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道德与法治课体验式教学实现途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引入体验式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基本精神要求,其教学适合度更高,深受学生的青睐,教学效果显著。教师要从体验情境设计、体验演绎发动、体验活动整合、体验反思运行等角度展开教学布设,以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全面塑造学生学科综合能力。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3B-0010-02
  道德与法治教学离不开实践训练,教师引入体验式教学活动,针对学生感性认知特点,做出对位指导,能够给学生思维和心理都形成刺激。学生学习成长有自身规律,教师需要有理性思考,完善教学设计体系。教师利用多种教学辅助方法,为学生创设体验学习情境、推开体验演绎、整合体验活动、展开体验反思,不仅能够为课堂教学创造更多感应点,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一、创新体验情境,激活教学触发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启动后,教师要利用多种形式的导学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进入学习核心。教师在教学情境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心理需求,利用更多个性设计,激活学生学习主动性,形成更多教学触发点。教师的生动讲述、故事导入、媒体展示、案例投放、数据分析、游戏推出等教学手段,都可以给学生带来多种感官冲击,促学效果突出。
  如教学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丰富的社会生活》,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让学生展开回忆,说说今天早上到校细节,寻找涉及社会生活的内容。学生开始思考讨论,很快就找到了一些细枝末节。学生展示:“我早上看到班主任,并主动问好了,班主任面带微笑回应我。”“我今早步行到马路口,开车的司机主动给我让路,我感觉很愉快。”“我今早到早餐店买鸡蛋饼,阿姨非常热情。”教师趁机引导:“我们从睡梦中醒来,就开始融入社会生活之中,这是由社会角色决定的。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从大家的體验中可以看出,认识自己的社会属性地位,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行为,需要与社会达成更多和谐。”学生开始醒悟,自觉接受教学内容。教师继续引导:“请你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好办法。”学生学习热情再次被激活。
  教师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展示活动,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体验环境之中,实现教学与生活对接,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
  二、启动体验演绎,触动教学感应点
  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中有不少学生熟悉的案例,自然有更高的契合度,教师为学生提供演绎机会,从中获得的学习感知更为深刻性。教师将学生生活搬到课堂之中,让学生在角色演绎中形成学习体验,学生喜闻乐见,教学效果显著,自然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选项。如果有必要,教师不妨给学生布设一些演绎创编任务,让学生结合生活认知经历,展开整合归结操作,这对提升学生学习品质有重要帮助。
  在教学《网络生活新空间》相关内容时,教师先打开多媒体,然后引导:“我们今天要学习‘网络生活新空间’,需要到网上寻找相关信息,谁能够帮助老师联网操作,并搜集相关关键词?”学生踊跃报名,教师指定学生来操作,联网搜集信息瞬间完成。教师针对学生操作体验布设讨论话题:“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人认为网络给人带来的利大于弊,也有人认为网络给人带来的弊大于利,你对此持什么观点?”学生开始热议,很快就形成两个观点阵营。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课堂辩论: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由辩论活动,在陈述个性观点时,需要摆事实讲道理。学生即刻进入辩论角色,课堂学习探究气氛逐渐建立。教师参与到学生辩论之中,对学生辩论情况进行总体控制,确保课堂学习呈现活跃性。
  教师让学生帮助联网操作,借机投放辩论话题,将学生带入特定思维环境之中,学生从辩论之中获得的学习认知更为丰富。
  三、整合体验活动,丰富教学认知面
  道德与法治体验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教师需要有筛选意识,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吸收部分学生的参与意见,以提升体验活动设计的契合性。小组讨论、课堂辩论、角色演绎、社会调查、生活观察、信息搜集等,都属于体验活动范畴,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为学生设计不同的活动配置,让更多学生都能够顺利进入体验活动之中,以拓宽感知学习视野。学生参与体验活动的诉求不同,教师对此需要有充分认知,在学情调查基础之上做出教学调整,为不同群体学生提供不同体验活动机会,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学生对体验活动有强烈的参与兴趣,教师对此需要有特别的安排,让学生在多重体验中自然建立学习认知基础。如教学《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相关内容时,教师为学生布设了体验活动:“现在将教室内课桌排成交通路口形状,大家都扮演开车的司机,以凳子作为你的座驾。当路口红绿灯正常工作时,大家开始有序通过路口;当红绿灯停摆之后,大家都想第一时间过路口,看路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学生听清教师的安排,顿时有了参与热情,开始做准备。一切就绪后,教师让四名学生利用课本作为红绿灯,学生开着自己的“车”,顺利通过了路口。当四名学生同时放下“红绿灯”时,整个路口被彻底堵死了,谁也过不去。教师以此展开教学引导:“有了红绿灯,就有了一定规则,大家都会按照规则行事,便有了良好的秩序;当规则不存在了,良好秩序就会被打乱,大家都不遵守规则了,便出现了乱象。”学生有了演绎体验,对规则建立了深刻认知。
  教师利用一个游戏活动,直观显示规则的重要性。让学生在玩中明白道理,这是最为轻松的教学操作。无论什么学科,一味说教都是不可取的,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体验机会,由此形成的认知会更为鲜活。
  四、展开体验反思,提升教学有效性
  体验活动不是孤立存在的学习形式,而是源于教材内容,接轨于学生生活认知,教师在具体教学执行过程中,需要有自觉反思意识,对体验活动设计调度存在的问题有更高敏感度,这样才能自然建立教学调整意识,对体验活动展开时时评估,以便为教学调整提供更多参数。体验反思是一种教学意识,更是一种施教策略,顺势而动,对教学组织环节进行统筹考虑,对学生体验现实进行全面评估,都可能形成崭新的教学成长点。
  生活有许多鲜活的案例,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利用案例解读学习内容,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启迪。在教学《社会生活讲道德》相关内容时,教师给学生布设一个即兴表演任务:“给你十秒钟时间,模仿展示生活中不礼貌行为,看谁展示最到位?”学生听说要进行即兴表演,自然显得特别兴奋。课堂展示开始,很多学生都能够顺利展开表演。如骑车撞人不认错、随地吐痰、电影院大声喧哗、公共场所扔垃圾、购票不排队……教师对学生表演给出肯定评价:“同学们演绎这些不文明行为都非常逼真,是不是我们平时常常做这些事情?每一个人都需要反思自己的社会行为,唯有讲社会公德,才能成为一个文明人。不妨做一个自我反思,检讨生活中不礼貌行为,设计矫正方案,形成文字材料。”学生开始独立反思,课堂学习呈现多元化。教师让学生现场模仿不文明行为,目的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形成反思,建立自我矫正意识。
  学生对生活案例有情结,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接受实际,整合教学对策,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促进其学习动力更为强劲。教师在教情和学情调查基础上,展开教学布设和发动,自然能够为学生提供适合度更高的体验机会,让学生在充分感知、反思之中,形塑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黄庆贵.基于服务社会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探究[J].名师在线,2019,(7).
  [2]白祥友.关于中学阶段强化学生法制教育的相关探讨[J].中华少年,2018,(19).
  [3]刘虹,张家鉴,范玉国.巧用契机教育促进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新课程(中),2018,(5).
  [4]韩金宝.法制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中华少年,2018,(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185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