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学业冲突与高校教育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辛德强 郭庆节

  摘要: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国家实施“双创”战略的重要抓手,国家已经连续出台多项措施,不断优化外部创业环境,但高校现有教育体系不能适应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需求,导致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安排上形成两难选择。在梳理大学生创业环境的基础上,分析高校学制与大学生创业的冲突表现,并提出高校教育改革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创新创业;大学生学业;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 7836(2019)10 0007 03
  “双创”战略自提出以来,国家不断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并鼓励搭建大学生创业与社会资本的平台。一系列落地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但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尤其是目前高校专业培养体系和创业教育体系尚未很好地融合,导致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安排上的两难选择,常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从事创新创业的大学生在项目上花费大量時间和精力,必然会影响其在专业课程学习上的投入。常出现的结果是,既没完成创业目标,又荒废了自己的学业。因此,大学生创业与学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矛盾冲突。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拟从大学生创业环境、冲突表现和解决对策方面展开论述。
  一、大学生创业环境现状
  (一)国家政策支持
  为鼓励和支持高校大学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先后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涉及了各个方面:在注册审批方面,国家针对创业大学生在注册资本、经营场所和经营项目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如降低了注册资本的首付比例,允许以知识产权等作价出资,允许以自有住房或租赁房作为登记住所。在税收方面,国家对创业者所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等相关税务方面给予了优惠政策。在资金方面,国家还对大学生用于创业的贷款和相关费用给予贴息政策,同时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有条件的城市信用社也会对大学生创业提供小额贷款[1]。国家还将继续简化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程序,并不断加大优惠政策实施的力度。
  (二)高校创业引导
  为了响应国家创新创业政策,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并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各大高校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动“双创”升级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培养机制创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把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改革。高校在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给予学分累计与转换,同时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及各类专业课程挖掘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等[2]。具体改革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机构设置
  在高校引导大学生创业而采取的措施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在校内设置二级创业学院。创业学院的设置不仅是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的具体表现,而且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创业学院的设置可以让在校大学生系统有效地获得必备的创业知识、增强创业能力和培养创业品质。通过创业教育,大学生具备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既可以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还可以自主创业实现自我价值。创业的根基在实践,创业的本质是创新。把创新创业理念融入高等教育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2.课程设置
  对于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创业学院的课程设置,二是其他二级学院关于创新创业课程的基础课程设置。
  创业学院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创业思维、创业技能、创业智能和创业领域这四个模块。而对于其他二级学院设置的创新创业课程,主要有创业基础、创业管理等基础课程,或者是创新与创业课程、大学生创业等选修课程。同时,各大高校针对大学生创业还设置了各类创业大赛和创意竞赛,在培养学生创新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在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3]。
  这些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在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以及实践能力,提高了大学生自身的竞争力,为大学生以后的创业或就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3.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高校当中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创业教育总体上师资数量不足,从而导致高校只有部分专业设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其次,专门从事创业教育的人员比较缺乏,不能够满足创业教育教学的需求;再者创业教育者在经济学、心理学和企业管理学等方面的综合性人才比较少,且许多教师缺乏创业经验,不能在实践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最后,创业教师的激励考核机制亟待加强。
  (三)大学生自身发展需要
  根据《2018年大学生就业质量报告》,201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比2017年多25万,若加上中职毕业生和以前尚未就业的学生,2018年待就业人数达1 500万,就业压力巨大[4]。面临如此大的就业压力,找到一份工作已经很幸运,但许多工作岗位并不能很好匹配大学生的专业,或符合其心里预期,导致频繁跳槽人数不断增多。因此,创业成为大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和实现自身更好发展的新路径。在这种背景下,点燃了许多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他们除了完成学业课程外,还会通过在校期间申请创新创业类项目或参加此类竞赛来增加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以此来更好地跟随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二、高校学制与大学生创业的冲突表现
  (一)高校现行学制设置与创业时间冲突
   我国高校的学制一般分为三个级别:预科、本科、大学院。其中预科3年,本科3—4年(个别专业为5年),本科后的大学院不定年限。我国高校学制的层次结构轮廓虽然比较清晰,但培养规格上还有些模糊,而且在考试制度的实行方面比较严格、规范而统一。此外,在高校的课程设置方面比较固化和缺少灵活性,而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是需要创业者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经营管理的。高校的课程学习又是必须根据学校的安排,另外还有教师布置的课下作业和学校的各种专业考试。学生不能两者兼顾,在创业和完成学业的时间上产生了比较大的冲突。   (二)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脱节
  高校现在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大学生创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过程中,相对于社会需要是比较滞后的,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对知识传授比较看重,而忽视对能力的培养。现在大部分高校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教育方式分为两种:一是关于创业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二是就是让学生自主地去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类似于“第二课堂”这种的机构设置。对于第一点的教育课程来说,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大部分是理论知识,而非能力的培养,不能与实际相结合。同理,学生们在课下的实践过程中,并没有专业的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来指导他们如何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创业理论知识。虽然学校对于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覆盖了课堂知识与课下实践两部分,但是大部分高校并没有真正地把课程教育与创业实践相结合,课程教育与创业实践的脱节导致了学生接受的创业教育并不完善。
