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打造小学语文有效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吸收和借鉴优秀的教学经验,更新教学模式,从而构建有效课堂。本文从有针对性地赏析文章,丰富学生情感表达;有深度地拓展训练,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素材;进行积极的教学反馈评价,增强学生信心;进行有效的教学组织与构建,提升学生综合学科能力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构建语文有效课堂的策略,为广大同人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04-0049-02
  引 言
  教师教学理念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语文学习中,古诗文鉴赏是不可或缺的内容[1]。小学语文课堂要从“知识培养”转变成“能力素质培养”,无论古文还是现代文,无论课内还是课外,教师都要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需时刻谨记,拒绝“填鸭式”教育,设置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敢于展现自己,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一、有针对性地赏析文章,丰富学生情感表达
  古诗文传承了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精髓,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意。但是,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所以教材中选取了朗朗上口的经典文章,不会有过于复杂的感情表达,方便学生更好地进行赏析。与现代文赏析的目的相同,古诗文学习不仅要求学生记忆、背诵,还要由教师通过细致的方法挖掘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以免让学生觉得古诗文是难以消化的枯燥句子,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效率,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传统文化的底蕴。
  古诗文大多表达了一定的情感,如与友人分别、背井离乡、感叹时光飞逝等,所以了解创作背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缺少的部分。《望洞庭》是诗人刘禹锡转任和州时在秋天经过洞庭湖时所作,整首诗意境优美,丝毫没有被贬谪的愤懑,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描写得和谐、亲切,展示了刘禹锡高尚的情操。他在多次的贬谪辗转中,虽然对权贵不满,但依然心怀天下,将自己的一腔抱负赋予了湖间美色。教师要为学生理解诗词奠定基础,通过介绍刘禹锡的事迹,令学生产生探究历史人物的兴趣,这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有积极作用。在分析诗词时,教师应选择有特色的重点词句带领学生认真分析,使学生由小及大把握整篇古诗词的写作手法。古诗文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文差距较大,学生在理解上往往存在困难。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阅读后,学生便能对其中的内涵有所领悟,所以古诗文朗读的过程是不能被忽视的。但古诗文朗读不能是毫无规律的诵读,需要有技巧、有感情地进行。教育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规范且充满感情的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现代文同样适用。学生有节奏地诵读,琅琅的读书声仿佛可以令人看到洞庭山水的晶莹剔透,在朦胧祥和的环境中,明月与湖光交相辉映,情景相融,进而不断使学生通过诗词体验山水之美。在真情实感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到作者胸怀天下的远大志向,学会了观察生活中的美。教师要熟练掌握诗的描写技巧,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二、有深度地拓展训练,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素材
  课内的基础知识和文章学习很重要,而课外延伸训练一样重要。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最佳方法不是为学生布置大量作业,而是提升学生的阅读量。除了前文提到的有节奏、有韵律地朗读外,教师还应该增加课外阅读内容。提升课堂知识学习和阅读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就是将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教师应通过阅读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不断积累学习素材。
  例如,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家长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日常生活中家长做学生读书的伙伴;或者在放假时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书布置阅读任务,开学后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升了,相应地写作能力也会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只有不断阅读,学生才能从课内外丰富的写作素材中提炼出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以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笔者在素材积累拓展教学中,曾经选取《丰碑》这篇课外文章,为学生设置好阅读任务,要求学生经过熟读后能够大体描述出文本主要的故事框架,即最主要讲的事情是什么。笔者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加强生生交流,构建开放性的课堂。学生可以发表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锻炼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学生只有能表达,才能真正将脑海中自己思考的问题变成现实,变成属于自己的素材。教师应让学生多多交流自己在课外读物中得到的与课本中不同的启示和感受,拓展学生的学习广度;每周需要学生总结一篇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做随笔,将感受、情感和疑问都记录下来。这样通过语言和字面双重层面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既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加深对素材的记忆,又可以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避免让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积累学习素材的习惯,否则学生的作文将死板枯燥,不能表达自身情感,且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帮助有限。
  三、进行积极的教学反馈评价,增强学生信心
  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学生对自身学习行为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反思自己;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方式中的不足之处;学生对學生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汲取他人优秀的经验,及时弥补自身缺陷。小组合作中学生除了可以讨论交流,还可以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对话更直白地体验文章的人物感情。
  笔者在课堂上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各小组之间互相评价,敦促学生进步。例如,在课文《桂花雨》的教学中,笔者组织不同小组之间互评,将小组分为红、黄两个小组,红色小组朗读,黄色小组评价。在某一小组的成员朗读完指定段落后,评价小组的学生还略有拘谨,不好意思直接指出他们认为读得不够好的地方。教师这时可以调节气氛,询问其他评价组的学生,让其表达自己的意见,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消除拘谨感。评价组指出朗读组的对话部分不够生动,或者念白部分情感优美等。时间越长,学生寻找问题的角度越细致,原本的拘束感也会随之消失。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通过合作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教师需要在学生评价结束后做补充评价,无论学生评价的内容是否正确或者全面,教师都不能否定他们,应采取积极鼓励的方法做补充评价,不要让学生有被批评感。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优美,不能像学生一样仅仅只是找错误而已,语言要具有针对性。笔者在《桂花雨》的教学评价中,询问学生:“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只要学生的答案是靠近家乡这个主题的,教师就应积极肯定他们,如夸赞他们读懂了作者的心思等,最后做补充评价。学生被肯定之后,学习积极性会明显提高,学习效率也会随之提升。   四、进行有效的教学组织与构建,提升学生综合学科能力
  在构建有效语文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组织与构架,始终将对学生综合学科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素养得到更好的提升。高效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模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基于不同的切入点展开实际教学。具体来讲,教师需要结合相应的文本和学生的学科能力,采取更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引导和启发。随着语文课堂教学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在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的构建上做出调整与转变。比如,进入小学中高年级后,教师要更多地在课堂上培养与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各种教学形式之间的融合,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独立探索的空间和平台。这不仅会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还会让学生充分地融入课堂。在这样的训练背景下,学生的综合能力会得到锻炼,学生会基于课程教学获取更多学习收获,高效课堂构建的成果也能充分展现出来。
  教师要慢慢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这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之一。例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学过程中,在具体讲授本课知识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课文,在学会相关语文字词的前提下,梳理出本课所描写的主要事件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提前熟悉文章,并建立基本的阅读印象。经过了这个环节后,教师再带领学生针对文章做分析解读,学生理解起来会更为轻松,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也会更高。教师还可以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在课堂上更多地尝试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训练。这一过程既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感受文本内容,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再如,在《珍珠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带领学生完成对本课语文知识的学习后,可以进一步向学生强调本课涉及的主要语文修辞手法与写作手法,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做到方向明确、重点突出。学完课文内容后,教师还可以做一些教学延伸,如可以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与感受,自主选取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小动物,然后对课文中描绘方法和写作技巧进行模仿,完成简单的写作训练。
  结    语
  现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所以,教师必须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成绩变化,更新教學方案,联系实际情况,全面提升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教师只有让学生信服自己,才能带动学生进入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中,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尽最大努力让自己的思维与学生的思维接轨,为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灵活把握教学新趋势,为语文教育事业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亢瑚.浅议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 课程教育研究,2013(28):55.
  作者简介:徐娜(1982.12—),女,江苏东台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112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