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蜂

  【摘 要】 在新的形势下,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校企双方发展进步的内在要求和实现双赢的战略举措。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在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在深化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 职业教育;办学体制;人才培养;双重创新
  【作者简介】 马蜂,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校长,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8-0037-03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职业教育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在新的形势下,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是其改革的关键,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则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校企双方发展进步的内在要求和实现双赢的战略举措。这两大创新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
  近年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在办学实践和教育教学改革探索过程中,牢牢把握光谷经济圈产业架构和武汉城市圈产业形态,并着眼长江中游城市圈产业发展方向,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在深化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联动政校行企社,搭建三级平台推进办学体制创新
  1. 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
  在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导下,成立了具有联合性、互利性、非营利性行业组织――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办学理事会,主要由政府部门、相关行业协会、重点合作企业及学校代表组成,会员单位已有43个,覆盖广泛,四方联动。理事会是校企合作决策机构,自成立以来,发挥了规划指导、资源整合、经费筹措、基础建设等方面的决策咨询作用,指导学校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内部管理体制,走特色发展、品牌发展道路,密切协调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展“技能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开发、技术研发、科技推广”,形成政府组织主导,行业有效指导,企业和学校主体参与的产教多方协作机制。
  2. 校企合作办学管委会
  在办学理事会领导下,以二级学院为依托,成立了7个行业、企业、学校三方联手的合作办学管委会。合作办学管委会实施校企全方位深度合作:搭建信息交互平台各方共享,共同研究制订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发展战略,研究部署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制定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方案和管理办法,协调落实实习实训计划;实施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双向培训、双向兼职计划及管理,协调落实年度培训和兼职任务;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系列制度,协调落实学生顶岗实习计划,促进学生就业;共同组建技术研发团队,开展技术研发和技术攻关,促进成果转化,在全方位紧密合作中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3. 校企合作专业共建委员会
  在合作办学管委会的指导下,以专业群为依托,成立7个由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骨干教师等三方人员组成的校企专业共建委员会。由专业共建委员会负责落实合作办学管委会的相关决议,共同建设专业,打造专业品牌。自各专业共建委员会成立以来,开展了专业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研究确定了所依托专业(群)的建设发展规划,制定并实施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了课程建设、教材开发、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开展了专业人才培养和企业员工培训,促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学生就业;开展了科研和社会服务。学校联手武汉多家企业和科研院所,主持制订“湖北省中高职衔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标准”成为全省规范并在省内试行;与多家企业共同制定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被教育部公布为全国职业院校软件技术专业规范。
  二、创新校企合作载体,建成双主体联合培养二级学院
  以学校二级教学单位为依托,校企共同组建7个“双主体”联合培养二级学院,学校提供场地、生源、办学资质、师资、资金、管理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企业提供设备、生产技术、技术指导(师资)、资金、企业文化、企业品牌等,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校企双主体联合培养人才,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共赢。
  二级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董事长由冠名企业负责人担任,院长由学校二级教学单位院长担任。将“双主体”二级学院作为校企合作办学平台,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在不改变人事关系前提下组建矩阵式教学团队,不改变设备等资产所有权情况下共建共享实训室,通过考察、引进、交流、合作等途径,承担学校和理事单位在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员工培训、学生就业、社会服务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建设任务,实现项目建设成果共享,按任务、责任、质量和贡献进行承包式利益分配。
  目前,“双主体”联合培养二级学院运行良好,校企深度融合,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成为稳定、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企业全程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真正体现了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的实质,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企业共同参与招生,关心办学规模和生源质量;二是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决策咨询;三是联合开发课程与教材,课程内容与企业岗位技能标准进行有效对接;四是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五是共同关心学生就业,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六是校企人员互兼互聘,促进学校“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七是校企文化互融,实现校企文化有效对接,产学良性互动;八是科研合作与技术服务,增强了学校产学研转化水平。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1. “五共”人才培养模式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在与企业的长期合作中,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企业生产流程所需的专业集群,联合开办了8个专业,形成了“五共”人才培养模式。在“五共”人才培养模式中,企业介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派出高管和技术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人员到校方讲实训课程。学校根据合作企业的要求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学生有条件到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训,确保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相协调。   2.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还推出了“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学习与参加社会上的岗位工作相结合,工作和学习交替进行,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实施能力递进,打造以职业综合能力为中心的课程组合。通过“工学交替”,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职业氛围,了解学业过程中的不足,增强学习动力,达到与就业岗位顺利对接的目的。
