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重塑教育为本的生动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喜成 田 宇 文叶飞

  “教育工程是小康社会的基础性工程,和谐社会的标志性工程,科学发展的示范性工程。铜仁市委、市政府多年来呕心沥血、无怨无悔,坚持不懈花大力气抓教育事业,以一种‘志建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标注了贫困地区振兴民族教育事业的又一个历史刻度。”12月10日,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王红松一行应邀对铜仁市申报信息化工程试点县项目进行调研时作出如此评价。
  近年来,铜仁市结合教育发展实际,以“全力实现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争创全区教育强市”为活动主题,以“规划、完善、提升、过关”为活动载体,采取四大措施,破解了一批教育发展难题,使老百姓和学生真正得到了实惠,全市教育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整合资源,破解城区中小学“大班额”难题
  铜仁城区教育资源紧缺、大班额现象突出,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已成为制约铜仁教育发展的瓶颈,成为市民普遍关注的社会民生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铜仁市制定了《解决城区教育资源紧缺的实施方案》,积极整合地市教育资源,筹资2.38亿元购置铜仁学院和铜仁职院搬迁后闲置的公共教育资源,将铜仁学院北校区改建成地区实验中学,共29个班级1789名学生;将七中与学院附中合并,原七中改办成铜仁市第十小学,共11个班级470名学生;职院附中办成铜仁二中东校区,共11个班级610名学生;毛大湾校区办成1500名学生的基础教育。下一步着手接管学院附中、职院医学系、职院成教部的资产。通过地市教育资源的整合,铜仁城区教育资源紧缺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城区小学大班额已由197个降为151个,大班额占城区班级总数的71.64%降为48.7%,初中大班额由102个降为65个,大班额占城区初中班级总数的75%降为42.8%。
  
  阳光运作,破解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难题
  近几年来,由于城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不足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发展,导致学生择校风气盛行,违规招生、违规收费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公平、公正。
  2009年以来,铜仁市教育局加大整治工作力度,每年下发《铜仁市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年级、七年级新生“阳光分班”操作方案》、《铜仁市教育局关于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督查方案》等文件,成立了铜仁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阳光”分班领导小组,全程监督和参与学校的招生和分班工作,严禁暗箱操作和“特殊照顾”。
  铜仁市每年新生入学时先由各学校统一报名,然后在教育局、纪检监察部门、学校有关人员、家长代表、新闻媒体共同监督下,由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现场按电脑平行分班,班主任随机抽签确定班级;在班级配置时由学校确定班主任,科任教师均衡搭配;对中途没有特殊原因择校的学生,其学籍仍然保留在原学校,享受优惠政策和“两免一补”的经费仍然保留在原学校,考试成绩仍然保留在原学校,教育部门不予办理择校的学籍;在小学升初中过程中,一律实行先分班再公布考试成绩,避免了有的学校跨片区违规录取高分学生和开设重点班、实验班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铜仁市教育督查组对编班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回访督查,按电脑分班的名单进行逐一核实,坚决杜绝学校进行二次分班,对违反规定的领导干部、校长、教师严肃查处,使全市办学行为得到了有效规范。
  
  帮扶并举,破解困难家庭学生读书难题
  为“不让每个孩子因贫困而辍学”,铜仁市认真贯彻国家惠民政策,积极争取帮扶资金,帮助贫困学生解决读书难题。
  一是及时发放国家“两免一补”经费。对农村、城区低保家庭子女贫困生寄宿制生活补助,由户口所在地党委政府牵头,组织村支两委干部核实情况,经公示无异议后再执行。据统计,今年全市共发放农村生均公用经费1000多万元,惠及学生38000余人,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600万元,惠及学生2万多人,发放农村贫困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金304万元,惠及学生4300多人。二是成立了铜仁市教育资助中心,先后帮助186名贫困家庭大学生办理贫困学生生源地贷款96万元。三是教育部门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帮扶工作。争取到了“深圳―贵州助学金”3万元,共资助30名在校家庭贫困高中生。四是对农村贫困家庭和城镇低收入家庭的考生实行招生考试收费减免政策,今年全市共减免高考学生报名费2万多元。五是各学校多方争取社会有识之士和社会组织的帮扶。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全市至少有15万元以上的帮扶资金到位。
  
  合理疏导,破解进城务工子女就学难题
  一直以来,进城务工子女和外来人员子女读书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据不完全统计,铜仁市共有进城务工子女和外来人员子女8552人,主要分布在城区公办中小学的二中、四中、五中、三小、七小、八小、南长城小学、十小等学校和12所民办中小学。其中城区公办中小学容纳学生5282人,占总数的62%,尤为明显的是南长城小学和第十小学,进城务工子女和外来人员子女占全校学生人数的90%以上。
  为有效解决进城务工子女和外来人员子女读书难的问题。近年来,铜仁市坚持“以公办学校为主、以流入地政府为主”的原则,着力解决进城务工子女和外来人员子女读书的问题。一是按居住片区就近入学。新生报名入学持所属片区的“暂住证”,就可以到该片区的学校就近入学,与其他学生享受同等待遇。二是对所属片区学校已经超额,不能消化的生源由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统一调配。三是大力扶持民办学校办学,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全市共有12所民办中小学,3270名学生,全部是进城务工子女和外来人员子女,在校学生享有公办学校学生同等的待遇,一律减免学杂费,享有寄宿制学校贫困生生活补助,低保家庭学生免除教科书费用等。同时,还加大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督导检查,确保了学校的安全、管理方式、教学质量等逐渐规范和提高。
  “为我中华,志建教育。”铜仁市委、市政府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放在重要工作日程,用坚持不懈的追求和矢志创新的使命感,扎扎实实地落实在行动上。他们对待教育的情愫,来自他们对千秋万代的福祉的关切。
  静静的锦江两岸,青山、红叶、碧水、蓝天,在冬日的阳光映照下,如诗如画。铜仁市委、市政府为发展教育事业科学求实、矢志创新的坚韧、豪情、勇气、执着,正书写在山河天地间。
  
  记者手记:
  千秋大业,教育为先。在铜仁市采访,铜仁市委、市政府对教育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当下他们对发展教育的前卫与务实的创新理念,一方面反映了他们对民生为上的执政追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们着力营造一种教育文化氛围、锻造一种民族精神力量的勃勃雄心。为了给教育以强大的支持,给学校构建宽松的环境,真正体现校园有特色有灵气的温馨人文氛围,造就一所所适合孩子成长的学习乐园,市委、市政府领导一次次走进校园,为师生排忧解难,其致力于全市教育工作与世界先进教育接轨,敢想、敢做、敢为的精神,永往直前的姿势无不令人感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978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