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与书为友 天长地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易才卿

  学校应是书声琅琅、弦歌阵阵的所在,是让人废寝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读书场所。2009年,福建省读书援助协会、福建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德育中心对我县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为我县创建“书香校园”创造了有利条件;2010年,我们要把构建书香校园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构建书香校园,提升教师、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鼓励教师成为善读者      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要善于读书,只有自己学富五车,才能让自己变成一条涌动的河流,给学生一杯鲜活的水,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是专业上要更上一层楼。社会发展和进步对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更多进步机会,教师要趁势而上,不要满足底线标准,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学历水平、专业水准。二是要与信息时代接轨。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丰富自己阅读渠道,既要坐拥书城,又能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饱览沿途秀美风光。三是要对人文主义精神持景仰之心。教师从事的是灵魂塑造的工作,最终要从“技”的层面上升到“道”的境界,而这一切都要依赖人文思想支撑。教师可以结合国学热时代背景,去中华民族源头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将读书中得到的学识转化为课改中的胆识,践行仁者爱人,大爱无疆,与大师同行,倾听智者叮咛。      二、引导学生成为乐读者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既表现了一种求知欲望,也表达一种学习乐趣。要把学生培养成手不释卷的书生,需要老师循循善诱。一是教给读书方法。要强调规律性的读书方法,更要教会学生去摸索出一套适合个人的个性化读书方法,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二是培养读书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淡化读书功利性,教会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东西来读,循序渐进,熏陶渐染。只有兴趣,才能持续,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三是得到读书实惠。读书成才,知识改变命运已成为共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许多家境贫寒孩子,通过读书走出大山,走进知识殿堂,成为城市的主人,社会的精英。一些仍然留在本土的孩子,以知识为指南,通过科学种田和多元发展,走上了致富康庄大道。另外,读书实实在在地提升了我们生活品质,让我们有了良好生活习惯,高雅生活情趣,有能力创造和分享人类精神产品,会使用高科技含量的生产工具与生活用品。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些现实具体有力地诠释了“书中自有黄金屋”。      三、把学校打造成为读者天地      作为一个读书场所和读书人交流互动的平台,学校一是要有书可读。除了“经世致用”的教辅书之外,还应该有大量科普、艺术和修身养性等书作为师生精神食粮,这里有数量的要求,也有质量要求。希望全县各中小学校长以创建省级图书示范馆为目标,在5年内通过验收,以此体现自己的办学理念及文化品位。二是要读好现有的书。现有图书资源要充分利用好,不要追求单纯意义上的浩如烟海,要教育师生有一本读一本,追求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实在在。“半部论语治天下”,从某种意义上告诉我们读深读透一本经典有以一当十之功效。三是以诚得助。“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我们孜孜以求的勤读行为,用我们通过读书修炼出来的一种书生意气来引发社会各界乃至海内外读书人情感上的共鸣,争取丰富学校图书馆藏书的机会。四是要搭建平台。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交流、征文、演讲、讲座、读书节等专题、主题读书活动,通过策划一系列逐步递进、逐步深入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的好习惯。五要加强提升图书管理水平。有了书还要有会管书的人,学校图书馆管理员不单纯是保管图书,使之不丢失,不损坏,同时也应该是书籍与读者之间的桥梁纽带,所以他(她)应该是一个腹笥充盈,对读书兴趣盎然,对读书方法如数家珍的人,应该是书山中的“径”和学海中的“舟”,而不应该是一个因为在教学岗位上“不好用”而被“充军”看草料场的人。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读书明礼,贵在笃行。我们构建书香校园,不是单纯意义上把学校变成藏经阁,让师生变成两脚书橱,也不是培养师生成为旁征博引的掉书袋,而是要将书本知识内化为一种素养,转化成一种能力,一种生产能力、生活能力、为人处世能力。教育是为明天奠基的事业,追求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与书为友,天长地久。   “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重温孔子对其弟子的谆谆教诲,我愿与顺昌师生共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6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