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观察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方法 本课题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8月时段内诊疗的100例老年心肌缺血患者,依据疾病严重度划分为无痛组、有痛组,每组共50例。通过对患者发病心率、发病时间及症状表现,总结无痛性心肌缺血临床特点、护理措施。结果 在临床特点对比中,可知无痛组休息时间发病、睡眠时间发病、ST段下肢发病及>75岁发病等发生率明显高于有痛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同时,无痛组发病时心率为(65.2±2.6)次/min,有痛组发病时心率为(81.6±2.9)次/min,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 以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临床特点为参照,对患者施以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发病风险,增强机体生活质量,还可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老年患者;无痛性心肌缺血;临床特点;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2..02
  无痛性心肌缺血作为冠心病隐匿型表现,是因冠状动脉循环阻塞引起的。患病时,早期症状不显著,且未表现为胸痛和心绞痛,即患者难以自我感知。但在患病后,若存在长期劳动或运动状态,则会表现为胸闷或心慌,较为严重时则会威胁机体生命安全。即总结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临床特点,做好早诊断及早治疗工作尤为必要[1]。本课题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8月时段内诊疗的100例老年心肌缺血患者,观察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现将报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课题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8月时段内诊疗的100例老年心肌缺血患者,依据疾病严重度划分为无痛组、有痛组,每组共50例。无痛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6:24;最小年龄为62岁,最大年龄为82岁,平均数为(65.8±2.6)岁;最短病程为1年,最长病程为7年,平均数为(4.7±1.2)年。有痛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3:27;最小年龄为63岁,最大年龄为84岁,平均数为(66.4±2.5)岁;最短病程为1年,最长病程为8年,平均数为(4.5±1.4)年。数据间比较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入院时,对患者施行全天候心电图检测,再做好患者日常生活、用药情况的记录。对比患者发病时间段、心率和年龄、活动情况、心电图特征,其中时间段凌晨2点-上午7点、上午7点~中午12点、中午12点~下午2点、下午2点~晚间9点、晚间9点-凌晨2点;活动情况涉及步行、看电视和谈话、上下楼梯、休息和睡眠等[2]。
  1.3 观察指标
  心肌缺血诊断标准为:心电图ST段水平型、下垂型下降1 mV,持续时间为1 min以上。临床特点包括休息和睡眠时间发病、ST段下移发病、>75岁发病、心率[3]。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21.0统计软件为参照,对本文涉及的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予以统计处理。前者用“x±s”表示,组间数据施行t检验;后者用%表示,组间数据施行x2检验。P<0.05时,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2 结 果
  在临床特点对比中,可知无痛组休息时间发病、睡眠时间发病、ST段下肢发病及>75岁发病等发生率明显高于有痛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1。同时,无痛组发病时心率为(65.2±2.6)次/min,有痛组发病时心率为(81.6±2.9)次/min,数据间比较有意义(t=29.7739,P<0.05)。
  3 讨 论
  3.1 临床特点
  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而言,无痛性心肌缺血为常见类型。即无痛性心肌缺血还可称为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心肌缺血,是以心肌缺血客观表现为前提,但却缺少心肌缺血、系统等主观症状的病症,呈现隐匿性、症状不典型的特点,多易被忽视,最终延误最佳救治时机,甚至还会威胁机体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4]。本课题研究可知,在临床特点对比中,可知无痛组休息时间发病、睡眠时间发病、ST段下肢发病及>75岁发病等发生率明显高于有痛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无痛组发病时心率为(65.2±2.6)次/min,有痛组发病时心率为(81.6±2.9)次/min,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该结果表明: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和年龄存在相关性,年龄较大者发病率也会随之提高,而在心电图检查中,可知该病和心绞痛密切相关。
  3.2 护理
  (1)健康教育。依据患者和家属文化层次,选择合理的语言文字,向其阐述无痛性心肌缺血基础知识,涉及致病诱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注意事项等,使患者可在增强疾病认知度的同时,重视疾病,积极救治,且定期做好心电图检测。(2)心理疏导。对于老年患者来讲,一旦发病住院,必将会出现负面情绪,如忧虑和恐慌等,继而表现为抗拒治疗的现象。护士应耐心疏导患者情绪,以护患良好关系的创建,使患者保持身心愉悦,增强护理及治疗效果。(3)饮食干预。科学调整患者膳食结构,拟定科学性、规范性饮食方案,少食或不食油腻类食物,多食高纤维、低脂肪和低盐类食物,预防便秘,不可暴饮暴食,时刻保证胃部功能正常,且詳细记录患者日常饮食[5]。(4)运动干预。依据患者躯体素质的不同,拟定最佳运动计划,常见广场舞和太极拳等,加快血液循环,提高心肌供氧量,但应禁止过量运动,若存在气促和心悸的等现象,应立即和医师取得联系,便于对症救治。(5)针对性护理。在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中,病种相对复杂,且在症状不典型的前提下,往往需要借助心率、心律及血压实时监测的层面,方可做好患者生命体征的把控。即在此过程中,应耐心聆听患者心声和主诉情况,通过病史询问的方式,做好基础护理;充足配备各类抢救药品和器具,预防患者突发疾病;指导患者定期做好体检,明确是否存在危险因素,常见肥胖、糖尿病和高血脂,将各类危险因素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患者护理期间,应全方位倡导严谨性、全面性原则,详细阐述疾病理论知识,增强患者疾病认识和自我管理、预防干预等方案,提高患者生存率,预防并发症[6]。
  总之,以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临床特点为参照,对患者施以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发病风险,增强机体生活质量,还可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志欣.强化临床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2):107+110.
  [2] 马春红.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2):139-140.
  [3] 眭小芳.整体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及依从性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6):46+52.
  [4] 陈 敏.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临床护理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8,39(03):297-299.
  [5] 赵 冰.优质护理在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3):240-241.
  [6] 黄青南.优质护理在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7,23(17):150-1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78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