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脊髓损伤者的康复目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尽管脊髓损伤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医疗手段使患者完全恢复并遗留有功能障碍或残疾,但是并不表示脊髓损伤患者的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工作能力、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等)不能提高。现实生活以及临床上经常可见,同样功能障碍的脊髓损伤患者,其所表现的能力相差很大。甚至有些功能障碍比较重的患者比功能障碍轻的患者的能力还要好!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主要是与康复治疗和训练的介入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首先,我们谈谈脊髓损伤后会留下哪些主要的功能障碍和残疾。
  
  1. 运动功能障碍
  由于脊髓损伤的平面不同、功能障碍的范围也不同;脊髓损伤的程度不同,功能障碍的情况也不同,下面介绍常见脊髓损伤平面(完全性脊髓损伤)所致主要运动功能障碍。
  颈5、6平面脊髓损伤:导致四肢瘫,上肢可保留肩部运动功能和肘部屈曲、前臂旋后功能以及腕关节部分背伸功能(大拇指一侧),手部运动功能丧失。躯干和下肢运动功能丧失。
  颈7平面脊髓损伤:导致四肢瘫,但上肢除了保留上述运动外,可增加伸肘关节的功能。躯干和下肢运动功能丧失。
  胸段脊髓损伤:上肢运动功能正常,躯干运动功能有不同程度障碍,主要表现为坐位的稳定性有不同程度障碍。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胸12、腰1平面脊髓损伤:主要是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上肢和躯干的运动功能正常。
  腰段脊髓损伤:表现为下肢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站立和行走有不同程度的困难。
  因此,绝大多数脊髓损伤患者有行走功能障碍,生活中要靠轮椅代步,因此轮椅使用便是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的重要内容。
  2. 大、小便和性功能障碍
  完全性脊髓损伤,不论损伤平面高低,均有二便和性功能障碍;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则根据损伤的程度,二便和性功能障碍表现不同,根据临床检查而定。对于小便功能障碍者,建议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为其治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由于小便功能障碍常导致泌尿系的感染,因此,这也是脊髓损伤康复的重要内容。
  3. 呼吸功能障碍
  主要发生在颈脊髓损伤,四肢瘫和上中段的胸脊髓损伤的高位截瘫患者身上,一般截瘫患者呼吸功能无明显障碍。呼吸功能康复有利于患者整体功能的改善。
  4. 各类并发症
  如骨质疏松、异位骨化、深静脉血管病、压疮等。其次,我们谈谈脊髓损伤功能障碍者通过康复训练能恢复哪些能力。
  脊髓损伤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也应是充分利用各种手术,调动患者残留的功能和发掘潜在的功能,尽可能恢复患者的各种能力,达到预期的功能和能力(脊髓损伤的平面和损伤的程度与预期的功能和能力的恢复有密切的关系),下面就不同平面脊髓损伤(完全性)在生活自理能力、轮椅使用以及步行能力方面可预期的目标予以简单介绍,以便让患者及家庭有科学的态度,积极有效地进行康复治疗和训练,以达到预期康复目的。
  1. 日常生活能力
  日常生活能力主要包括进食、梳洗、洗澡、穿衣、用厕所、书写、使用电话、操纵电器开关等。
  颈5、6平面脊髓损伤患者可获有部分独立日常生活的能力,但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一定的介助。
  颈7平面脊髓损伤患者可具有基本独立日常生活的能力(借助轮椅)。
  颈7以下平面脊髓损伤患者具有独立日常生活的能力(借助轮椅)。
  2. 轮椅的应用能力
  轮椅的应用包括轮椅、床、卫生间、地面等之间的转移和轮椅的操纵(驱动、上下坡、保持轮椅的平衡、过台阶等)。
  颈5、6脊髓损伤患者能部分独立完成轮椅的应用。
  颈7水平脊髓损伤患者能基本独立完成轮椅的应用。
  颈7以下水平脊髓损伤患者能独立完成轮椅的应用。
  3. 步行能力
  步行能力包括功能性步行能力和治疗性步行能力,功能性步行能力又分为家庭功能步行能力和社区步行能力。
  颈脊髓和上胸段(1~4)脊髓损伤(完全性)患者不具有步行能力。
  中胸段(5~8)脊髓损伤(完全性)可具有治疗性步行能力,但需应用骨盆长支具和双拐行走。
  下胸段(9~12)脊髓损伤(完全性)患者可具有治疗性步行能力,但需应用长下肢支具和双拐行走。
  腰1~2平面脊髓损伤患者可有家庭功能性步行能力,但需要借助长下肢支具和双拐。
  腰3~5脊髓损伤患者可有社区功能性步行能力。但需借助于短下肢支具和单拐。
  要达到上述康复目标,根据情况采用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站立训练、行走训练等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和轮椅训练、文体训练等具体康复治疗手段。同时,二便功能和性功能的康复是非常重要的,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也是康复治疗的重要内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806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