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挖掘时代内涵,提升古诗文教学实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国家《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出台,中职语文教材大幅度增加了古诗文篇目。古诗文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对此,本文在分析中职学校古诗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古诗文教学的重难点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中职学校古诗文教学现状
   为了解当前中职学校古诗文教学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下一步的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可资参考的数据,便于提出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对策,笔者对部分中职学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教学效果方面
   中职学校古诗文教学效果略显不佳。学生对曾经学过的古诗文篇目基本忘记的占比为3.67%,古诗文篇目只记得小部分的占比为54.74%。
   (二)语文基础水平方面
   中职生语文基础水平有待提高。从中招语文成绩来看,大部分受调查学生的语文成绩集中在72~96分(满分为120分),属于中等水平。此外,还有18.04%的学生中招语文成绩没有及格。
   (三)学习兴趣方面
   影响学生学习古诗文热情的主要因素较多:觉得古诗文“不容易理解”的学生占71.87%;认为“太枯燥”的学生占57.49%;还有52.91%的学生认为“讲课形式老套”;认为“古诗文知识没用”的学生占5.5%。
   (四)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期望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3.91%的学生希望能够学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传统文化,46.18%的学生希望能够学到形式酷、有流行元素的传统文化,79.82%的学生希望能学到和自己爱好一致的传统文化。
   (五)学习愿望方面
   如果传统文化的形式多样,具有时代性和趣味性,又正好有助于自己的专业发展,70.64%的学生选择一定会主动学习,47.4%的学生选择会主动一点,只有2.14%的学生表示仍不感兴趣。
   二、古诗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认识存在误区
   一部分学生因为语文基础薄弱,对古诗文的意蕴和内涵理解不到位,不愿意背诵诗文,所以对古诗文根本不感兴趣;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古诗文与时代脱节,无实用价值,与专业无关,与就业关系不大,所以对于古诗文学习表现出应付的态度。
   (二)教师教法有偏差
   部分中职语文教师对于语文在中职教学中的作用未找到准确的定位。他们认为,“文化课就是为专业课服务”,甚至有人觉得“语文在中职学校只不过是副课”。因此,他们对于教学改革和科研活动不甚积极,导致课堂教学方法单一,也不愿意實践较新的教学理念,信息化教学能力薄弱。古诗文教学依然按照朗读、翻译、背诵的步骤,使得课堂教学效率极低。另外,一部分中职学校把三年的教学任务压缩到两年完成,学生在第三年大部分时间在企业实习,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只能仓促地赶教学进度。古诗文作为教学重难点,常常被教师忽略不讲,或是草草翻译一遍,这样不但不能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反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部分教师的文学修养和传统文化底蕴也有待提升。
   (三)古诗文自身的特点给语文教学带来了难度
   古诗文创作年代久远,语言高度凝练,思想情感含蓄内敛,这些都影响和制约了中职生的学习和领悟。许多学生因为听不懂,所以不感兴趣;因为不感兴趣,所以不愿学。这样很容易造成恶性循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三、中职学校古诗文教学建议
   (一)紧贴现实问题,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旺盛生命力
   中职生大多处在青春期,让学生从古诗文中认识人性的纯真美好,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婚姻观,是教育者应该直面的问题,也是中职教师贴近学生实际,进行古诗文教学的契机,既能帮助学生摆脱困惑,也能让其领略经典文化的时代魅力。
   (二)教学联系专业,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专业开展个性化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达到文化与专业水平双提升的功效。
   音乐类专业的学生对古诗文体会更感性、细腻,在学生理解古诗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谱曲并演唱。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使学习氛围变得轻松、愉悦。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诗文,同时也可以带给学生更多的灵感,为他们的创作积淀文化底蕴。
   美术类专业的学生往往对色彩和构图极为敏感,运用自己专业知识对课文进行个性化解读,也常常新意不断,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师可以让美术专业学生根据古诗文内容创作美术作品,这既是对传统文学的传承,也是对悠久文化的创新。
   (三)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赋予其新时代的内涵
   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古诗文的新时代精神,准确找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打破古诗文时代久远且内容深奥,学生难以理解其精神内涵的教学困境。例如,教师在讲解《烛之武退秦师》时,可以尝试把新时代的担当精神作为课程教学的重点。讲解《陈情表》时,可以把关于“孝”和“感恩”的内容作为人生教育重要一课补上。
   (四)巧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创新教学形式
   对于中职生难以理解且接受困难的古诗文,教师可以选取更符合时代特点的音频、视频开展教学,拉近学生与文学经典的距离,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魅力四射。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很多学校积极开展网上教学,努力呈现高质量的语文课堂,灵活运用多媒体实施教学,收到了较好成效。
   (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法
   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根据文章内容变化,教师采用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可能有意外的收获。如《荆轲刺秦王》一课,故事情节生动曲折,教师可以根据故事的情节变动,适时播放《英雄》《荆轲刺秦王》等经典影视作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调整讲课节奏,增加课堂的氛围,必要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创作话剧、小品等,增加趣味性。在讲到《游褒禅山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登山游玩经历,讲讲自己的感悟,领略经典作品的韵味深长。
   (六)及时捕捉社会热点,让学生感知古诗文的永恒魅力
   教师要善于捕捉正在发生的社会热点,让学生感知古诗文的永恒魅力。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日本援华物资标语引起网友热议,“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出自唐·日本大臣赠中国僧人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出自先秦《诗经·无衣》)。这些诗文彰显了传统文化的优美和隽永。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疫情期间也是金句频出,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发言人耿爽曾这样解释中方向多国提供医疗物资援助:“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正是中华民族感恩美德的体现。
   这些事例有力证明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蕴含的巨大力量,也是古诗文教学最合适不过的契机。
   总之,在中职学校语文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丰富教学手段,充分挖掘古诗文的时代内涵,不断寻找古诗文与学生专业的联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责编  张德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983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