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数学学困生在小学普遍存在,一般占8-9%,如何有效地转化他们,使其尽快脱“贫”,一直是许多数学教师孜孜以求的问题。对于数学“学困生”,我们不但不能鄙视,嘲讽,弃之不管,更应该转变观念,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尽快转化。
  一、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通过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发现“学困生”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对学习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学习目的不明确,因而缺乏上进心。
  2、对学习本身不感兴趣,在以往的学习中没有建立良好的知识网络,学习新知识不知从何入手,容易产生厌倦、恐惧的心理,因此减弱了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
  3、意志薄弱,学习数学的毅力和耐力较差,只有三分热情,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学习方法差,学习效率低,学困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仍满足于“喂一口吃一口”的学习方法,知识掌握只重视结论,生搬硬套,有疑问也不及时弄清楚,学习时也抓不住重点,成绩自然低下。
  5、理解能力差,整体感知性差,往往只注意一些表面现象,遇到实际问题时,不知所措,分析综合能力差,自然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6、把数学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讲解上,依赖心理的存在,对知识的理解不会深刻,解题时习惯于一步一步的模仿硬套,因而数学学习时表现为程式化、模式化,缺乏创新和变通能力,大大地影响了学习效果。
  二、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育。”学困生的形成与教育自身有密切的关系。教育家巴班斯基在调查分析后得出造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是教育因素,其作用约占70%,可见转化学困生应高度重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影响。
  (1)以“爱”为基础,宽容赏识学生。爱是成功教育的基石,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师爱,特别是自卑的学困生。教师倾注了爱,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孩子的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理解他们身上存在的不足,当师爱流入每个“学困生”敏感的心弦,他们就会把师爱化成对知识和集体活动的热爱,使封闭的心扉在集体生活的温暖中逐步开启。教师的激励、期待、赏识能使学生身上巨大的潜能调动并发挥出来,教师的呵护能使学生感动,使他们找到自尊,找回自信,
  (2)以“成功”为契机,树立自信心。较之优秀的学生,“学困生”更渴望成功,也更需要成功。如果教师有意识的去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就能够改变他们原来失败体验的心态,由被动积极变为主动积极。成功本身会使学习者的心理上感受到一种如痴如狂的喜悦,一种欢乐之极的轻松。对于一个经常失败的学生来说,这种体验是陌生的,美妙的,也许是从未体验过的,这种健康心理状态的产生,也对他产生了自我暗示:他开始相信自己做为一个正常人的价值,相信自己和别的同学一样具有潜在的能力。当他丢掉了孤独感,把自己置身于同学之间,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正视别人的目光。他就会坚定继续进步的信念,会变得努力,他相信他的努力会取得成绩,所以对“学困生”来说,“成功是成功之母”!
  (3)以“趣”为基点,调动积极性。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1、注重直观性。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展示使学生理解概念性质,例如:在讲“比较角的大小”时,我们可以让同桌两个同学各画一个角,然后剪下来放到一块儿进行比较,多操作几次,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自己得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和什么无关,从而自己总结出比较的方法。因此,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
  2、应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与应用,让教学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学习情绪,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学困生”往往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他们对教师一般性按部就班式讲解,用枯燥无味的语言讲课,听不进耳,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学中情境创造是重要的,可以充分利用你身边的数学,巧妙设隘,营造悬念,可以精心设计一些游戏活动,例如在学习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学困生”往往不能理解題意,所以我先让“学困生”上台演示什么叫“相遇”,什么叫“同时出发”等关键词,然后再以学生的名字,生活的实例编题,甚至让学生自己编应用题,这样问题的提出,教师无需多费口舌,学生的主观参与,既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又帮他们理解了题意,使他们在已有认知结构上纳入了新知并同化,使原有的知识库得到了整合,完成了新的建构。
  (4)家校联动,携手共进。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沟通方式,经常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及时沟通。把最近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同学关系、纪律表现等,特别是取得哪些进步,需要克服哪些问题,家长应配合做哪些工作等等,反馈给家长,争得家长对老师工作的支持和配合,真正把学校教育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会。在学困生的教育问题上,应主动与家长见面,共商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给于它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使问题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一个特殊的灵魂,只要能够读懂它,理解它,那么你将会改变他们的未来,甚至是一生的命运。让我们摒弃对学困生的偏见,让爱的阳光温暖他们的心灵,加强对学困生的转化教育,用人性化的教育方法去重塑其生命,让每个学生都健康快乐的成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85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