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长文短教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焦士国 李成文

  摘要:“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文题可以窥探文章的主旨。通过“题目”,教师可以熟练地驾驭教材,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找到教学的突破口,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Abstract: “the topic” is the article eye, may spy on the article by the article topic the primary intention. The teacher should control the teaching material skilled, organizes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effectively, to the teaching breach, grasps the article the central thought.
  关键词:长文短教 题目 教学法
  Key word:The long article teaches the topic teaching method short
  
  小学高年级语文有些课文尽管内容丰富、学生爱读,但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我觉得处理这类课文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教师要善于克服面面俱到的弊病,对教学内容要敢于大胆取舍、突出重点。对确定的重点教学内容,要从整体入手,精心设计教法,引导学生精读细析、开拓思路;非重点内容则以读带讲,快节奏过去。这样不仅做到长文短教,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学有所得。我常采用的长文短教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审题目,明主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文题可以窥探文章的主旨。学生读文章首先接触的是文题。有些文章看题目便知作者的思路,抓住了文章的纲,教师就可熟练地驾驭教材,从而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譬如《将相和》一文,是以“和”为线索贯穿全文的,作者的思路是将相由“不和”到“和”。教学时,我紧紧抓住“和”字,讨论“将相为什么不和?”因为蔺相如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上为赵国立了功,赵王封他为上卿,职位在廉颇之上,引起了廉颇的不满,导致将相不和。一个问题理清了三个故事的关系,前两个故事是后一个故事的起因和铺垫。最后讨论“将相怎样和好”,不仅突出了蔺相如对敌恨、对己和、识大体、顾大局的高尚品质,也突出了廉颇知错就改、勇于自责的精神。再把人物思想升华到爱国主义高度─为了国家的利益,将相必须和好。最后归纳出三个故事都是围绕这一中心组织在一起的。
  二、抓重点,找突破
  一篇文章无论篇幅多长总有其重点内容。抓住了重点容就找到了教学的突破口,更容易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先写了小女孩在下着雪的大年夜卖火柴的情景,突出了小女孩又冷又饿的境遇;接着写小女孩冷极了,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幻像;最后写小女孩冻死街头。三段相比,小女孩擦火柴所看到的幻像这一段应确定为重点。在此段中,小女孩四次擦燃火柴,借着火柴的亮光,她的眼前出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幻像呢?因为她太冷、太饿、太痛苦了,她想得到温暖、得到食物、欢乐和家人的疼爱。然而这一切她都没有,有的只是寒冷、饥饿、痛苦。幻想与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讲解这一重点时,我把侧重点放在小女孩的幻想与现实生活的对比上。令学生深入了解那个社会的贫富悬殊,了解小女孩冻死街头的社会根源。
  三、善质疑,重指导
  要做到长文短教必须在设计问题上花大力气。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以启发学生思考,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很有必要。教师可以把作者思路作为设计问题的线索,使学生的思维质疑与作者的思路合拍,并且思想感情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从而受到文章内容的感染。《凡卡》一文篇幅较长且内容纵横交错,复杂的事件关系构成了此文的教学难点。必须化难为易,围绕文章三大板块设计问题。
  第一板块以凡卡写信的内容为教学重点。“凡卡给爷爷写信的内容,哪一点最让你感动?”这是抓住学生情感的一次延伸,所以不难得出共识。接着让学生精读细读:“凡卡受了哪些罪?”“凡卡的叙述使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幕幕怎样的画面?”这些问题提出的目的之一在于读懂内容;目的之二在于感染学生的情绪。再就是抓住情感:“试想凡卡写到这儿是一种什么心情?”这一问题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培养想象力,进一步感染学生的情绪。
  如此一来,一封长信就浓缩在一个重点段上,再放手让学生朗读,从中悟情明理。既节省了时间,又发展了学生地品评鉴赏能力!教学第一板块到此结束。
  我用“凡卡在写信过程中还联想到什么?”这一问题导向第二板块的学习。
  “我们除了从凡卡的语言叙述和城乡生活的对比中感受到他悲惨的命运外,你还能从文中哪些内容中体会到凡卡生活的悲惨,内心的痛苦?”这一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自然导向第三板块。而且稍微拔高了难度,使他们获得探究知识的乐趣。程度好的学生可能会想到凡卡写信前后的心情,其他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提示中得到启示:原来文中细致入微地刻画凡卡写信前担心、害怕的神情;写信中多次叹气;写信后还做了一个好梦,也都充分表现凡卡悲惨的命运。于是,教学第三板块结束。
  最后,把三大板块有机结合起来。“同学们,看着板书,联系刚才讲的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突出凡卡悲惨命运的?”此时,学生的脑海中已有清楚的三条线索:信中诉说悲惨学徒生活,揭示了中心;回忆往事,对比现实,衬托出中心;结尾的美梦,暗示了文章的中心。到此,教学任务全部完成。
  四、教学法,促自学
  有的课文几个段落的结构及语言表达方式基本一致,如果教师平均使用力量,每段必讲,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教学显得平淡,学生会觉得乏味而产生厌倦情绪。假如教师集中精力指导学生学习一段,交给学法,效果会大不一样。如《再见了,亲人》前三段表现手法相似,都运用了感叹、事例、反问,教学重点可放在“告别大娘”这一段上。首先组织阅读,弄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其次,讨论大娘为志愿军做了哪些感人的事,找出这些事例中最能突出大娘爱志愿军的词句,体会中朝人民间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最后指导学生怀着对朝鲜大娘深深的敬意,带着激动、悲壮的感情朗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888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