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改进语文课堂教学 让学生学会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镇财

  [摘要]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形式,也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最根本、最重要的环节。课堂教学的改革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改进课堂教学,既要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要讲究教学艺术的巧妙运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改进措施
  
  
  1改进课堂教学,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只有通过学生本身的积极主动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或是“观众”与“听众”。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课堂教学,把丰富复杂、变动不定的课堂教学过程简括为固定不变的记忆性、理解性的僵化的模式,因而不能适应现代学校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学习能力的要求。
   《语文课堂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学生是从事学习的人,是教育的对象,但学生又是活生生的社会的人,是有自学能动性的主体。学生学习虽有教师指导,但毕竟要他们自己来进行学习活动。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发挥才能实现。因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兴趣,使之愿学;教给方法,使之能学;培养能力,使之学会。这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和关键。正如陶行知所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师的教学要从教会学生学习出发,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就必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展示一个学生自我活动和自主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相信学生,学生在老师的期待中鼓励中学习,可以不断获得动力,增强成功的欲望。要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的习惯,让学生有读、思、议、说、练的机会,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和同学间的讨论、交流来培养他们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把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发挥出来。老师只要从中点拨、指引,把老师的滔滔不绝转化为学生的“议论纷纷”,把老师的“满堂死灌”转化为老师“伺机而言。”
  2改进课堂教学,讲究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是充满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活动,没有刻板、固定不变的结构,但是却有客观规律在发挥制约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把握课文的重点,讲究教学艺术,形成优化的结构,以求最佳教学效果。
  2.1 导读艺术
   导读艺术是“导”与“读”有机巧妙结合,教师有方指导学生读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会读书,最终进入“不需要教”的境界。导读艺术体现“主导”与“主体”的作用,改变教学中事倍功半的难点,诱导学生无意识地参与学习活动,有效地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教学《白杨树》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边朗读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白杨树是长在什么样的环境里?②望着戈壁滩上的白杨树,妹妹、哥哥和爸爸有什么不同的表现?③爸爸介绍的白杨树有哪些特点?④爸爸借介绍白杨树表达了自己的什么样的心愿?⑤爸爸的嘴角为什么又浮起一丝微笑?教师通过巧设问题,引导学生先抓白杨树的特点,感受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然后逐步升华,巧妙地从物过渡到人,通过分析讨论人物的志向、理想及时代背景,最后牵引文章中心。教师引读有方,指导得法,充分调动了学生读的积极性,做到以“读”代“讲”,取得最佳的效果。这种由易到难,从现象到本质,遵循认识规律,层层深入,牵引出文章的中心,教法,能使学生学后受益匪浅。
  2.2 点拨艺术
   点拨艺术是抓住最佳时机,恰到好处点明拨正。当学生对已知与未知之间的矛盾不甚明了,在情感领域或求知的欲望受到抑制时,教师在思路或重难点或疑点上点明拨正,引导学生进入求知的新氛围。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中,在学生深读课文后,教师适时点拨:“为什么课题叫《狼牙山五壮士》而不是《狼牙山五战士》、《狼牙山五烈士》呢?课文从哪些方面充分表现了壮士的壮?”教师通过换词对比点拨,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壮士”是特别英勇豪壮的战士,他们不是一般的战士,也不全是牺牲了的烈士,因为在五位中还有生还的,所以“壮士”的称谓最合适,含意也不一般。接着,学生在深读精思的基础上,归纳出五壮士的壮举:诱敌上山、英勇歼敌,完成任务、舍身跳崖。教师的这一点拨,对整个教学程序,对学生理解五壮士的高贵品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既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又有助于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
  2.3 质疑艺术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重视学生获取、发现知识的全过程,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潜力。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学生有了质疑问题的习惯,就能在预习或小组讨论时,把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或者在难题弄明白后,深入到知识结构的内部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并提出问题,教师积极性予以鼓励,指点学生细心读书、寻疑求书,激发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中,课文在写泸定桥的险要中,守城的敌人在对岸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对这句话中的“飞”字,有位学生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飞”跟课题中的“飞”的意思一样吗?这里为什么要用这个“飞”字?教师首先表扬了这位读书认真,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然后组织全班学生讨论,并给予准确的回答,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3结语
   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找准课堂教学效率低的原因,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让学生学会学习,语文教学效率就会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将会大面积提升,素质教育才得以真正的实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35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