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数据背景下运用人才素质测评提升高考志愿填报科学性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众所周知,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是人才选拔机制的重大变革,高考志愿填报随着招考制度的变革产生了更大的难度。如何充分利用个人特质分析、往年录取的大数据以及考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来指导志愿填报,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针对高考志愿填报科学性问题,采用线上智力测试、性格测试及职业倾向测试等测评分析工具,并结合外部影响因素,运用大数据分析与人才素质测评提升高考志愿填报的信度与效度。
  【关键词】人才素质测评 志愿填报 科学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素质文化教育水平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适龄青年通过高考步入大学。莘莘学子若想进入理想的大学并学习理想的专业,不但要尽力考出好成绩,还要科学合理地填报高考志愿。高考志愿是考生职业向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因素的综合反映。如何让高校和学生在“双向选择”中达到一种平衡,尤其是让学生选择一个理想的学校和专业,这是一个深话题。从国家角度,当前是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转折点。国家的富强与发展,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为进一步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公平,推进学生全方面发展,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就针对招生计划分配方式、考试形式及内容、录取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本文就考试内容改革(中学生选课由分文理科变为3+X,其中3为语数外基础科目,X为政史地物化生其中任意三科)对高考志愿填报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挖掘。因此,本文试图采用有效的系统分析,掌握在高考改革背景下当前志愿填报的主要问题,即考生及考生家长认知程度不够,信息掌握不全面;所学课程与心仪专业要求不一致;当前填报志愿网站在3+X板块存在空白,不能制定科学的填报策略。研究发现,通过在对高中生进行人才素质测评的基础上选定专业范围,采用倒逼方法选择对应的课程学习,一方面尊重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利于学生扬长避短,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养高精尖人才。运用人才素质测评工具科学地指导中学生进行课程选择、完善志愿填报分析系统可以提升高考志愿填报的科学性,也提高了人才资源与社会需要的匹配度,利于充分运用社会资源并产生更大的经济效应及社会效应。
  一、高考志愿填报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心智尚未成熟,认知不全面,选择随意性较大
  职业的选择是人生的重大分水岭,关乎着人的发展与生存状况,课程的选择和专业的选择作为职业选择的先导,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大部分的课程选择和专业选择时,学生们心智尚未成熟,不能做出理性判断,社会和家长引导不够积极,因此容易走入“依成绩定课程和专业”、“经验论”的选择误区,从而造成选择的随意化和不科学性,轻则耗时耗力,重则造成人生道路的偏差,遗憾终身。此外,学生不明晰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自身的优劣势分析不清晰;对自己所心仪的專业或职业缺乏深度理解,选择课程时具有较大的盲目性。
  (二)家长认识粗浅、干预较大,对未来社会发展把握不准确
  一方面家长对孩子认识不够全面,大多只了解表面特征,不清楚孩子的内在需求,对孩子的优劣势不能准确把握。其次,这一代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喜欢将自己的期望强加于孩子身上,致使孩子缺乏选择性,选择的专业并不是自己喜欢或擅长的。另一反面,志愿填报的科学性受家长文化程度的影响,许多家长对志愿填报信息的来源渠道掌握较窄,常依靠经验判断,对专业和职业的认识程度较浅,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缺乏判断能力,很容易给学生造成错误引导,导致学生填报志愿时科学性较低。
  (三)3+X新高考政策的推出,高考志愿填报面临重大挑战
