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如果能够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不单单有助于学生的个人进步,还能够对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高中历史是一门包含着多元人文知识和丰富人文精神的学科,给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了众多的便利条件和资源支持。那么高中历史教师就要抓住这一契机,加大教学创新,灵活运用教材,恰当运用教学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综合参与多种历史学习活动的过程当中受到人文熏陶,完善人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人文素养;培养
   历史学科的核心价值就是人文精神,而历史教学也应该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作为核心任务,有效利用历史学科当中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丰富学生人文体验,提高学生文化品位,让学生可以树立良好的人文精神,并凭借完善化的人文素质提高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高中历史学科本身就是带有鲜明人文性特征的学科,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平台,这就要求教师把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放在重要地位,推动历史学科教学改革并助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素养是学生在经过系统性历史学习之后,提升自我修养与道德品质,可以提升审美情趣,能够促进个人意识和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的素质。人文素养教育,从本质上看就是一种人性教育,其核心点在于人文精神。人文素养过程需要由外而内实现,要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必须有博大精深的文化滋养,要有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加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精神,让人文情怀和学习融为一体,深化学生的理解。高中历史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本身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充分利用历史学科当中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深化学生对历史人文的认知。所以教师必须认清高中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独特优势,利用历史学科学习把教育、素质、科技等诸多要素统一起来,增强学生对文化辨识与传承的认识,培育学生文学文字修养、道德伦理素质、文明礼仪修养、思想政治素质等,让学生能够主动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唤起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把个人追求和社会价值统一起来,担当起建设国家与振兴民族的历史责任。总而言之,将人文素养贯穿高中历史教学全过程是改革历史教学的必然选择,还是提高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有力举措。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打造人文教学环境,培养人文素养
   过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运用最为普遍的方法是教师讲和学生记。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单向灌输式模式,虽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历史教学效率,但是却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另外高中历史学科当中知识内容复杂,涉及面广,而且具备分散性的特征,学生的记忆负担尤为繁重,造成学生学得快忘得快,无法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再加上部分高中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缺乏,在学习当中不具备鲜明的目标,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灌输,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下降,给人文素养教育带来了很大难度。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将人文素养教育和历史教学进行深度整合,就要将主体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给学生提供人文化和人性化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抗日战争时,教师可以在介绍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引入丰富的人文素材,比方说给学生播放抗战纪录片,讲述抗战历史与抗战英雄故事等,把学生带入到良好的人文化学习环境当中,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强化学生自主意识,让学生主动探寻和思考历史,丰富人文精神追求。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学习和成长,将会对历史学科产生强烈的探究动力,促使学生人文素质在自主发展过程中得到强化。
   (二)拓展历史教学内容,丰富人文内涵
   我们在论及文化的过程中,通常会用博大精深这样的词语对其进行介绍,这实际上就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历史教学的教材之外仍旧包含着非常丰富,甚至是广博的人文素材,这些素材虽然没有入选到教材当中,但是却有着至关重要的挖掘和利用价值。要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就必须丰富历史知识人文内涵,保证学生在学习这些历史知识的过程当中,主动品位和吸收其中的人文内涵。对此,历史教师要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在教授教材知识的同时,做到旁征博引,举一反三,引入多种不同的素材对学生进行激励,感染以及影响,用人文元素滋润并且震撼学生的心灵。例如,在教学五四运动时,教师就可以在五四运动背景介绍的过程当中抓住时机为学生补充教材当中没有或者是介绍不够细致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百年前的中国青年是在怎样的背景之下怀着怎样的悲痛发出的“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怒吼。在课程教学结束之后,为了进一步进行教学拓展,满足学生对于丰富历史知识的学习要求,可以给学生播放《我的1919》教学生重新回顾五四历史,唤起学生爱国情怀,激励学生弘扬五四精神,更让学生建立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强信念。不拘泥于教材的历史课堂,会让学生从多元历史知识当中吸收人文内涵,扩大学生的发展能量。
   (三)组织合作探究学习,培育人文精神
   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比较新颖和有效的学习方式,在近几年特别是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备受推崇。这种学习方式的显著优势是能够锻炼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培育学生实践素质与创新精神,这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有着很高的契合度。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具备极大的自主权,能够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设计与有效调控,充分凭借自身的自主能力进行探索和研究,这体现出了对学生的尊重,有助于唤起学生人文精神,丰富学生人文情怀。例如,在学完唐宋历史后,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并要求学生在小组之内积极探讨:唐朝和宋朝在历史发展过程当中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导致差异形成的原因有哪些?请大家自主查找有关素材,并结成小组进行探究。这两个问题没有正确答案,只要回答的合情合理即可。这样的开放性问题会引发学生的独特见解与奇思妙想,增强学生的探讨热情,促使学生主动运用课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和深刻思考。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好合作探究学习,激励学生在自主探索历史的过程中发展人文素养,提高学生人文精神追求。
   (四)组织历史实践活动,丰富人文体验
   历史学科虽然是一门理论性特征鲜明的学科,但是我们仍旧不能忽视,其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实践资源。对这些实践资源进行有效利用,组织学生参与到精彩的实践活动当中,将会大大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带给学生愉悦而又丰富的人文体验,从而保证人文素养教育的有效性。教师在这一过程当中,要做好对课程内容的分析和挖掘,找到实践活动和人文素养教育的契合点,保证学生的人文体验深刻而又丰富。例如,在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内容时,教师要避免直接用讲授方法让学生接受不同思想流派的观点,而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辩论性的活动情境,组織学生就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等著名流派提出的观点展开辩论,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还原历史情境,还可以让学生在辩论活动当中感知不同思想流派观点的科学性,增强学生历史分辨能力,优化人文学习体验。再如,在教学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周末时间走访社区街道,了解相关信息,通过调查研究的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人文体验与人文积累。
   历史是一门拥有丰富人文内涵的学科,其中包含的人文教育内容能够给学生一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丰富的营养,只有对这些内容进行细细的挖掘和利用,才能够转化成为学生进步的财富,培育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凸显历史教学的原本意义与价值。高中历史教师需要积极改进和创新教学思路,改变过去单一进行理论知识灌输的模式,保证教学活动安排和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这个目标密切衔接,在多方面的教育教学实践当中给学生提供人文素养培育的支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人文精神。
  (无锡市堰桥高级中学,江苏 无锡 214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339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