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青海回族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红霞

  摘要: 伴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此同时,东西部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就凸现出来了,尤其是少数民族教育。鉴于此,对青海回族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总结出历史、宗教、社会环境、生活习俗等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从政府、社会环境、民族自身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关键词:青海; 回族 ;教育 ;影响因素
  当前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全国上下在一片和平稳定的大环境中全面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一方面我国教育事业在一天天进步,另一方面,伴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摆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东西部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少数民族教育。
  作为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大省,也是少数民族教育比较落后的青海来说,正确、科学地认识青海回族教育的现状,全面、深入的探寻回族教育存在的问题,对于加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工作至关重要。鉴于此,本人通过多种形式对青海省省会西宁回族聚居区的回族家庭、学校、社区的回族教育情况进行了个案调研、探索,现总结如下:
  一、青海回族教育的基本现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青海初步确立了基本与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相适应的、规模适度、结构比较合理、质量效益较高、功能基本完善、具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教育体系,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正逐步形成。根据2004年青海统计年鉴资料,截止2003年底,全省各级各类学校达16840所,在校生有220万人,占2003年全省年末人口总数的32.6%;全省每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48.9人,中学生551.5人,分别比上年增加7人和52人;而2004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高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招生1387.71万人,在校学生3648.98万人;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000多万人,全国高等教育共招生668.50万人, 在校生1753.30万人。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出青海教育事业总是落在全国教育发展步伐之后,尤其回族教育发展中更是凸现出了种种问题:
  首先,回族的文盲和半文盲率仍然远远高于同地区其他民族。回族学生的入学率增长缓慢,回族孩童、青少年受相应教育的机会相对较低,学生流失率仍居高不下,并有愈演愈烈之势。而回族青少年过早辍学经商者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厌学辍学成为无业游民或因此走上犯罪道路的不乏少数。
  其次,回族人才队伍中,高技术,高尖端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优秀回族人才南飞现象在青海很普遍,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致力于建设本地教育和其他工作的回族人才又得不到有效利用。大量回族大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日趋严重,一方面是人才紧缺,一方面又是资源闲置浪费;
  此外,在社会、学校、乃至社区工作中,对回族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文化教育氛围差。
  二、 影响青海回族教育的几大因素
  分析回族教育问题的因素是很复杂的,总括起来有:
  1.历史因素
  从青海回族初形成来看,主要是唐宋时期东来的波斯人、大会人,这些人以商人为主,也有国家使节、游宦。他们意识到了自身社会地位的弱势,文化水平有待提高,期待在中国娶妻生子。而中国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精神,恰恰不重视女子教育,这就难以为这些“回汉通婚”的家庭后代提供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的环境。
  2.宗教因素
  青海回族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将自己的教育局限于宗教教育的范围,不主动接受外界的文化和知识,对伊斯兰教规范之外的东西采取盲目排斥的态度,在缺少交流、缺少对比的发展中,回族教育不可避免的带有保守性和封闭性的特点,很难得到健康发展。
  尽管本世纪以来,普通教育已成为回族教育的主要形式,但宗教对教育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失。青海回族地区,少年儿童中还有弃学念经的情况;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校学生的宗教活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普通学校教育的正常进行,进而影响回族学生的学习成绩。