  本次高考改革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和教育的前提下,必然形成选课辅导和志愿填报机构的沃土,本项目能够为困惑的学生和家长提出较为完善和科学的解决方案。考虑到高考志愿填报是刚需,因此基于国家大背景下的本新兴项目拥有巨大的市场。
  伴随招生制度改革,原有的3+X(文/理综合)模式转变为了3+3(即由原来的选择文综和理综转变为从六门辅助课程中选择三门作为高考科目)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自主性,但因不同专业对高中学习的课程要求不一样,却大大增加了学生选择专业课程和高考志愿填报的难度。而高中作为人生重要节点,其重要性自然不然而喻。高考改革势在必行,高中生的选课和高考志愿填报问题已然成为首要考虑问题,学生、家长及老师对专业要求不清晰,依据分数定课程容易造成高考填报志愿时学生所学习的课程与心仪专业要求不匹配。建立在原有高考制度基础上的选课和择业模式已经难以继续维持,基于新高考政策下的选课和志愿填报志在必行。面对国家推行的新政策,无论选课还是高考选学校、选专业都是对学生的极大挑战。
  (四)志愿填报咨询市场信息不对称、反映迟缓,维度考虑不全
  经过线上调查、线下访问的研究方法,我们发现市面上存在许多高考志愿填报软件和系统,但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其中大部分都只是基于经验主义和学生特点的表象简单展示了学校信息和分数,且其测评只是简单的分析了学生的特点及适合的方向,不能够真正的认清学生的个性,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与职业选择之间的内在联系,考虑维度不全;未能针对招生制度改革进行快速反映,很难做出科学合理的志愿填报方案。
  综上,由于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对自己认识不全面;家长认识粗浅,对未来社会发展缺乏判断能力;国家的重视;制改后,高考志愿填报面临的挑战以及学校老师及社会未能根据改革快速做出反映等因素导致学生高考志愿填报科学性低。
  二、提升高考志愿填报科学性的解决思路
  分析学生、学生家长为什么会面临高考志愿填报科学性低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影响志愿填报的科学性因素既包括主观方面的因素,也涵盖客观方面的因素。高考志愿填报强调的是科学性,志愿填报受到了学生的爱好兴趣、家庭价值观、消费升级、学生的专业或学校诉求等多种因素影响,不是仅靠分数和排位就可以确定的。志愿填报过程中存在诸多挑战:第一个是绝大多数人的认知不清晰;第二个是如何识别行业的真相和假象、权威性和真实性;第三个是分数带来的不确定性,而对专业认知是确定的,如果通过技术做出相关的模型,这是有一定意义的。另一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多主要来源于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对学生发展背后的核心是自我认知为导向的人生规划和成长生涯:不熟悉政策又焦心于孩子未来前途的家长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会寻找咨询。而政策调整带来的各省和高校录取分数线的变动,使得过去的经验和数据不再适用,需要高考志愿填报重新进行产品研发和数据分析等工作。这也使得高考志愿填报需要借助人才素质测评等科学的工具帮助学生增强高考志愿填报的科学性。   三、人才素质测评的作用认知分析
  人才素质测评是建立在心理测量学、管理学、行为科学及计算机科学基础上的一种科学的识才、选材方法。它能对人的知识水平、能力、个性特征、职业倾向、管理潜能和发展,潜力等素质进行综合评价。中学生在高中阶段进行测评,主要目的是通过测评了解学生的心理素质特征、性格特点、学智水平及专业选择范围。
  中学生的人才素质测评系统包括著名的卡特尔16PF人格测验、“大五”(BigFive)人格测验、Y-G性格测验、能力测验、爱德华个人偏好测验、职业兴趣测验、学智测评、性格测试、职业倾向测试、成功动机测验以及管理潜能测验等,同时,根据管理实践的需要,人们还不断开发出各种测评工具,像EQ测验、自我效能测验、销售能力测验、创新能力测验、诚信度测验、心理健康测验、人际关系网络测验以及沟通能力测验等等。运用云技术,大数据收集分析,形成本土化资料库,将国外先进的测评体系与我国本土化数据库、性格特征、形势政策相结合。
  第一,通过“Y-G”性格测评,利于学生及家长充分认识学生的性格特征,经过测量准确地将个人性格特征与相关职业要求相匹配,进而推出相关专业范围,根据专业性质及需求确定课程选择范围。第二,通过“中国比内测验”智力测评,中学生可以准确的测量出IQ,并通过测验分析,可以得出自己在哪些学科上有发展优势,某些领域发展处于劣势,如语言接受度、计算能力、音乐感知等等,根据测评结果可以分析得出相关专业选择,进而分析学科要求。第三,职业倾向测试将采用霍兰德职业兴趣SDS适应性测验、吉讯、职业锚测定三种综合测评。
  通过人才素质测评,学生及家长将对学生的个性特征、职业兴趣、能力水平有一个全方面的认识,根据这些特质了解考生感兴趣的专业和领域、工作类型、语言表达能力、操作能力等,测评生成的结果报告分析,确定大致的专业、学校选择,根据专业要求选择相应的课程,而非全依靠分数下结论,这将学生的兴趣与能力水平充分结合,提升了学习课程与心仪专业的匹配度,大大提升了志愿填报的专业性及科学性。
