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老龄群体健康活动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基于河南科技大学开元校区秋季早晨与傍晚空间使用现象的实证比较,对开元校区校园公共空间的老龄群体活动及其空间使用规律进行类型研究,分析老龄群体活动特征及公共空间使用属性特征,探索影响老龄群体活动空间环境因素,为高校校园公共空间规划和设计提出多适应性、整合性、关爱性设计策略参考。
  关键词:老龄群体活动;空间使用;公共空间;活动特性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7-0101-02
  我国逐渐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关爱老龄群体宜以身心健康为核心,大型公共空间建设与老龄群体的户外健康活动有很强的关联性,城市建成区的高校校园则是服务于周边群众的公共空间的重要类型之一。
  河南科技大学开元校区内的老龄群体活动存在时间差异,空间使用与老龄群体活动之间存在很强的规律性联系。基于开元校区公共空间秋季的早晚使用状况,研究校园的空间组织、老龄群体的活动特性,对校园空间的使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试图探索校园周边老龄群体户外健康活动与校园公共空间环境的关系,为高校校园良好承担城市大型公共空间功能,提供规划与设计借鉴。
  1 开元校区的周边环境
  总用地面积240万平方米的开元校区,全部处于北部两个主要出入口的1500米半径覆盖范围内。周边社会环境复杂,居住、教育、产业、商业等用地复合,均为大型封闭式小区以及各个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家属院,人口稠密且收入、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具有不同的经济条件、职业背景等。大量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和城中村集体拆迁安置人员的聚集,使整个片区呈现出一定的老龄化特征。
  2 开元校区老龄群体健康活动的类型
  2.1 运动式活动
  (1)集体性运动式活动。多以舞蹈、太极拳、广场舞、健身操等形式出现。早晨活动时间段长期维持在6:30-7:30,多数活动持续时间在40分钟左右。活动多处于节点空间,也处于路径空间。傍晚主要处于照明条件较好的节点空间。(2)个体性运动式活动。早晨道路空间徒步运动群体总量少,徒步活动后,老龄群体通常转移至节点空间进行集聚、聊天或随意性的慢活动。傍晚时段多为徒步活动。(3)随意性运动式活动。早晨此类活动规律性较弱,但发生概率较高,并经常伴随其他活动方式穿插发生,如外出用餐、溜养宠物等。傍晚主要为娱乐游憩,多处于光照条件相对较好的节点空间。
  2.2 交流式活动
  (1)刻意性交流式活动。早晨约6:00,家属院门口开始有漫步健身活动,约7:00结束后进行小型群体聊天,除此之外偶尔伴随即兴健身舞等运动式活动。(2)伴生性交流式活动。早晨约6:00,连通校外的主干道上,出现外出采购蔬菜或溜养宠物的老人,多三两一组,边行进边聊天。采购蔬菜、溜养宠物结束后会在拱桥处进行小群体的较为短暂的聊天交流。傍晚一是伴随徒步的交流活动,即在路径和节点上,徒步活动多结伴而行,伴随聊天;二是伴随休憩的交流活动。
  2.3 演艺娱乐式活动
  早晨必定发生,但总量较少。如在树林中常会伴有葫芦丝的乐声,单次持续时间长且长期规律发生。部分休闲座椅、小溪旁,偶尔出现笛子、口琴乐声。面积宽敞且具有遮蔽设施的广场,多会出现集体奏乐和演唱活动。
  2.4 互动式活动
  参与各类游戏活动。如水景的开敞空间,此处座椅等服务设施,空间形式丰富,多出现对弈、摔鞭等活动,并会吸引短暂歇息的老龄男性或少量中青年旁观甚至参与。
  3 开元校区老龄群体健康活动的特征
  3.1 活动行为特征
  (1)链条性。主活动链:①校园运动——早市采购——回家用餐;②校园运动——早市采购用餐——回家;③校园运动——回家用餐;④在家或早市用餐——校园运动——回家。其中以①②活动链居多。亚活动链:①校园运动——演艺式活动——交流式活动;②校园运动——互动式活动——交流式活动。多为并发模式,较少出现单一活动样式。(2)稳定性。每处场地中个体、小型群体及大型群体的数量稳定、活动类型稳定、活动空间场所稳定,但活动强度会随天气等略有起伏。
  3.2 活动主体特征
  (1)行为个性。老龄男性活动多呈现出个体性与内敛性,男性群体多使用外向型场地旁的边缘空间,如广场边缘空间与小径道路等。老龄女性活动多呈现出群体性与外向性,女性群体多使用外向型场地,如广场中心空间是广场舞等表演的场所。(2)目的属性。老龄活动多表现为社会参与、家庭融入及个体展现的目的属性。从傍晚徒步健身的现象来看,这三种目的促使老龄群体寻找一种多年龄阶段群体可以参与的健康活动方式,徒步活动则是目前为止最适合的一种方式。(3)来源特征。多来自两干米半径以内的小区,多采用步行或骑行方式,老龄人群来源于各行各业,教师、干部、工人、农民等均有大量体现,其文化水平、经济条件、个人习惯差异明显。
