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辽宁省高校“双创”教育改革刍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国家基于转型发展需要和国内创新潜力提出的重大战略。随着大学的广泛扩招,更多的学生进入大学深造,在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教育阵地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大学生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培养。“双创”教育已经成为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培养社会适用人才、增强人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双创”教育 软环境建设
  大力推进“双创”教育是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在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下,不少高校和教师对“双创”教育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如狭隘地认为“双创”教育就是就业指导和创业培训,“双创”教育没有真正融入高校的整体人才培养体系,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实践资源等配套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基于“双创”的辽宁省内高校人才培养软环建设对于培养“双创”型人才发挥着突出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创建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系统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长期以来,地方高校的学生还是处于被动接受式教育的地位,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大大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所以,一定要切实转变这种传统的教育方法,地方高校和教师一定要及时的转变教育理念,实现一体化教育,培养学生自学以及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摄取知识的能力,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让学生都能够尽最大限度的去学习。
  一、确定“双创型”人才的目标导向
  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高校需要首先明确教育目标,而后通过明确的规划,为学生指路,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职业讲解,通过大学生职业规划让学生明确自己想要得到什么、自己想要追求什么,让学生拟定自己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学校需要提升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的力度,让学生全面了解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包括的内容,让学生选择符合自己能力水平的职业,并且鼓励他们向着目标持续前进。对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定义来说,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双创型人才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专业,在具备一定知识储备的情况下,还需要有较强的执行能力。第二,双创型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需要快速适应自己的职业角色,并且做好自己的工作。
  二、建立有效的“双创型”人才培養机制
  “双创型”人才培养方面必须深化高校创业教育体制的改革:
  第一,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创业,不要总是让学生自己去无厘头的开展,要在项目分析、项目选择、项目可行性调研等方面有所努力,虽然创业失败的概率是存在的,但应该将损失降到最低,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创业的技能,而不是在四处碰壁以后自己总结。
  第二,创业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绝对不能以各种名目来收取学生的费用。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创业教育体制改革,是为了培养人才,促进社会进步,如果以此来巧立名目,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势必会造成强烈的恶性循环,届时所产生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第三,不要被陈旧理念束缚,要打破陈规,拓宽培养模式。不要局限于教育工作者,要综合学校、社会、学生的力量,共同建立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四,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
  第五,重视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学科的教学,给学生传输学科前沿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建立科学的人才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创新人才是一个历史的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创新人才的认识和理解也在不断深入。当代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日益紧密的结合及其一体化的进程,对创新人才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并更加注重其人格层次和精神层面的内容。所谓创新人才,是指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勇于突破的创新精神、求新求异的创新思维和高水平创新能力,能够创造出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创新成果的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第一,创新人才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学习的习惯,体现出很强的自主性和探索性特点,在学习中牵涉到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通过自我探索挖掘自身潜能,发现新思路、新想法,这样才能解决问题,有新突破。
  第二,创新人才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人才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思维敏捷,善于发现、大胆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规律,并依此推理和设计自己的行动方向,小心求证,有所创新。
  第三,创新人才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成就动机激发强烈的创新意识,激励创新人才勇敢面对困难,百折不挠,通过艰苦的努力最终取得创新成果。
  第四,创新人才具有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创新人才一般都有很鲜明的个性,这些个性特征常常使他们具有求新求异的思维方式,使他们能够独辟蹊径,发现常人难以发现的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在行动上他们愿意冒险,不墨守成规,更容易有所创新。
  四、坚持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结合
  首先,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理论灌输、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由传授知识转化为创造知识,由储备知识转化为激活知识的教育。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这就要求高等教育以能力提升、素质提高为目标,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灌输与互动、继承与创新的交汇点上持续发力。在当前高校教学中,“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这三者的关系应该是:知识传授是基础,能力培养是主干,素质提高是目标。这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体现的就是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传道、授业、解惑”。学生通过教师讲授课程,首先应能学到的是有关知识。因此,教师要充分的运用一切可以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课堂学习中接受和掌握好有关的理论内容和学习方法。
  其次,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要能够体现教育提高素质、培养能力的基本要求。作为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来讲,其学生能力和素质的高低,必须首先是从课程的知识掌握的角度来体现,没有一定程度的课程知识的较好掌握,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也就无从提起了。但是,课程对学生所培养的能力和素质不可能包罗万象,它所培养的能力和素质只是学生全面能力和素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着力培养大学生把课程的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有机组合,创造新的工作力量的能力和素质;培养他们与社会的灵活多变和不确定性相抗衡的能力和素质;培养他们在多元环境中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和素质;培养他们为自己的选择所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的勇气和魄力。   五、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完善教育教学模式
  高校在开展“双创型”人才培养时,需要切实提升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内容,涵盖的领域是比较广泛的。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认为在培养大学生自身综合素养方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第一,应鼓励大学生积极从事兼职工作,减少家庭的依赖性,强化自身的独立性,但不可以出现极端的行为。例如,大学生兼职工作较多,但如果是触及到法律问题、社会问题的兼职,是绝对不允许的。部分女大学生在KTV工作,很容易被外部因素所侵扰,这是必须强加干预的。
  第二,在大学生自身技能素养上,必须要达到较高的水准。现下的部分高校,仅仅是针对重点专业实施培养,其他专业的工作非常表面化。日后,应针对所有专业的学生,开展严格的考核工作,保证其在专业能力上大幅度的提升,即便不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也可以作为一技之长。
  第三,大学生的自身涵养要得到提升,包括毅力、忍耐力、溝通能力等等,这些都需要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锻炼,从而减少各种负面新闻的出现。
  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主体,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传统教学方式在培养“双创型”人才中发挥的作用不显著。因此,必须改革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为此应该做到:
  第一,教师应该在授课时多讲述一些学科前沿知识,鼓励学生创新;
  第二,教师要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逐步培养创新精神;
  第三,教师重视与实践相结合,案例教学。
  参考文献:
  [1]冯永宁,李力,辛欣.高校课堂双创教育生态体系与成长机制探索研究[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10):102-103.
  [2]马雪艳.“双创”视域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9):212-214.
  [3]邵雪姣.“双创”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研究[J].智库时代,2019(37):212-215.
  [4]周爱国.国外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经验及启示[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5]邓淇中,周志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问题与对策[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01):33-35.
  [6][美]斯腾伯格.成功智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西班牙]奥尔特加加塞特.大学的使命[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8年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青年课题(2018lslktqn-052)的部分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596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