索世界,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鼓励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以设计中的色彩应用为例,色彩与情感息息相关,或许许多人认为相同的色彩带给人相同的感觉,实际不以为然。教师应扩宽学生对色彩的认识与理解,启发学生打破对色彩固有的心理认同感,创作出更加个性化的并易于被人们接受的设计作品。这也是中性文化的核心思想,活化学生的设计思维,鼓励其抛开对事物本身的成见与主观臆断,寻找艺术创造的无限可能性。
  二、设计方法:探索多元
  中性文化的发展和成熟离不开多元化社会的推动。摆脱旧的单一形式,发掘新的多元方法是中性文化具有强大生命的动力之一。如今,男女性别的演变不管是从外在表现还是内在行为都朝着多元的方向发展。中性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消除了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原则,正是其开放、自由、平等、多元的精髓使得服装行业和时尚品牌等百花齐放。
  从20世纪七十年代“无性别化趋向”装扮被报道,到“嬉皮士”运动被年轻人追捧,再到耳目一新的以中性为卖点的品牌商品出现,现代街头随处可见各类中性化服饰。服装设计领域最先使用中性文化打造全新的流行时尚,用多元的视角看待设计。原先女装着重突出女性的曲线美,男装大多表现男士的硬朗刚毅,中性文化使得服装行业传统的设计方法得到了开拓,更多的设计师用多元的设计方法创造刚柔并济的现代服饰。多元的设计方法还给各个设计领域带来重要的启发。同样,艺术设计教育应引导学生运用多元的设计方法使设计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
  多元设计方法的培养要求教师重视设计方法的研究,灵活地、创造性地、充分地使用多元教学方法,并针对学生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颠覆固有的,长期的方法,寻求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兴趣点入手,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打开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相关领域的资料,根据过去积累的经验,分析现有的知识,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从而总结出个性化的设计方法。另外,多元的设计方法并不局限于自身领域,以视觉传达设计为例,现在的它早已不局限于平面的、视觉的设计,正向动态化、多维化的方向发展,并包括了多个环节的整合设计。因此,在艺术设计教育中,教师既要强调学生掌握基础的设计方法,要求学生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分析事物的本质,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等进行更深层次地研究,又要对各个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常用设计方法有所涉猎并融会贯通,发现与众不同的视角,探索开放的多元的设计方法。
  三、设计能力:提高综合
  中性文化兼收并蓄、自由包容,兼具了男女性别的特质,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男女性别中的缺点,使其长处得到发挥。不难发现当今社会男女性别特质与性别角色之间的矛盾正在逐渐的弱化,许多男性温婉柔美、彬彬有礼,女性独立自主、刚强果断,这是顺应社会的自然结果。社会需要各种气质兼备的人才,综合能力的跨界设计人才培养也是当今艺术设计教育的主题。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和互联网信息发达的今天,许多错综复杂的问题出现,单一学科已经不能解决问题,综合的交叉学科随之出现。艺术设计领域也是如此,各学科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专业涵盖的范围日渐宽泛,就如视觉传达设计与数字媒体设计、交互设计、产品设计等之间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许多时候已经无法区分每个专业之间各自的职能。这些趋势的流行和中性文化的发展似乎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中性文化综合了男女的优秀特质,同样面对这些趋势时我们需要融合各学科优势,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综合性人才的培养要求各学科的教育既要互通互融,又要有所侧重,打破设计各专业之间的狭隘性,许多国外学校设计专业的教学已经包括了多个学科的内容,开放各个设计教育学科的平台。团队合作学习在提高综合设计能力上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教师可以创造相对和谐宽松的设计环境,将几个不同专业的学生编为一组,共同探索并完成大型的设计项目。这样可促进各个专业的学生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相互改进,使学生在知识共享的背景下培养专业意识和合作能力。教师还可以将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鼓励各学科学生间形成自主学习的模式,挖掘自身的兴趣和潜力,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形成优势互补、共融共创的设计氛围。在课堂教育过程中,教师还应走出课堂与社会接轨,不仅仅将学生培养成为优秀的设计人才,更要将其培养成为科技、艺术、设计、商业等一体的综合人才。
  四、设计意识:传播正能量
  从19世纪初期开始,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独立自主,希望不被世俗拘束,渴望争取更多的权利,欧洲女权运动的兴起推动中性文化的发展。实际上,中性文化是女性社会角色转变,男女地位平等的抗争,其中蕴含着平等自由民主的精神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本身人就生而平等,但重男轻女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依旧存在,成为中性文化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巨大阻力。
  细细思考,其实中性文化早就蕴含在历史的变迁中,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夫子温良恭俭让”,用古时女子的优秀品德勉励君子,似乎也蕴含了中性文化,是封建社会思想上的一股清流。如今,随着男女社会分工的转变,女性不再像往常一样负责家庭工作,她们在社会工作中的表现可以与男性公平竞争。中性文化推动了男性和女性的相互沟通与借鉴,是在“男女共享”的价值观下形成的,这种价值观充满着正能量,使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意识正在逐渐消退。
  社会各界对女性的发展越来越重视,许多设计比赛以女性赋权为主题,涵盖了对社会的反思。设计教育也应建立在健康、科学、积极、和谐的目标之上,带领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正能量,切忌学生形成反人类反科学的设计意识,创作假大空的设计作品。设计教育中的正能量意识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用真心感悟生活,启发学生着眼于设计的情感价值,关心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设计作品既要表达形式美感,又要求作品扎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立足于信息化时代人类的需求之上。另外,设计教育与社会文化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将社会中的主流文化引入课堂,使学生理解社会基调,增强文化自信,并将其运用到設计创作中。这样既能使学生关心时政,关注人性的需求,又能潜移默化地树立学生的正能量设计意识。
  结语
  中性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对各个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给各个领域的发展带来许多积极的启示,而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在智能化、个性化的时代发展下也应不断研究学科发展的前沿,将中性文化中汲取的精华运用于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革新中,有利于形成顺应时代潮流的教育模式。中性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流行文化,实际上是多元化社会的产物,是人们在时代浪潮中的探索、进步和发展。在多样化的世界中,人们对中性的态度褒贬不一,也注定了它发展道路的曲折与坎坷。本文仅仅是以中性文化为例,呼吁大家辩证理性地看待流行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优势合理地发挥于各个领域。
  参考文献:
  [1]田中一光.设计的觉醒[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姚刚.信息化时代的艺术设计教育思考[J].美术大观,2018.
  [3]张跃.论中性元素在视觉艺术中的运用[D].大连:大连工业大学,2013.
  [4]邓力铭.“中性化”还是“双性化” ——从流行文化看性别角色的确立[J].理论界,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88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