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对外界并未真正了解,所以对外界事物十分向往和好奇,并且初中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极易受外界的影响。人文素养是人类文化发展和进步的灵魂,它不仅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全面发展,而且是人类对提升自身思想、信念和意志等个人能力的追求。初中阶段必须要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的关键阶段,由语文教学引入正确人生素养的概念,潜移默化地将人文素养的培养渗入到初中生的语文教学当中,在日常的语文学习过程中达到对初中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要求。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文素养;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51-0012-02
  引 言
  培养初中生的人文素养是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素质教育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初中语文的教学由于语文教学内容的独特性,教材内容中蕴含了丰富的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和提升学生能力的素材,这些素材都可以用于对初中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分解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各个课时中,这使得初中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有着独特的优势[1]。初中教材精选具有高尚品德的人物事迹和先贤的优秀文学作品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提升初中生的文学素养。
  一、初中语文教学培养人文素养的意义
  人文素养是一种以真、善、美等核心价值观为原则,包括正确的审美能力、良好的道德标准和社会责任感的精神文化。语文教学作为人文素养的载体对于初中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培养初中生的人文素养,初中语文教学也随之做了改革和创新。人文素养是抽象的,零散的课程无法真正提升它,系统的人文素养培养体系以及不断深入的人文素养培养内容都依靠初中的教学内容建立起来,相互支撑。初中的文化素养对学生初中阶段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对学生整个人生的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使用新教学方法进行系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通过每堂课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初中阶段对大量的优秀文学内容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奠定扎实的文学基础,深厚的文学底蕴会使学生对美产生正确的认知,从而培养初中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初中教材中的优秀文学作品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意义重大。初中语文教学不再以分数作为评判标准,而是将学生的素质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旨在用系统的语文教学来为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影响学生的未来。
  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是不断递进的,初中一年级学习的《爱莲说》与初中二年级学习的《小石潭记》相对比,《爱莲说》在情感的表达上更加直接,将“予独爱莲”的情感直接表达出来,并通过与牡丹和菊花的对比以及对莲花特性的阐述表达了自己喜爱莲花的理由,作者用莲花自比,表达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而《小石潭记》属于山水游记,作者仅仅记录所见之事而对自己的情感只字未表,但作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来表达自己被贬谪后的凄苦情感与自己的坚定信念。两篇文章相比,《爱莲说》的成文手法和技巧更加简单易懂,情感表达也更加直接,《小石潭记》的情感表达比较隐晦。因为不断地积累与学习语文知识,初中生的语文素养越来越高,所以教学内容难度也会持续提高,传达的思想也会更加复杂多样。
  二、初中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
  在发展越来越快的当今社会,生活和学习的节奏也随之提速。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学校不断扩招,对于学生的培养也趋向于技能化地传授知识[2]。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更加注重文学技巧的培养、知识的机械化灌输。现在社会信息量极大并且良莠不齐,初中生无法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梳理并进行正确的分类,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如果这时教师不做出正确的思想引导,这对于初中生未来的发展将会造成不良影响。仅仅培养文学技巧是无法满足初中语文的文学素养培养要求的,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在文学技巧的教授基础上讲述情感,以引发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
  《醉翁亭记》是初中语文重点考查的文章,文章生动地对当时的情景进行了描写,语句灵动优美,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仅将教学重点放在文章语句的背诵和内容的翻译与理解中,就无法达到本课的教学意义了。《醉翁亭记》描写优美的自然之景和不同人的乐之所在,主要抒发对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自己被贬谪的苦闷情感。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仅教“乐”和文学技巧就是对文章的一种片面理解,无法达到对初中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要求。
  三、初中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1.开展趣味性教学
  初中语文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语文教学中首先要做到使学生乐于投入语文的学习中[3]。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创新的教学手段,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开展趣味性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在課前布置引导性问题,让学生在课上进行讨论,并将最终结果展示出来,让学生自由地发表对文章的理解;也可以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情景演练,使学生真实地体验作者所处的环境,进而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使得学生乐于投入语文学习;还可以使用高科技的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如音频、视频的播放,使得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变得多样化,视觉、听觉和思想的多维联动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文化素养的培养都事半功倍。
  在《孔乙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孔乙己》的老电影,将课本中的文字变成生动形象有血有肉的人,将故事情节一一展现出来,电影与课文相结合,用视觉和听觉引发学生对《孔乙己》这篇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对《孔乙己》的理解更深入,从而提升学生初中阶段的语文素养。   2.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为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不仅要注重自身素养的提升,而且要注重对教材中素材的挖掘。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的素养对于涉世未深、无法深刻理解文章内容及思想的初中生来说有着巨大的影响。所以初中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是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的基础。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素养,使得语文教学课堂更加吸引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自身渊博的文化知识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引导和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形成正确的观念。初中语文教材经过了层层筛选,所有的教学内容对于初中生而言都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课程内容所记录的优秀思想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能够得以提升。
  例如,在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诗中通过描写作者在老年时期的秋天所遭遇的不幸,来表达自己,即使居住在无法抵御寒冷的漏雨的茅屋之中,也希望天下广大百姓可以有安身之所的情怀。在教学中,教师应将杜甫的伟大情怀讲解给学生。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文化素养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思想,结合学生发展阶段的特性,引发学生对现在生活进行思考,从而使学生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结   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的教学对于初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系统化,人文素养的培养也在进一步落实。多样化的语文教学手段吸引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主动进行语文知识学习,使人文素质的培养达成更加容易。初中语文的衡量标准的改变对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文化底蕴的积累、人生价值观的树立都有着积极的影响。以培养初中生人文素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的语文教学,可以潜移默化地将人文素养渗入日常的初中语文教学中。
  [参考文献]
  肖付彬.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52-53.
  姚石.聚焦核心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初中語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华夏教师,2019(14):78-79.
  张智敏.初中语文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途径微探[J].名师在线,2018(02):32-33.
  作者简介:王学兵(1974.12—),男,江苏阜宁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00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