  四、提升高考志愿填报科学性的解决方案
  (一)依托学职测试打造个性化高考志愿填报方案
  高考志愿填报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帮助考生根据自身情况,包括高考分数、身体条件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等找出感兴趣的院校和专业,解决“想考上”问题;二是依据先进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志愿填报技术帮助考生考上喜欢的院校和专业,解决“考得上”问题。
  先明确专业的大致方向,确定专业后再根据专业需要而选定课程,根据课程要求填报相匹配的志愿。在这过程中,怎样确定专业,通过考察部分地区中学生高考志愿填报情况,了解用户在填报志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方案。依托核心研究员和团队,通过搜集大数据,构建本土化、科学化的指标体系(能力倾向、职业分析、高考志愿填报),结合考生兴趣爱好、霍兰德职业兴趣与DISC职业性格测试等人才测评工具,以及用户的家庭背景、考生生源地等方面的影响因素,推荐适合考生的专业,,打造私人订制高考志愿填报方案,作为填报志愿的参考性意见。
  (二)运用大数据系统提升志愿填报的科学性
  针对客观因素的问题,采用对症下药的解决方法,根据制改要求,建立完善测评系统。可以考虑网站平台的开发利用现在网络应用方面为先进的SUN公司的J2EE技术,,数据库将采用微软公司的SQLserver2000,运用大数据功能,通过建立相关的平台,结合人才测评,一方面本产品通过引入“最新中国职业大典”、“全国专业集汇”、“霍兰德职业兴趣”与DISC职业性格测试等系列人员测评系统,精确分析考生学智能力、性格测评、职业兴趣分析等,充分考虑家庭背景、收入情况等易忽略因素。另一方面提供最精确的模拟报考系統,让客户体验报考过程,信任推荐结果。数据的专业加上分析的合理必然导致测评的合理科学性。另外,由于大数据分析加入了对学生个性化信息(如家庭背景、家长意愿、学生特长)的采集,结合了社会就业形势(就业率、就业前景、国家政策),所以能做个人选择和社情国情的完美结合,做到有针对性与个性化的同时,保证选择的可行性和效率效益。
  (三)充分考虑外部影响因素,健全志愿填报咨询系统
  有需求就有市场,高考填报志愿是一次性服务,但对每一个家庭及考生至关重要,由于考生及家长分析能力有限、获取招考信息渠道较窄、信息量较少,通常会考虑使用一些高考志愿填报软件和系统。但现在市面上许多的高考志愿填报软件和系统都大同小异,其中大部分服务内容都只是简单展示了学校信息、历年录取分数、专业排行。在个性化、时效性、科学性上有待提高。
  外部环境对高考志愿填报影响较大,但却是大多人容易忽略的一部分,它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填报的志愿、选择的专业必须与社会发展相吻合,否则终将成为冷门职业。其外部环境包括家庭环境、直系亲属职业、国家政策、就业率等,充分考虑外部影响因素,利于课程选择、专业填报的专业性与科学性。
  现在市场上有的志愿填报系统很多,但是针对制改后的调整做出及时反映的寥寥无几。将全方位测评系统、课程选择、外部影响因素录入、学习跟踪平台、模拟填报平台等板块加入系统中,让用户在一个系统上享受全套完整服务不仅带给了用户便利、提升了用户使用的连贯性、决策的科学性,对于企业也将延长企业产业链、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总之,本文从高考现状情况分析出发,分析出了影响高考志愿填报的因素及其出现的问题,针对高考志愿填报科学性低的问题进行系统性分析,理清问题解决思路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及对策——运用人才素质测评工具科学地指导中学生进行课程选择、完善志愿填报分析系统可以提升高考志愿填报的科学性,也助于提高了人才资源与社会需要的匹配度,利于充分运用社会资源并产生更大的经济效应及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吴玲.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云南财经大学,2018(6).
  [2]李盼.高考志愿填报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8(12).
  [3]郭献崇张甜王景星.高考志愿填报辅助决策方案的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
  [4]杨东京.高考志愿填报中高中生自主选择能力的调查和培养路径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2015(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703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