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5G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双创”能力提升路径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彬毓

  摘  要:“双创”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转变学生就业观念,提升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随着移动网络已经向5G时代迈进,将带来一系列环节紧凑,实用性、时效性更强的实践教学体系及教学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实现课上、课下教学的贯穿,提升学生学习的连贯性、积极性,培养学生在理论知识应用方面的学习能力;在“双创”型人才培养方面,5G网络将实现更加真实的创新创业模拟教学活动,该文以5G技术及理念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的完善为视角,探究学生“双创”能力提升的路径。
  关键词:5G  应用型本科高校  大学生  “双创”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8(b)-0215-02
  信息化教育教学方式及方法呈现出新的趋势,大规模网络模式的教学体系建设的兴起使得教学方式方法摆脱了传统课程设计应用的一些不足,互动与交流成为开放课程的重要内容。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成熟,其具有的灵活性、扩展性、共享性、低成本性和高服务性等特点为当前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良及人才培养路径提供了新的技术保障。而5G时代的来临将带来更快的网络传输与更大的容量,使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达到更先进的领域,因此,5G时代在信息化教育中的应用必将成为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
  1  5G时代人才培养模式
  5G时代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将实现“互联网+”模式下人才培养的更高程度的融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1-2],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进入5G时代后,应用型高等教育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5G时代的到来,更大程度上扩大了网络的容量,在基础理论知识教学领域,教学方式方法将更具有多元化色彩,具有开放性、大规模性、创新性、生态性等特征。教育资源开放,超越了学校的地域限制和约束性时间管理,提供大量的学习名额让学习者共享,5G互联网思维对教育整体及部分进行了创新,重塑教育生态;在实践、实习、实训平台的搭建方面,随着5G时代的到来,使学生在课程中对企业管理、资金链管理、企业融资等方面实现零距离仿真模拟,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  当前“双创”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双创”能力视阈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区别于传统模式下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其目标是培养具有更强专业技术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应用能力等方面的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高校逐渐意识到网络化的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开始注重慕课、翻转课堂、微课、手机课堂等教育教学手段的研究及应用,形成了“互联网+”模式下的多元化教育教学体系,极大程度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一味强调知识的逻辑性和客观性会致使教学内容的意义流失的问题教育理念方面,颠覆传统的知识体系构建观念,知识获得的途径无限化;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设计观念,学生可自行选择学习模式,过去以“灌输”方式习得描述性知识不再流行;颠覆传统的教育体制设计观念。
  但在当前应用型高校“双创”教育课堂内的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学方法仍然在课堂中占有超过60%的比例[3-4],而通过“互联网+”模式的教学所占比例较小,基本不能够实现课堂内翻转课堂、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有机融合的教学机制。因此,在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的环节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积极性较弱,自主学习能力差,导致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差,对后续的实践、实训教学课程造成负面的影响。
  2.2 网络技术层面的局限性
  从5G的特征的角度来看,5G相对于目前高校教学所使用的PC端教学或4G模式下的教学,其网路容量与传输速率都无法满足于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目前4G网络的信号传输所采用的技术是基站技术,即通过在楼体外部及开阔地区设置无线网络基站,通过铁塔实现数据的收发及转换。但是基站技术在应用中暴露出两个主要问题:第一,无线信号基站的有效覆盖半径有限,信号强度及传输速度与传输距离成反比,即通过基站传输网络数据存在死角;第二,采用无线信号网络基站的4G网络在楼内尤其处于低楼层的位置受楼体及墙体的影响导致无线网络信号变弱,在课堂上使用这样的网络进行教学就失去了时效性。
  2.3 “双创”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开展实践教学及实训课程,所采用的技术为将数据存入本地的服务器中,用户通过建立空间、注册个人信息实现系统登陆,以金融学实训课程为例,模拟股市操盘或模拟企业创办等实训活动目前只能通过有限的课时在实训基地的局域网络中运行,一旦离开课堂便意味着实训课程的中止,必须等到下一课时继续进行实训。这一实训课程体系存在问题,即打断了实训的连贯性,在专业课程的技能训练过程中,必须实现与真实环境的零间隙才能最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对于“双创”人才培养方面,模拟团队创业应保持企业经营的连续性,不能被课时条件所束缚。
  3  5G提升应用型大学生“双创”能力提升的路径及对策
  3.1 采用更先进的移动网络信号传输技术
  通过区域内布置若干网关设备(ROUTER),每个网关设备可容纳300人使用5G网络,以分散布点的方法在教学区域内均匀布点,提升网络信号强度,保证网络数据传输的稳定性,提升课程数据传输的时效性。
  3.2 5G时代下的课堂教学的改革
  充分运用5G网络容量大、速度快、灵活性高等特征融入课堂教学环节中,首先,在课程开始前,通过移动端进行实时签到,尽管部分高校已经采用该方案进行考勤,但是,由于数据传输、处理较慢,形成数据冗余,难以在第一时间形成出勤数据;在课程进行中,学生与任课教师可通过移动设备实现互动,即任课教师通过移动端发布互动主体,学生通过移动端即时参与互动,学生参与互动的数据第一时间回传到任课教师的移动端中,第一时间掌握阶段性教学成果,学生参与程度及学生掌握程度;在课程结束前,通过移动端布置课堂作业,显示要求学生完成,在学生完成后任课教师可第一时间收反馈数据,清楚了解此次课程学生对重要知识点及难点的掌握程度,随时对下一课时的课程设计进行调整。
  3.3 完善实训教学课程,培养具有特色的“双创”型人才
  通过发挥5G网络大容量的优势,建设实训云服务器,使实训在广域网环境下开展,即实现课上的实训成果在课下可以继续实现经营,同时融入相应的教学管理,課程时间的操作与课下的操作共同构成一门实训课程的成绩,此类实训教学体系的构成使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突破专业限制,形成创新创业能力与专业技能融为一体的“学创”能力,实现培养具有特色的“双创”型人才。
  围绕“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创业孵化链条,依托高校优势学科构建科技型创新创业生态。引导众创空间服务能力提升,加强创业导师、天使投资、活动对接等服务。发挥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全孵化链条的中坚作用,提升专业化孵化功能,提供多元增值服务,开展精准孵化。鼓励应用型本科高校科技园区建设技术中试基地、专业园等加速器。
  参考文献
  [1] 徐苑苑.云计算环境下的开放课程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2] 马雨婷.“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3] 张文.“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定制化教学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7.
  [4] 马欣.物联网专业大学生双创实践教育培养方案的研究[J].才智,2019(5):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395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