  (三)评价体系与创业联系不紧密
  我国大部分高校现行的针对学生的评价体系比较单一。大学生在高校的学习与发展涉及多个方面,但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时,只是单纯地用课堂考勤、考试成绩及平时作业来作为评价标准。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只能单纯地考核学生的知识储备与学习情况,而学生在参与创业或者是参加各类竞赛而获得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认可。高校现行的过于单一的评价体系,一方面是对学生自身学习和发展情况的片面考量,在某一程度上限制和固化了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高校评价体系不完善的表现。现行的评价体系不能很好地与大学生们创业实践联系在一起,不能全面考量与锻炼学生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业与创业产生冲突。
  (四)家庭与创业者的观念不一致
  大学生创业首先要得到的就是来自自己家庭或者父母的支持,不仅仅是经济支持,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支持。而对于大学生创业这一行为,绝大部分家长还是持反对态度的,出现这一态度的主要原因是父母的固有思想和风险。對于大多数的中国父母来讲,学生在学校中应该按部就班地学习,然后找份稳定的工作,而在校期间轻视学习知识,去创业是一个不切实际和不明智的决定。再就是创业意味着风险和未知,且它所需要的资金、能力、经验、人才等都不是轻易就能解决的。学业相对于创业,家长大部分会选择前者。所以,大学生创业与家庭在学业上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三、高校教育改革的几点对策
  (一)实施创业弹性学制
  为了解决高校学制设置与创业时间相冲突的问题,各地高校可以制定弹性学制,该学制的最大特点是学习时间的伸缩性(即可提前或滞后毕业)、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即可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以及学习内容(选修与必修)和学习方式(校内和校外)的选择性。同时,各地高校还可以制定本地本校创新创业学分转换、保留学籍等具体措施,支持参与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通过推行创业弹性学制,减轻创业与学业的时间冲突,也使得创业大学生能够根据创业需求来选择自己的学习课程和资源。真正做到学有所用,给创业大学生极大的制度支持。
  (二)培育创业师资,改革创业课程
  一方面,高校为了更好地支持大学生创业,需要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建立有效的创业教育教师的考评机制,让教师之间产生良性竞争,从而保证创业教育队伍的活力和实力;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做兼职教师,以此来加强“双师型”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派遣创业教育教师到企业进修、实习,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素质[5]。通过这些增强创业师资力量的措施,给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后备力量。另一方面,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应该设置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设创业指导及实训类课程。对已经进行创业实践的学生,开展企业经营管理类培训。同时,要广泛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支持高校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等。此外,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们参与进来,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课堂思考能力,以此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思维。
  (三)完善学生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手段。大学生综合评估测评体系,应该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科学评价的依据,是学生学业评价的补充和完善。综合评估不仅是对大学生的德、智、体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的量化指标与实施细则,而且也是对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量化考核。在构建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创新方面的能力,不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单一的评价标准。要建立科学的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应该做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素质发展的有力保障机制。
  (四)建立家校沟通机制
  大学生创业者的家庭成员与创业者自身的在学业方面的观念不一致,造成了创业与学业冲突,而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父母对现在的学习方式和创业的不够了解。消除家庭阻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良好的沟通。一方面,学校要与家长在创业教育方面进行沟通,建立家校群,让家长了解创业前景、学校提供的创业教育资源和创业条件支持,以及自己孩子在创业方面的进展情况。另一方面,大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父母顾虑的问题向他们详细说明,并分享自己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以及自己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获得的能力与经验,以此来扭转父母不理解的想法,最终得到父母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关于《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民政部关于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问题的补充公告》的解读[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7):8—9.
  [2]梁若昕,熊旭.扎实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7 09 19(05).   [3]宋春霞.大學生创业教育体系设计与课程设置探索[J].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2010(6):47—48.
  [4]2018大学生就业质量报告发布,1500万毕业生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EB/OL].中国教育装备网,2018 06 26.
  [5]李萍,王建平.高校创业教育师资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煤炭高等教育,2010(12):69—70.
  College Students  Study Conflicts and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XIN De qiang, GUO Qing jie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hando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Yantai 264005, China)
  Abstract:Promoting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s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for the country to implement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trategy. The country has continuously introduced a number of measures to continuously optimize the external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but the existing education system of colleges cannot adapt to the needs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leading to the conflicts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and study. 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the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consistency performance of college study system and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and propose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Key word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llege students  study; education reform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90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