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们国家的教育评价存在着理论基础薄弱、评价功能狭窄等方面的问题。本文以我国高职教育评价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我国高职教育评价需要加强高职教育评价体系的研究,完善评价理论体系,发挥评价功能,从重选拔转为重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将质量评价与政府财政拨款相结合。
  [关键词]高职教育 评估 问题 改进
  引  言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从人才的培养入手,而建设一个教育强国是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一个国家教育最高的水平就是通过高等教育来体现的,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为社会培养了很多具有管理能力和职业技能的人才,为社会经济建设贡献巨大。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自身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办学条件及办学水平。基于当前是社会经济转型阶段的关键时期,我国对拔尖创新人才需求十分迫切,因而我国高职院校在不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有自己的模式。首先考虑的就是人才的培养问题,对那些具备基本素质与能力且有创新潜质的学生重点关注,同时也不放弃对其他学生的培养。一些高职院校认为高考制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那些在高考中拿到高分的学生可能只是在某一方面特别优秀,而社会需要的却是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打破文理分科,找准属于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各个学科的知识他们都能够接触一下,这也就意味着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让那些有能力的学生更全面地发展,从而提升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
  高职院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背景
  1.国家政策的支持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因此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对高职院校培养人才进行支持。例如在2010年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明确提出要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国家提出了要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进而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加大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优先考虑人才发展策略,建立一支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的人才队伍,这样才能加快实现我国人才强国的目标,国家的这一系列政策为人才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社会发展的需求
  转型阶段的我们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其实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高质量的人才能为国家建设贡献更多力量。培养高质量的拔尖创新人才是高职院校重要的教学目标,而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正转向大众化,高等教育分为不同的类型,这让人们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也能使院校更加精准地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对于高层次的院校应重点培养拔尖创新方面的人才。我国目前在全力发展自身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之下,社会各行各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国家拔尖创新人才的重任,就更要遵循人才培养规律,进行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和创新。
  3.高职教育的发展
  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也成为了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石。从我国最早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到现在已经有二三十年的时间了,我国的独立高职院校已经有1200多所,在校的学生也增加到了1000万之多,面对如此大规模的人才培养,高职教育的发展无疑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国家教育部也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如对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进行工作水平的评估,这不仅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而且政府经济上的支持也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拔尖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特征
  1.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
  当前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对于国家发展而言,是能够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较大价值的,是站在新的角度和高度解决各种问题的新兴经济。因此,知识是国家进一步发展的必要保证,拔尖创新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只有具备了充足的知识储备才能为国家效力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要有出众的智力和能力
  人才队伍的智力及能力是否强大是一个国家是否具有竞争力的重要参考条件。在面对国际竞争时,我们应该要具有比对手更加高的智力及能力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而且创新首先要具备的就是丰富的知识,其次就是具有高的智力和能力,这样才能够成为社會发展需要的人才。
  3.要有自由发展的个性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强调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为未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未来社会将是一个把每一个人都有完全的自由发展作为根本原则的高级社会形态。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是要遵循这个原则的,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不把自己限制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能够在多方面发展自己,不给自己设限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而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正是这样的人才,这才是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4.要有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我国强调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更何况是对于一个国家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拔尖创新人才。要对国家具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可以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也是每一个学生所应该具备的品质。
  5.要有国际视野、竞争意识和竞争力
  国家的发展如何一个是今昔对比,一个是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对比。对于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拔尖创新人才来说,其一定要具有国际视野的竞争意识和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提高自己国家国际竞争力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6.要有强健的体魄
  对于一个为国家发展服务的人来说,首先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为国家工作。为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场所之一就是高职院校,因而高职院校要根据社会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要,有计划地对学生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加强培养,最终的宗旨就是使其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在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注重育人和用人相结合,在将学生培养成才之前要先教会学生做人,将学生培养成一个真正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既能做一线的技能操作者,也能成为技术的创新者。   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
  1.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
  要培养创新人才就不能再按照传统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需要做的是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进行教育体系的构建。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首先要改革教育体系,教育体系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准则,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将教育教学的机制和体系都进行创新,要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进行改革。改革的过程中采取启发式和研究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考核,丰富学生实践经验,使其在实践中学习,将学到的知识熟练地运用到实践之中。
  2.创新型师资队伍的培养
  培养人才离不开教师,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肩上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责任。师资在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的高职院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要当好引路人,要加强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同时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是要与社会、市场相结合的,所以高职院校应鼓励教师走出教室,积极地参与教师实训培训,在企业岗位上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积攒实践经验,以自身的经历去教授学生会更有说服力。教师还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检查,看其是否符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探究适合的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有很多,例如传授法、讨论法、对比法、启發法等,这些都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不一定要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这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3.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建设
  人们的创新能力来源于创新思维,想要具有创新的思维就要先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要培养学生的拔尖创新能力首先要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要让学生对各方面的知识都有所了解,除了专业的必修课之外,还可以多开设一些选修课供学生选择,选修课的模块也可以分为几大类,每一类所占的比例要均匀,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比较完整的知识系统,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帮助。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针对学生开设拔尖创新人才的训练课程,让学生对创新有充分了解,增强学生的拔尖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拔尖创新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
  4.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
  要想知道教师的教学是否真正符合实际要求,就要对教师进行考核,建立一个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在用教学质量标准衡量教师的同时,也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之中,这样能全面且合理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如此不再是完全依据学校的教学质量标准进行评价,还能结合受教育的学生这个主体的评价。近几年又出现了一些优化评价体系的考核体系,让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同时对教师进行评价,这样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教师专业水平是否合格。通过这种评价体系也可以让学生、企业,甚至社会都能参与教学评价,这样能够让教学更加公开透明,让教师的考核制度更加公平科学,能够更好地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结  语
  高职院校是一个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场所,高职院校具有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条件,其打造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比较正确。它不再沿用传统教学思想观念和教育体制,因为原来的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方式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高职院校的教育是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需求而改革的。创新是当今时代精神的核心,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且适应社会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不断改进自身的培养模式,使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后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衡翠、李丹、移峥峰:《论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第17期。
  [2]蒋和平、赵凤玉:《关于我国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11年第24期。
  [3]廖湘楚:《浅谈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年第3期。
  作者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233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