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梦为马,以趣为翼,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数学学科的学习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教师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能力的培养以及数学思维的养成。但由于数学知识大多具有抽象性,教师如果只通过单纯讲授法进行教学,无疑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适当运用各种工具,结合多种教学理论,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单一
  小学数学的教学离不开课堂,传统的教学方式局限于“满堂灌”、“填鸭式教育”。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要在一节课,短短几十分钟的时间里把老师所讲的内容理解清楚,并能够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举一反三,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对学生自身素质和接受能力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另外,讲授法对于授课的教师也有一定的要求,要求教师能够用精练的语言把知识点提炼总结出来,并通过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因此,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更多地发挥自主性和主动性,让学习变得更加高效、轻松、有趣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枯燥,学生缺乏兴趣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随着年级的提升,学习的难度不断增加,所学的知识也逐渐从具体到抽象发展,因此学生普遍会产生“数学很难学”的印象,甚至个别学生会产生抵触情绪。目前,在实际教学中广泛存在着“学生学得辛苦,老师教得也辛苦”的现象,老师在台上讲地口干舌燥,学生在台下听地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是枯燥的,更是低效的。
  (三)师生关系不平等仍然存在,缺乏反馈
  从师生关系来说,目前仍存在不平等的现象。教师在教授完一节课的内容后,通常采用作业,测验的方式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的评价方式是单一的,容易让教师片面地使用成绩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把学生当做一个完整的个体来对待,不仅应该教会学生知识,更应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的能力。
  (四)教学脱离实际生活,偏离生活本质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仅要学会数学知识,更应该逐渐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目前的教学情况下,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时期,认为教会学生计算,教会学生做题,教会学生考试就足够了。但实际上,光让学生学会表面的數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并不能满足学生今后发展的需要。
  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一)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时期,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和效率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在获取信息,收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越来越便利,教师可以通过与所学知识相关联的音频、视频进行导入学习,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可以利用机会让学生“动”起来,通过设计小组合作活动,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其次也可以让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在讲解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时,可以邀请两名学生演示什么是“相遇”,怎样才能“相遇”,相遇时间与相遇路程,两人速度之间的关系等。
  (二)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了解教材,发掘教材中的趣味性内容,满足小学生喜欢新鲜事物和爱玩的天性,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让小学生可以在趣味性的驱动下,带着热情和兴趣去接触学习新知识,从而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中,教师可以准备相应的实物教具,让学生对立体图形有直观的认识和了解,特别在“露在外面的面”这一课时的学习时,有了实物教具的帮助,学生可以更加快速、准确地找到立体图形露在外面的面的个数。在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里,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用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来等过程,通过自身的经历去感知数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三)以人为本,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以人为本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通过满足学生健康发展,全面发展的需要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也要重视“人”,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感受,给予学生足够的重视和关爱。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应该是双向、全面的,教师可以在课后多跟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听取学生的反馈。同时,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是不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掌握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和作业设计。
  (四)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感受数学之美
  在很多学生的印象中,数学的学习就是不断地计算,不停地在题目的海洋里遨游,因此很多学生体会不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满足感,进而丧失了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意义就在于能够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到数学之美,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魅力,进而能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数学、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及应用数学,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提升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轴对称图形”中,可以通过视频、图片展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窗户、眼镜、裤子等,也可以欣赏中外的著名建筑物,如北京天安门,埃及金字塔,希腊宙斯神庙等。培养学生审美的同时也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高效课堂是指在有效的课堂教学基础上,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产生较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熟悉教材的基础上,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认识到数学文化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探索实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实现高效课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005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