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金融功能创新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承载着扩大宜昌开放,倒逼行政改革,促进金融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结合宜昌自贸片区的发展现状,提出作为内陆城市其金融功能定位不能好高骛远,而是务必要深度融合自贸区内的物流、信息,在加强监管保证金融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各项金融微创新。
  关键词: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保税物流;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0-0118-0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国际间的合作不断增强,全球贸易朝着自由化方向发展,冲击了传统的多边贸易体系。中国的自贸区发展,以上海自贸区为试验区,广东,天津,福建等省市逐渐展开。2017年4月,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宜昌片区揭牌。宜昌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节点城市、中部地区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经过不断探索,宜昌片区改革试验任务加快推进,制度创新和产业培育成效初见端倪,“放管服”改革走在前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发展现状
  宜昌自由贸易片区的成立,将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先进制造等产业,这源于宜昌本身的交通和资源优势,并借用长江黄金水道、沿江高铁、高速干线等打造全球重要的陆江海联运物流中心、国际休闲旅游服务示范区、三峡区域开放合作试验区、长江经济带对接“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和战略支点,也即 “一中心、一示范区、一试验区”。其中,当前一个中心的重点在打造内河航运物流中心,特别是借助翻坝高速、沿江高铁建设机遇,使得宜昌融入汉新欧、渝新欧等跨国物流,同时加强海关特殊监管区和临空、临港产业园,并扩大扩大航空水运口岸开放,推动境内外高端产业、高端制造业向内地延伸。
  宜昌发展自贸片区,不仅仅在装备制造业,还在于创建国际休闲旅游服务示范区,利用宜昌优质旅游资源,引导国内外企业投资,建设以平湖半岛为核心,重点发展度假休闲、文体竞技、健康养生文化旅游产业,打造国家区域旅游战略合作先行区、国际休闲旅游服务综合功能区。
  试验区依托宜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以及西联成渝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东接武汉“两型社会”试验区的独特区位,推动三峡城市群核心城市建设,扩大商贸服务、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及高端制造业开放,培育三峡区域全方位对外开放新优势。
  2017年4月,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宜昌片区揭牌以来,宜昌自贸片区紧紧围绕以上定位,通过各种金融和制度创新,积极引进投资主体,优化经商环境,让贸易及金融越来越“自由”。近一年以来新增市场主体1 810户,注册资本53.58亿元,其中内资企业1 043户,注册资本52.85亿元,外资企业6户(分支机构4户),注册资本1 600万美元。截至2018年1月底,宜昌片区实有市场主体9 193户,其中内资企业4 492户,外资企业48户。引进资本的力度和速度都是空前,这也从侧面证明宜昌自贸区在物流、金融、制度、信息等各方面的发展和创新方面的成效有目共睹。
  二、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金融功能创新
  自贸区与金融是天然相联系的,自由贸易充分强调物流的自由移动,因此资金流与信息流则是另外两大对自由贸易容易产生掣肘的因素。宜昌作为沿江的内陆城市,难以成为金融高地与金融市场创新的源头。但在国家政策环境下,在自贸片区框架之内,仍然可以进行多种金融微创新。
  (一)借助保税中心平台进行供应链金融创新服务
