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案例复盘:兴盛优选社区电商平台养成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2014年,芙蓉兴盛董事长岳立华开始孵化兴盛优选电商项目,经过4次创新迭代,最终探索出“预售+自提”的社区电商模式。目前,兴盛优选已获得今日资本、腾讯、美国KKR、钟鼎资本等十余家投资机构的多轮投资,估值超过10亿美元,成为社区电商的独角兽。
  我们前后两次对兴盛优选董事长和总裁进行了深度访谈,通过探究社区电商平台模式的迭代创新过程,试图回答社区电商平台模式构建中“为什么”“如伺做”的问题,为更多传统企业孵化产业互联网平台提供有益的借鉴。
  2015年6月,兴盛优选1.0——门店自配送模式上线。该模式以线下门店为依托,给每家门店搭建一个电商平台,平台销售门店已有的商品,并由门店店主送货给消费者,收取一定的送货费。然而,从根本上说,自配送模式没有解决消费者的痛点,也没有满足门店店主的需求。兴盛优选1.0模式运营了一个月,下单的消费者寥寥无几,公司当即叫停。
  8月,兴盛优选开始尝试网仓配送模式,自建一个仓库(网仓)补充消费者想买而门店没有的蔬菜水果。消费者线上下单,兴盛优选根据订单备货送货:如果消费者购买的是门店已有的商品,配送人员就去附近的门店拿货并送货上门;如果购买的是门店没有的商品,比如水果蔬菜,配送人员就从网仓拿货配送给消费者。
  运行几个月后,2.0模式逐渐暴露出问题:一方面无法覆盖广大的门店,另一方面给门店带来的帮助极其有限。同时,这个模式依靠补贴吸引消费者,消耗了公司大量的资金。最后,网仓配送模式也被叫停了。
  接下来,兴盛优选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方面,缩小网仓规模,在菜市场设立40平方米左右的配送站(前置仓)。另一方面,以加盟方式吸引菜市场的商户成为配送站的合作伙伴,当配送站存货卖完后,就向菜市场商户临时补货配送给消费者。这就是3.0的配送站模式。
  相比2.0模式,3.0流量更多,运输成本更低,也砍掉了仓储成本。但是,这一模式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雨天订单突增,物流配送超负荷,商品无法及时送到消费者手中,晴天订单偏少,配送负荷严重不均。更重要的是,门店的参与度还是不够,配送人员在门店取完货就走,门店与平台和消费者都没有互动,所以门店的意愿度和积极性并不高。
  上线半年多,烧钱的速度很快,业务发展却平平。岳立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解散兴盛优选前后端300多人的团队,只留下联合创始人周颖洁和刘辉宇。
  此后几个月里,周颖洁和刘辉宇几乎每天都跟门店店主在一起。他们反复与门店店主探讨3个问题:门店优势是什么?门店真正需要什么?兴盛优选该做什么?门店的优势在于便利,并且店主熟悉社区消费者。而店主们真正关心的是安全感,他们希望电商平台既能给门店带来额外的收入,又不会抢门店的生意。
  周颖洁和刘辉字开始在一家便利店做试验:成为便利店商品结构的补充者——不仅做生鲜,而且每天主要做3个单品;不做到家模式,让消费者到便利店提货,给门店引流。
  经过几个月的摸索,周颖洁和刘辉宇慢慢找到了感觉,兴盛优选的预售+自提模式应运而生。从2016年8月试验店开始,到2017年6月,兴盛优选的4.0模式发展到了62家门店,团队从2人增加到5人,订单从每天2,000个攀升至20,000个。
  兴盛优选最终找到了可行的商业模式。但是,面对生鲜零售的风起云涌,兴盛优选该如伺打造自己的护城河?
  岳立华决定接下来要进一步完善平台功能,让平台伙伴与兴盛优选共创共赢。他们将主要做好一个核心、两大生态。一个核心就是跑得快、守得住,不仅要在社区电商赛道上快速奔跑,而且要保证兴盛优选守住已占领的市场。两大生态是,既要经营好人的生态,把兴盛优选打造成开放式创业平台,激活内外部人才共创共享,也要经营好钱的生态,公平高效地分配利益相关者的钱。总之,兴盛优选致力于提高产业链各环节的效率,不断降低各环节的成本,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价值,使平台供需各方赚到合理的钱,不让任何一方吃亏。
  截至2020年1月,兴盛优选平台的门店数达到16万家,日订单量600万个,用户数1,200万,线上日销售额8,000万元。目前,兴盛优选以湖南为根据地,正在快速向湖北、江西、广东、四川、重庆等13个省市辐射,并在深圳成立研发信息中心,与长沙的研发中心密切协同,共同致力于提升消费体验与运营效率。
  当然,在业务快速扩张中,兴盛优选也面临竞争与管理的双重挑战。一方面,行业竞争愈演愈烈。阿里、京东、苏宁、拼多多等巨头玩家人局,资本向头部企业集中,标志着行业冼牌期已經到来。另一方面,管理难度越来越大。部分门店环境整洁度不够,影响了提货体验;团队数量与质量跟不上业务快速增长。
  兴盛优选的探索之路没有尽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48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