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与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教师的教学要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针对学困生的转化要结合这类学生的特点,分析产生的原因,明确转化方式,以科学的策略帮助学困生提升数学的学习兴趣,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实现学习成绩的提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学困生 教学方式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依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活动要促使全体学生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达到课程目标要求。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都要实现发展进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坚持全面发展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不仅要注重对优等生的培养,还要积极关注学困生的转化,以实现班级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1小学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1学生心理层面的影响
  学困生的产生与学习心理有关。一些数学学困生的学习习惯不好,对于数学公式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缺少概括、归纳和经验总结能力,难以实现知识融会贯通,因此在解题时缺乏灵活性。这主要是由于学困生缺乏学习兴趣,在学习中自觉性和自制力差,对待学习缺乏意志,没有端正学习态度,这类学生在课堂上不集中注意力,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课后的学习中,学困生缺少主动性,会依赖于家长,不注重对知识的整理、分析,难以对所学知识加以消化吸收。学困生由于成绩不好,会受到教师的批评,还会受到家长的埋怨,因而易存在存在不良心理,表现为自卑、逆反、孤僻等,存在消极情绪。学困生由于存在沉重的心理压力,对于学习缺乏信心,易陷入学习困境中。
  1.2学科层面的影响
  数学的学习需依据其本身的特点和要求。数学学科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抽象的概念和知识点需要学生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掌握,然后借助大量的练习实现灵活应用的效果。数学的学习还要保证知识点的衔接,前面一章节的知识往往是后面章节的基础,比如小学数学中的小数、分数的认识发展到应用,从加减乘除到混合运算,不同阶段的知识点紧密联系,如果基础的数学知识没有完成消化吸收,又不能保证及时加以查漏补缺,会对后续学习造成负面影响。
  1.3教师层面
  在小学教学中,在课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教师有大量时间与学生直接接触,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行为、风格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小学生更加普遍喜欢具有亲和力的教师,但是部分教师不注重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不注重与学生沟通互动,教学方式僵化,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缺少兴趣。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没有吃透彻教材,知识点的讲授不清晰,教学方式僵化,教学过多强调解题结果,不重视引导学生思考,学生的自主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受到影响。大班化模式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关注到所以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有限的课堂互动多集中于优等生,对于学困生缺乏耐心、责任心,难以给予有针对性的引导。学困生的问题会更加严重。在成绩为考核标准的教育观察影响下,环境中,部分教师区别对待优等生与学困生,过多强调学困生的不思进取,影响班级的平均成绩。在学困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教育方法不合理,多由惩罚代替疏导,原本心理敏感自卑的学生会更加消除对待数学的学习,不良的师生关系影响到数学学困生难以主动学习数学。
  1.4家庭层面的影响
  由于公众生活水平的日渐提升,许多父母尽力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并且由于许多家庭是独生子,这使得一些学生从小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乏进步的精神。此外,一些学生会受到家庭不和睦或不健全家庭中的影响。由于缺少温暖的成长环境,这导致一些学生存在自卑消沉、性格孤僻等不良心理,缺乏安全感,不喜欢与人交往,不会专注于学习。还有一些家庭虽然条件较好,但是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或生意,或是在异地发展,这类学生缺少家长陪伴,导致学习的主动性差。还有部分家庭是由于父母的原因,由于缺少正确的教育方法,对于学生的教育简单粗暴,缺少交流和沟通,致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甚至存在心理,成为学困生。
  2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2.1教师的教学方法
  针对学困生的转化,教师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变。比如教学中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教学中多采用启发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思维意识,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维方法。教师的教学要尽量吐字清晰,保证语言的通俗易懂的语言,语言要规范化。比如除法教學中对于“除数”与“被除数”的概念,要多加解读,可以学生理解除数是除号以前的,被除数是除号以后,让学生可以直观的理解不同的概念。另外还要注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比如对于加法交换律的教学,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分组的方式。A 组10 颗糖,B 组12颗糖,然后变化,A 组12 颗糖,B 组10 颗糖,引导学生分析哪组的糖多。学生借助思考得出两个组糖一样多的结论。这时场景化的教学,易容易学生的理解,学生在积极地参与 中有思考问题空间,对于概念可以直观理解,课堂气氛得以活跃,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2.2分层教学法的应用
  分层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教学更有针对性。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到,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存在个性特征,表现为认知能力存在一定的距离,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因此教学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采用分层的教学方法,由于贴近学生的实际,(下转第118页)(上接第84页)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原基础上得以提高。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可以分为相应的等级,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引入更深的知识,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采用由易到难的方式,由于教学方法更接近于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在分层后更易被学生所理解与接受,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2.3发挥家庭与学校的合力作用
  学生的成长是学校与家长共同责任,针对学困生的转化,不仅要需要教师的关注,还需要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努力,发挥合力作用。对于数学教学,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难以照顾到全部学生。这就需要取得家长的配合。学困生回家后没有学习的自觉性,如果家长疏于管教,学困生难以实现转化。家校双方可以借助多种方式要消除传统模式下的弊端,丰富家校的沟通内容与形式,提升交流的效果。除了保留传统联系栏、联系手册等,还可以扩大家长会范围,实现交流途径多样化。比如借助现代通信技术,可以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提升家长与教师的交流效果,保证交流的实时性。借助网络平台,教师可以将学生在校园的活动内容以视频或照片的形式加以发布,对学生的评价直接发送给家长,家长可以全面了解到学生的在校情况,家长有利于及时关注教学的发展变化,可以方便提出建议,为教学活动献言献策,实现了互动交流。部分学生家长由于常年在外地打工,难以参加家长会,这些家长与教师的交流存在困难。为了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可以借助网络视频、微信等形式完成实时互动,可以方便了解到孩子的多方面情况。
  2.4对学困生的进步及时进行鼓励
  通常教师会更多关注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对于学困生缺少关注,这会导致学困生对于学习缺少信心。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加希望得以教师的肯定。教师的鼓励可以增强学困生的学习信心。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能仅局限于对成绩的评价,要全面看待学生的变化,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用真诚的态度去鼓励和表扬,对于学困生要更加注重发挥激励的作用。教师的评价是要客观、公正。对于数学学困生要有更多的肯定和鼓励。教师的提问也要留给学困生机会,在作业批改中要注重留心学困生的变化,及时写上鼓励的话语,让学困生去积极表现自己、主动学习,让学生理解教师关注每一名学生的进步。
  3结束语
  学困生的产生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对于这类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关注。教师要有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分析每一个学困生的发生原因,要结合学生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要激发学困生学习的主动性,对数学学生产生兴趣,注重与学困生的交流,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对学困生加以辅导,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参考文献
  [1] 高丽.新课改下“人教版”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分析[J].中国农村育,2018(24):67.
  [2] 张开春.试论小学数学课堂中导入设计的意义和方法[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93.
  [3] 战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现代交际,2016(21):178.
  [4] 魏雪峰,崔光佐,徐连荣.基于认知过程分析的小学数学探究问题设计与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08):101-1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019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