  3.社会环境因素
  青海各个市州县都有回族居住。他们以礼拜寺为中心形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回族社区。
  一方面,从社区交流来看,青海回族所在地区,多是交通不便,地理环境恶劣,经济文化落后的地方,自然条件的限制,使居住在闭塞环境中的回族处于落后的文化区域里,这是造成回族社区封闭性的客观原因。这种客观的封闭性与社区内部主观的排外性结合的结果,造成了回族社区的落后与保守,进而影响到整个回族社会的发展,更是影响到教育。
  另一方面,从文化环境看,回族社区聚族而居,门舍相邻,代代相亲,比起汉族来关系就更加密切。正因为如此,传统的观念和当代的一些意识如弃学经商、弃农经商等也就更容易互相沾染和影响。这种不利的环境因素直接影响到聚居区回族教育水平的提高。
  4.生活习俗因素
  一方面,回族是勤劳勇敢适应性很强的民族,青海回族精于经商,是青海商业贸易市场上最活跃的民族。生活得到很大改善的同时,却造成青海回族“新重商轻教”的思想越来越严重,他们宁可用大量的钱去做生意也不愿意上学。另一方面,回族妇女受教育的程度低于男子,一些地方到了四、五年级女学生就寥寥无几了,能念完初中、高中的回族女学生则更少。妇女文化素质低,必然降低整个民族的文化水平,而且对下一代的成长会形成极为不利的教育环境。
  三、关于发展青海回族教育的几点想法
  针对以上原因的考虑,对于青海回族教育的现状,本人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想法,希望对于青海回族教育的发展有所借鉴。
  1.政府政策方面
  从经济角度而言,为了发展教育事业,就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重要位置上,这对于经济落后的青海是尤为重要的。所以,我们的当务之急是青海各级政府应积极主动的同中央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就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比例、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和方向、中长期计划及年度计划、中央政府及各级政府所应承担的义务等,做出具体的论证,尽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来,以保证资金投入作为发展回族教育的这一重要前提。   2.社会环境方面
  社区方面,回族社区应发挥自身有利的一面去教育和影响当地回族,让当地回族社区当中得清真寺伊玛目、阿訇充分发挥起自己的作用,通过宣传等方式发扬伊斯兰教崇智、重知、尚学的精神,将这种深植于青海回族人的内心世界的信仰精神激活,使之成为抵挡青海贫困文化意识的内在精神动力,从而转化为重视知识、追求知识的行动力量。同时主动改善提高社区教育、文化氛围、宣传活动;也可充分利用回族社区附近清真寺的空闲场地(经堂教育的教室等),在晚上或节假日集中请教师给学生辅导、讲解,即节省了经费又解决了一些问题;
  学校方面,青海一些回族较多的少数民族学校应在目前教育部推行的三级教材体系改革中,立足本课程的基础上建立回族教育模式,消除文化不适。如开设回族历史文化课等,使学生通过学习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课,增进文化归属于民族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使之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精神力量,进一步提升学生已有的积极、将康、向上的人生价值取向,将学生的远大理想转变为自身努力学习的精神动力。具体的学校还应克服生源质量困难,实现“低进高出”;强抓教师队伍的文化素质等;
  家庭方面,回族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及其教育对于下一代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正确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仅只停留在口头和物质上,更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家庭氛围,尤其是个体经营者尽可能地不要让孩子参与经商,给孩子创造一个人文与物质条件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同时要重视孩子日常学习的关心、督促、检查和与学校老师的沟通。
  3.民族自身方面
  提高本民族对文化教育重视的自觉性是进一步发展回族教育的内在决定因素。我们必须加强青海回族内部的思想教育,使回族群众增强对历史的认识,清楚今天造成青海回族教育落后的主客观原因,动员本民族人民亲自动手去改革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传统观念和落后习俗,树立和逐步完善社会相适应的新的教育观念,共同为振兴青海回族教育做贡献。
  四、结束语
  青海回族教育问题不仅与青海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密切相关,而且与本民族宗教、民族习俗甚至民族意识有关,如果不从多方面考察问题,而是单纯的把教育看作是一个教学与教育机构的建设发展问题,要想彻底改变青海回族教育落后的状况是办不到的。要想加快青海回族教育的发展,除加强教育本身的发展之外,还必须解决一些与回族教育有关的社会问题,尤其是严重妨碍青海回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特殊问题。青海政府和教育部应当针对这种形势,把着眼点放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尤其是回族聚居区的教育事业上,切实解决这些地区制约教育的各种困难,这是促进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的关键所在,更是安定一方、兴旺一方的重大举措。
  (作者单位: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8106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7362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