  3.3 校园公共空间使用的特征
  (1)自组织性。老龄群体基于自身活动方式自主的选择使用空间,使用强度较高的空间都是根据空间场地的温度、光照、实用性、可达性等条件共同影响而选择的。②时段性。早晨6:00-7:30,是各种活动表现活跃的时间段。日间各处空间的使用主体及活动方式开始发生变化,傍晚则表现为徒步健身为主体的活动行为。(3)社会性。活动期间公共空间中的活动群体社会关系呈现出高度复合性,承担了老年群体构建社会关系网络的功能,前来活动的老年群体或个体,其人群总量、性别组成、人际关系、活动方式等均呈现固定状态。(4)向心性。使用频率较高的节点空间与路径空间均围绕环形水系,形成了以水系为核心的高强活动区域,老龄群体会因为水面宽阔等视觉因素,面朝水域进行各自的活动。
  4 開元校区老龄群体健康活动的影响因素
  4.1 空间环境对老龄活动的直接影响   (1)空间环境舒适度。温度、光照、场地铺装、配套设施、植物等的舒适度和实用性是老龄活动选择的首要条件,例如夏季早晨温度较高、光照较强时,拥有树荫和水域的区域使用频率较高,雨季土地泥泞时具有硬质铺装的广场使用频率较高,聚会演艺活动时场地平整日佣有大量座椅、照明设施、服务设施的区域使用频率较高。(2)空间环境安全感。空间环境的区位、布局、尺度等形成的安全感对老龄活动的持久性形成直接影响。(3)空间环境连通性。所有被高强度使用的场地都与其他场地之间有视线和道路上的直接联系,老龄群体之间均可相互观望与感知,空间使用的复合度与强度也相应越高。
  4.2 个人因素对老龄活动的间接影响
  (1)退休群体需求。老龄群体尤其需要融入集体活动,刚脱离岗位退休的老人会因不适应新的生活节奏而感到孤单、无聊,逐渐精神抑郁,老龄群体切实需要社会存在感与价值感的精神活动。②社会工作机制。中青年日间工作,青少年日间上学,促使留守的老龄群体无人陪伴,迫切需要锻炼身体和发展人际关系,老龄人群之间极易产生自发性的集体健身与交往活动。(3)家庭生活规律。日间忙碌的家人结束工作和学习,老龄人群更加珍惜和家人的活动时间,复合性的散步是老、中、青、幼都易参与的活动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的多龄群体徒步活动,会优先选择邻近小区的大规模校园道路。(4)个人家庭角色。老龄女性在家庭生活中多为主妇角色,存在更多共同话题。
  5 高校公共空间规划和设计建议
  应注重公共空间多适应性设计。针对不同人群群体活动与个人活动的多样需求,闲聊交往与徒步健身是多数老年人群活动的代表,競技球类与休闲慢跑是多数中年人群活动的代表,游戏演艺与读书写生是多数青年人群的活动代表,大型公共空间的设计应全面掌握和了解不同人群及不同体量的活动特性,设计规划能够全面满足其实际需求的公共空间。
  应注重公共空间整合性设计。注重点线面在整体布局中的结构控制作用,通过点空间强调活动场所和景观特色,通过线强调空间结构和区域连通,通过面强调功能分区和使用特性,并将三者有效搭配,相互形成功能依托J节点中的的广场适合集体游戏,景观小品适合展现校园美化风彩和休憩;线型中的路径适合各类人群进行运动式活动,同时保证区域通达;面域中的大范围水面适合人群环绕互动,生活片区适合人群依照目的地快速分辨前进方向。
  应注重公共空间关爱性设计。城市、高校的大型公共空间及其景观设计,应对各类公共空间中出现的人群的具体潜在需求给予满足,通过主体和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来促进人群参与活动的频率和强度,为各类人群提供可以激励他们能够参与社会活动并展现社会价值的场所,使用者应囊括老、中、青、幼,以最大程度满足人群内在的社会存在感需求。
  6 结语
  高校公共空间为高校,币生及周边居民提供生活和休闲的场所,是老龄群体产生健康活动的要素。高校公共空间宽阔的广场和周边茂盛的植被以及静谧的生活氛围,吸引着周边老龄群体前来活动,提高空间使用率。但老龄群体受环境和个人影响较大,应通过多适应性设计、整合性设计、关爱性设计等完成空间对不同人群的服务功能,为周边居民的休闲、学习和社交等提供硬件设施和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凤琼.人性化设计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3.
  [2]王浩.浅谈人性化设计在城市逞貌各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门窗,2013.
  [3]吴光华.人性化理念运用于城市道路设计经验谈[J].中华民居,2013.
  [4]陈丹娜.浅谈城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5]李露阳,郝玉峰.论建筑设计中人性化环境的营造[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346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