  3. “融合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还在探索“融合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与合作企业在校企合作理念、生产与教学管理、利益与发展战略等方面“融合一体”,实现在硬件设施资源、技术科技开发、社会服务功能等方面的共享互补。如该校与楚天激光等企业实施“引厂入校”,共建了激光加工、模具制造等6个“校中厂”。学校出场地与部分设备,企业提供设备、资金、技术和项目,校企联合组织实训。另如,该校在与“惠普”“微创”合作时,将课程置换成商业项目在企业中实施和考核;与中百仓储紫薇星购物广场合作时,实施课堂店堂一体化教学,共建“厂中校”。学生在企业真实岗位上,以真实项目为载体进行实训,提高了职业技能,感受了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强化了就业能力。
  四、广聚社会资源,构建多方参与、多主体办学的良性格局
  1. 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实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由湖北省教育厅批准,学校牵头成立湖北省信息技术职业教育集团,已吸纳93家成员单位,成功召开集团成立大会暨第一次理事会,集团内62所高校之间的优秀师资互相流动授课,参与企业与高校之间资源互通,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努力实现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共建、共享、共赢。经武汉市教育局批准,学校牵头成立具有联合性、互利性、非赢利性的办学联合体――武汉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已吸纳38家会员单位。集团在武汉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开展工作,以合作项目为依托,以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为纽带,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形成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深度融合的多层次、立体化合作体系。
  2. 联手行业企业育人,推进职业教育品牌化发展
  学校在搭建校企合作三级管理平台、组建两大职业教育集团过程中,吸纳湖北省激光行业协会等多个行业协会组织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利用行业组织最了解本行业领域技术前沿、内在运作规律、人才需求优势,发挥其在人才需求、规划制定、专业布局、教育教学、实习实训、教材建设、教师队伍、质量评价等八个方面的重要指导作用,使行业成为指导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
  3. 拓展海外优质资源,探索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
  学校致力打造国际零售人才,与总部设在美国的全球零售商联盟(IGA)及其会员单位武汉中百连锁仓储超市有限公司携手创办了IGA中国零售学院,这是中国目前唯一专门培养零售人才的学院。三年来为中百仓储、深圳人人乐等大型零售企业定向培养650名符合国际零售业标准的学生,培训员工6142人次。大胆探索跨海教育,选派学生到台湾东南科技大学研修学习,与该校联办电子电路设计整合式课程暨专题设计研习班和机器人种子教师培训班,这一培训是学校探索与台湾地区高校共享优质资源途径的重要成果,开创了湖北省职教师资接受机器人技术培训的先河。
  4. 融合社区教育力量,顺应职业教育终身化趋势
  2009年武汉市依托学校挂牌成立武汉市社区教育学院。学校充分发挥市社区教育学院龙头的带动作用,认真履行业务管理和指导、理论研究职责,整合13个区级社区教育学院力量,大力开展各种形式和内容、涵盖各类居民群体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使每年30%的市民都进入了终身学习的大学堂。学校承建武汉市终身学习网,承担向全体市民呈现终身教育的工作动态、展示学习资源、开展学习交流、提供学习服务等重要使命。三年多来,建成的学习网资源容量已达5TB,面向我市市民免费开放,点击量达187万余人次。
  五、关于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
  1. 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依托办学合作理事会、合作办学管委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拓展校企合作领域,挖掘校企合作深度,使其从合作内容,到合作形式,形成体系,不断深化。在学生顶岗实习、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合作领域的基础上,拓展学生就业、员工培训、项目开发、技术服务等合作范围。
  继续加强“校中厂”和“厂中校”建设,提升“校中厂”和“厂中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内涵,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紧密结合,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以“厂中企”和“厂中校”为依托,建立理事单位深度参与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训指导、毕业论文、技能大赛等的常态工作机制。
  以“师企对接”为切入点,探索建立“企业教师工作站”。通过教师工作站载体,不断将企业的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职业资格标准和最新技术发展引入到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教学中来。
  2. 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充分发挥学校研究所的作用,促进资源整合、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为学校教师提供技术开发与咨询、社会培训与服务的产学研用技术服务平台。
  建立技术服务团队资源库,整合校企双方技术力量,将行业、企业技术专家、技术能手、学校技术服务能力强的教师纳入团队,面向理事会成员单位和社会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开发满足企业需要的培训项目和职业技能培训包,强化理事会的社会服务功能,建立起为行业企业提供包括技术培训、技术服务、继续教育培训等在内的社会服务体系;进一步抓好8个校企合作二级学院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人才支持。
  3. 丰富校企合作互动交流渠道
  通过组织召开办学理事会、办学管委会工作会议,研究与讨论具体工作,形成沟通及时、决策科学、协调一致的良好合作发展局面。以专业建设委员会为单位,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企合作交流活动,如企业参观、专业论坛、企业专家讲座、学术沙龙等。及时收集校企合作工作动态,建设信息资源库、建立动态的资讯平台,以《校企合作工作简报》形式及时向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各理事单位汇报校企合作的开展情况,起到沟通、传递信息的桥梁作用。利用武汉教育信息网、湖北职教网、学校校园网、校报等平台向校企合作单位及社会宣传报道校企合作的工作情况。
  4. 建立完善校企合作激励机制
  启动建立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出台《校企合作评优标准及办法》。通过校企评优机制遴选优秀校企合作基地,对优秀合作企业,在学生顶岗实习、企业临时用工、毕业生招聘录用中,学校给予大力支持,确保优秀合作企业的人才招聘100%通畅。学校利用自主招生的条件和政府相关政策支持,为优秀合作企业试行定向招生,订单培养,为企业的人才储备提供支持。
  责任编辑:吴雁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69799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