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法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利于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发展,对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转变、全面发展全体学生的数学能力,有较好的效果作用。在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精准把握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分层,细致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和后续环节一一分层实施,从而有效地促进全体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践探究
  一、什么是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又被称为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的主要特征是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将学生分组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关注每个学生成长,根据学生差异特点和发展要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使每个个体都能按其特有的方式发展,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
  二、分层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合理性
  1.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现存困难及问题
  (1)学生能力发展不均衡
  进入小学高年级以后,数学的难度较小学加大许多,对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学困生提高困难
  数学学科是“学困生”最多的科目之一。数学学科的“学困生”普遍存在着对数学的畏惧情绪,不单单是不会,而是学不会、不会学,越是基础差的同学课堂上越听不懂,课堂时间无法利用好又会造成新的知识漏洞……数学学科也成了这部分同学的瘸腿科目和升学过程中的“拦路虎”。
  (3)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在完成教学进度的同时往往只能照顾大部分同学的知识水平和实际需要,无法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对学优生和学困生来说,课堂效率较低。
  2.分层教学的优势
  (1)分层教学有利于数学教学因材施教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能照顾大多数学生的知识需求,很难做到因材施教,而分层教学恰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应用分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现有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有利于老师进行针对性的“搭桥”,实施有差异的数学教学。
  (2)分层教学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授课内容对一些学生来说是同自身的知识能力水平不相适应的,这也就制约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分层教学针对不同知识能力水平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主动性。选择学生能学会的内容教学,是学生感兴趣、发挥自身主动性的第一步。
  (3)分层教学有利于特优生和学困生的发展
  在分层教学的模式下,我们可以针对学困生,设立较低的教学目标,选取较为容易的教学内容,先帮助学生克服对数学的恐惧,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再一步步帮学困生补漏补缺,实现学困生向潜力生的转化;针对学优生,可以拔高教学内容,对知识点进行扩展深挖,“让学优生吃好、让学困生吃饱”变成了可能。
  (4)分层教学有利于数学课堂效率的提高
  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就可以有效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针对能力稍高的同学,我们可以适当地提高教学速度,而针对知识能力稍差的同学,我们又可以转换教学模式以适应他们的需要需求,从而在整体上提高课堂效率。
  三、分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精准把握学情,实现科学分层
  学生分层不能只是简单粗暴地通过学习成绩划分层次,而是要综合考虑到学生的性格能力,综合素质,如:学生的学习技巧、思维和记忆的发展水平、知识面、健康状况、日常生活条件、小环境的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对集体、教师和学校的态度等。只有在对学生全方面的了解基础上才可能对学生进行更科学的分層,才能让分层教学真正实现它发展全面学生的作用。
  2.针对不同目标,合理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分层
  在数学教学设计过程中,针对不同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学生,我们应该设置不同的目标,即“目标分层”。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的学生我们应更注重他们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而学习存在稍微困难的学生我们也应针对其设立较为容易达到的目标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其获得学习成就感。
  (2)教学内容分层
  针对学困生的教学内容,选择较为基础的概念、题型,以避免学生因学不会而失去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潜力生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除了讲透彻中低等的知识点和题型,精讲部分重难点题型。此外针对潜力生,要传授一定的数学学习策略知识,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水平,学会自查、自学,从而提高潜力生向学优生转化的可能;对学优生可以多进行难点精讲和拓展题型讲解。
  3.灵活因材施教,实现课堂分层
  (1)课堂模式
  针对不同的知识能力水平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激励模式。对学困生和潜力生,在课堂模式上,应注意创设情境,多元导入,已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励方式方式上,采取课堂分组竞赛机制。把水平较为相当的学生再分成不同组别进行课堂学习pk,让同水平的学困生之间比着学、赛着学。对于优等生,教学方法上交给学优生更多的自主权、以自我探索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2)评价模式
  面对不同分层的学生,教师采取的评价标准和方式也应不同。
  对学困生应降低评价标准,以表扬鼓励为主,纵向对比、强调进步。作业设置上重基础,力图让学困生把基础知识点和题型吃透。对学优生的评价,应提出更高的要求,评价方法要更多元化,激励鞭策学优生的同时偏重肯定学优生对知识的创造性理解和更高层次的学习意愿。以激励学优生突破自我,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4.后续环节分层,促进全体发展
  (1)作业布置
  在对学生分层后,作业分层也必不可少。针对不同学习能力水平的学生,设计和布置与其能力相当的作业,是分层教学必要的一步。
  对学困生作业设置上要重基础,力图让学困生把基础题型吃透。给潜力生布置难度中等的作业,打牢基础的前提下可适当增添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给学优生设计的作业,要更有针对性,设计一些更需要理解力、综合能力的“难题”,来促进学优生能力的发展。
  (2)测试分层
  与所有分层教学手段一脉相承,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检测时,也应该根据学生知识能力水平采用不同的检测手段或内容,以衡量针对该水平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情况。
  参考文献
  [1]李发兰.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亚太教育,2019(08):107.
  [2]杜学军.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课堂建设与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9(12):129-1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884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