  在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三峡物流保税中心实际上承担了“境内关外”的角色,它既是宜昌片区货物贸易制度创新的试验平台,更是金融创新的平台,并可帮助解决外向型企业、中小型企业融资能力不足及与银行互不信任的问题。
  1.仓单质押。仓单质押模式不是一种创新模式,但在宜昌自贸区内却是一种先导性的金融服务模式,也是供应链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宜昌众多中小型外贸企业而言,受国际金融环境影响,产品库存是它们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既存在周转运输和占用仓储空间问题,同时又会占用大量现金流,影响企业正常资金融通。通过仓单质押业务模式,融资企业可以将库存等流動资产转变为获得银行贷款的质押物,很好地解决了企业周转资金不足的问题。在宜昌自贸区中,三峡保税物流中心是最为可靠且受各方所信任的平台。且从实践上看,如2018年前三季度三峡保税物流园区月均监管价值1.5亿的货物,通过第三方监管和临时融通就可以为企业换来上亿的流动资金。
  2.订单融资。相比较仓单质押,订单融资是一种风险较高的融资模式,订单融资业务指的是银行以借款企业所签订的有效销售订单为还款依据,实行“专款专用”的风险控制办法,发放针对该订单的全封闭式贷款。订单融资业务通常由银行和物流企业合作开展,中小企业需要凭借有效销售订单向银行申请销售订单封闭贷款,然后银行、借款企业和物流企业签订三方合约;合约签订后,借款企业在银行开立结算账户,物流企业则负责对相关物流和资金流进行监控,确保销售收入作为还款来源用于结算,保证贷款资金在该账户内的专款专用,这种模式非常有助于自贸区内的企业先款后货的操作模式。
  通过先行获得贷款的方式进行订单式生产,生产过程中获得销售回款并专款与银行结算。企业的资金流动非常快,也没有仓储积压。保税物流中心的作用虽然被弱化但仍然不可忽视,因为货物在出关过程中仍需要进行严格监控,既保证出关速度,为企业节约存储费、转运费、报关费的同时,并通过快速物流快速收回资金。这种金融微创新,关键点在于保税物流中心不仅仅是一个物流和仓储监管平台,更是一个内外贸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通过外贸企业参展、产品内外销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并为订单融资提供良好的征信。   (二)加强自贸区内的金融产品创新
  宜昌自贸片区微众企业众多,但层次各异,城郊结合带部分更有比较传统的农户模式,因此金融产品创新有很大空间,且创新的核心应该是围绕“低成本、广覆盖、可复制、易推广”来进行。
  1.自贸片区内拓宽抵押渠道创新金融产品。自贸片区内拓宽抵押渠道创新金融产品,特别是要突破以不动产为抵押物的传统信贷模式。譬如,针对片区内的农贸企业,林业企业等,可以采用林权抵押贷款、土地流转经营贷款、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等方式进行贷款[1]。这种抵押渠道的创新可以借鉴产权交易中心作为中介平台,甚至使用产权交易中心加速产权流动性,使得片区微众企业快速获得流动资金,加速企业商品生产与出口。
  2.自贸片区内扩大担保范围创新金融产品。片区内的农贸企业、初加工企业,可以采取生产者(农户借款)、产品加工公司或专业合作社进行担保,待农产品集中收购后由合作社进行还款的模式。在自贸环境下,商品流速加快,对外贸易也非常看重征信,也可以采取客户保证金模式、客户订单模式、海外银行授信模式来实现。
  3.围绕风险控制创新金融产品。这主要是针对风险较大的片区内企业或养殖户,这一类生产企业受生产周期、自然灾害、市场行情等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风险也大。片区内就可以引进保险机构,借助上海自贸区的海上保险等先进经验,让银行与保险机构合作,建立有效的贷款风险分担机制,以达到分散信贷风险的目的。
  4.围绕信用增进创新金融产品。自贸片区内入驻企业均是信用较好企业,在成立企业联合会的基础之上,成立金融联保小组,银行统一为同一生产链上的企业进行授信,在同一生产链上的企业成员进行贷款时,其他组织成员承担担保责任。这种操作模式需要企业上下游联系较为紧密,担保模式让各个企业确保生产质量,加强内部管理,促进物流循环加速,进而提高资金周转速度。
  (三)物流金融环境制度创新
