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教学策略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贾珍

  摘要:知识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是学习中普遍存在的在一种现象。一般将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称为逆向迁移。
  关键词:化学教学学生知识能力策略
  
   将积极的影响称为发生了正迁移,消极的影响则是发生了负迁移。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注意探讨和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知识正迁移的发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得的知识、态度、能力等均能在新的情境中得到有效的运用。
  一、化学教学中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促使学生形成正迁移需要根据学生的当前认知、所教知识的特点来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形成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教学中主要有以下5 个方面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发展。
   1.注重学生化学认知结构的系统化
  化学认知结构则是学生头脑中的化学知识结构,是化学知识结构通过内化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观念和组织,是化学科学知识的内部联系和规律。奥苏伯尔认为,良好的认知结构将促进新的学习或迁移。因此,在教学中,注意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强化学生认知结构的系统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笔者认为传统的高中化学教材的编写受“知识本位”的课程观的影响,在知识的编写方面,遵循知识的逻辑顺序,以章为单元,往往将章节主题所含有的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阐述,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而新教材则是受国际课程观“学生本位”的影响,在教材编写方面注重以学科知识为载体,以“专题”为单元,围绕专题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教学目的的侧重点不同,造成新老教材在编写思路上的差异。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必修教材知识的逻辑线索的整理,并且将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达到高中阶段化学知识的整体系统化,以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造成其重复认知,增加认知负担。如关于有机物的教学中,各种烃及烃的衍生物、糖类和蛋白质等,虽然分布在必修和选修教材的不同章节,而且选修教材就内容及知识深度等均有所拓展,教师应指导学生采用比较、归纳等方法,以各类物质的结构为核心,以官能团为桥梁,以性质为主线,使学生能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网络,以形成新的较全面的认知结构,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解决有机化学相关问题的能力。
  2.以透彻理解所学知识为基础
   理解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而学习迁移理论和经验都告诉我们,没有理解的知识是难以发生迁移的。也就是说,理解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应用知识,是为了更容易地把所学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去,使今后的学习变得更容易。为了能透彻理解所学知识,作为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考察所学知识,努力用已掌握的知识,深入浅出地解决新问题,尽可能多地设计一些新的应用情境,让学生能在这些情境之中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让知识在迁移、应用过程中得到强化。
  3.重视归纳和演绎方法在化学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有规律的或有记忆线索的东西容易记,且记了不易忘,如元素周期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等。迁移理论表明,个别的知识只有被归纳成一般规律后才有可能发生迁移。归纳和演绎是一切科学研究常用的两种思维方法,两者是相关联的。归纳,包括在找出重点的基础上,把化学知识和原有知识相结合,找出一般性规律,甚至还可包括归纳出在这次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学习方法,以便用到其他类似的学习中去。演绎是在归纳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归纳的概念、理论和规律的巩固、延伸、拓宽和深化。而实现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能否概括和归纳出两种学习活动之间的共同原理。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认为,学习的迁移在于通过综合的分析,“概括归纳”出两个知识点之间本质上相同或相似的条件,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这种综合的分析及概括归纳才是学习迁移的真正本质及要素。
  4.注意分析定势干扰减少负迁移
  相似的知识有助于正迁移,但很多研究也证实,当新知识与原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相似而不相同”时,“先入为主”的原有知识常常会干扰、掩盖或代替新知识,就会因为此类“定势”而出现“负迁移”,这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不稳定、不清晰有关。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正迁移和负迁移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若能在化学教学中使学生对可能发生的负迁移事先认识清楚,则有利于防止出现负迁移。
  教师在教学当中,充分认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帮助学生在建立对新知识的认知的同时,也巩固学生对旧知识的认知,从而能够理清新旧知识的关系,在头脑中形成相互联系的认知网络。例如,初中化学教材中有一条化学反应规律:强酸可以制弱酸,弱酸不能制强酸。而在后续的学习中,就能顺利理解:实验室制H2S,SO2等反应的原理,二氧化碳通入苯酸钠溶液的反应等。然而,当把这一规律应用于向CuSO4溶液中通入H2S 时,有些学生常推断为不反应,这就是负迁移在发生作用。教学时除从正面强调合理的记忆方法、解题方法、操作方法等外,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易混淆的具体知识或技能环节反复进行辨析、对比异同,使学生在这类知识或技能的迁移过程中保持审慎的态度,树立清晰的观念。
  5.答疑解惑要抓住知识迁移点
  在教学中经常碰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问同一类问题,这是值得深思的。有效的解答能很大程度提高学习效率,不用重复劳动,做无用功。问题是学生为什么不会用学过的知识去解答相似的新题目呢?教师怎样帮助学生尽快实现知识的迁移呢?
   二、结论与启示
  教学中时时处处都有知识的迁移,教学始终离不开知识的迁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地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从学生化学认知结构的逐步完善以及结合有效的教学策略两个方面着手,促进学生知识正迁移,消除知识的负迁移。在化学学习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在运用中不断巩固,逐步发展。在高考化学复习中,这种能力的培养、训练、提高,有利于复习知识,训练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15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