  对于宜昌自贸片区而言,比较高端的金融市场创新,比如利率市场化、外汇制度改革、资本项目开放、人民币跨境支付、离岸金融市场的进展等都不是其战略定位,各大金融机构通过国家战略及的自贸区的示范、引领,并最终会进行复制。但在物流环节,通过物流金融制度的创新,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诸多难题。在物流金融实践过程中,各种抵押贷款产品层出不穷,如仓单质押、订单抵押、出口增贷、应收账款抵押等等,但核心问题仍然是质押物所有权、仓单内容、遗失、保管、运输、轉储等,且由于生产企业、物流公司、银行、海关、第三方资管平台等合作方众多,使得情况各异。因此,政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制定符合宜昌自贸片区内具有可操作性和使用性的物流金融业务流程、操作流程的规范性文件。这一类文件以国家法律、规章制度为基础,为辖区内的各个参与方搭建沟通平台,防范物流金融风险的发生。如重点规范存货、应收账款等抵押制度,建立统一的担保登记公示制度。
  2.注意物流金融人才的引进。自贸片区内物流金融发展离不开高端人才,如政府机构、保税物流园区、物流公司、金融机构、第三方资产管理机构等都需要物流、金融、信息方面的人才,通过大量人才引进或内部人才培育,使得物流金融体系能够在政府监管下健康发展。
  3.考察融资企业环境批露说明,将此作为信用评价的参考因素。对自贸区内企业提供特殊的信贷产品或降低贷款利率,加大金融支持开放开发的推动力度,找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外汇政策与加快边贸物流经济发展的结合点,破解边贸物流金融生态发展环节的难点问题和症结。
  (四)通过制度和软环境创新为金融微创新创造条件
  作为内陆地区的自贸区,在没有任何政策优势、金融优势的情况下,通过制度和软环境创新,使得自贸区真正实现“自由贸易”,这种自由贸易体现在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信息审批等多环节。
  1.搭建属于本地的信息化交流平台。自由贸易不是完全的自由,它是要求所涉及的各方有快速的信息流动,才能实现最终的“物流”自由。结合宜昌本地特色,搭建自由贸易的信息平台,物流、资金、监管、信息等各参与方均可关注并查询相关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实现企业金融信用数据、物流数据、生产数据、行政数据的集中共享,进而促进物流贸易的真正自由。通过平台,政府部门也可以快速方便地获得统计分析数据及有效进行监管服务,提高综合监管水平,并为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创新提供信息支持和保障。另外,该平台也是金融产品交汇的平台,企业金融需求能及时被金融机构所捕获并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从而提高自贸区产融结合,降低信息交流成本及融资成本,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为自贸区未落地金融政策寻找合适的实施载体。
  2.加强金融制度监管。自由贸易的核心是金融与物流深度融合,并产生出层出不穷的金融微产品,从而为物流服务。宜昌自贸区刚起步,金融产品创新不多,但进行金融服务的企业却不下100家,但多数民间金融组织形式多种多样,为更好控制风险,应尽快推行民间金融信息披露制度、存款保险制度等配套制度。
  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监管部门通过所披露的信息了解金融机构的真实情况。事前严监管、严审核,获取资金渠道公开透明,对于利用虚假信息骗取信贷资金的行为应该严厉打击。对于自贸区内的企业建立以经营者为单位的征信系统或评分系统,并将众多的农户小微企业纳入征信系统,并通过安全有效的渠道公布。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能够有效保护存款人的权益,防范金融风险。在宜昌自贸区内,周边多农村地区或郊区,很多民间金额机构存在较大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这些机构实行强制的存款保险制度,增强民间金融的信用[2]。通过将保险机构纳入到征信环节,不仅强化保险机构对金融企业的资质审核,而且也有利于防范各种风险。
  三、总结
  宜昌作为内陆城市,其自贸区功能定位刚刚起步并进行探索,但在没有政策优势、金融优势的情况下,强化通过金融服务,促进物流更加“自由”而实现自由贸易是其长期定位。这种定位摈弃了金融本身的高端创新,而突出金融微创新。显然,微创新是与物流、金融单位、监管单位、政府部门密切合作并创新出来的一种金融模式,这种模式只能在国家政策的框架之内,其重点不再引领金融创新潮流,而注重金融与物流、物流与贸易实现更多的自由。
  参考文献:
  [1]  孙久文.我国内陆沿边地区建设自贸区的路径探讨[J].上海经济研究,2016,(10).
  [2]  刘冰.大城大作为宜昌进入自贸时代[J].三峡商务,2016,(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626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