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新时代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大学生在刚进入到大学后,其心态会产生一定的转变,而只有确保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保障大学生在高校健康稳定的发展。针对当前高校对于大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大学生消极心理的正确纠正为重点,通过引导其运用正确眼光来看待生活以及学习中的问题。但该教育形式却欠缺一定的针对性,不能满足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对此,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工作中,应将积极心理学渗透到其中,通过建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才能确保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质量进一步的提升,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 有效模式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大学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对社会经济稳步发展有极大的推动性作用,而且对相关企业和单位能够提供一定的就业参考。当前环境下,大学生的就业人数在不断提升,这使得就业人数的比例也越来越大,随之发生的问题也变得非常多。虽然一些高校中已经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视为教学重要内容,但是实际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且并没有得到良好的落实,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得不到起色,而想要促進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就必须要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来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人格以及个性,为促进大学生未来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教育中,其主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一般是以消极心理学的理论进行组织和开展的,而从实践角度进行分析,在实际教育中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过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矫正以及预防,却未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性的目标。可以看出,当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问题学生”来进行分析的,教学的内容比较统一,但这也忽略了大学生个性素质以及积极心理的发展,对全体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共同进步以及改进是相当不利的。
  其次,在一些高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呈现传统、落后表现,存在过度依赖课堂教育,而且多以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咨询课程等为主要课程,有着较强学科性质,其教学内容对以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内容,但并未凸显学生心理问题存在的个性差异以及发展需求等。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教师会针对传统经验来设计相应的教育计划,但总体却呈现欠缺先进性以及新颖性的表现,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这样将难以凸显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大学生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积极心理学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注重大学生积极的情绪与情感体验
  我国一些高校中的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表现出不同情绪,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是可以有效帮助大学生正确的疏导自己心理,使得大学生能够在色彩丰富的体验中良好发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教育者,应针对大学生积极情绪进行发掘和启发,让大学生发现实际生活当中和学习中含有的趣味事件,进而让大学生在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中得到体验,并从中享受幸福和乐趣,并能够以积极且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使得学生更好的体验到积极的情绪,进而提升大学生积极的心理意识,增强大学生抗压能力和良好思维意识,确保大学生实现全面稳定的发展目标。
  (二)促进大学生积极人格倾向的形成
  高校大学生对事物的眼光以及其表现的心理,和其人格的倾向是有极大关联的,是能够以客观态度来观察和推测出大学生具体的人格倾向,所以只有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将其渗透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中,由此其教育目的要升华至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倾向为重点。各种性格的大学生都有不同的人格倾向,因其存在的差异,所以应将积极心理学渗透到实际教学当中,以积极的人格倾向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素质,引导大学生以丰富有趣的方式来对问题进行处理,并形成正确应对困难和问题的积极心态,为强化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坚实保障。
  (三)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创造力的提升
  因大学生对外部环境有了熟悉的感知能力,而且受事物本身的形态所影响,这使得大学生对于那些已经成形的事物会欠缺一定的想象力。所以在针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把创造力的培养以及积极心理学之间进行整合,进而促进大学生创造力的进一步提升。增强大学生创造力能够使得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针对一些常见的事物来构造自身感兴趣的东西,进而以良好的、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并可以在特定场合体现大学生的丰富内心,进而使其更好地展示自身才能和人格魅力,确保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和意识。
  (四)优化辅导方式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基于积极心理学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以积极的形式来对大学生进行良好教育,所以高校教师应始终坚持以积极的辅导方法来对大学生开展心理教育,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实际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以及辅导形式,在选择和运用上是有很大关系的,辅导教师自身应具有积极的态度和正确三观意识,通过制定活跃的教学方法来强化大学生内心,确保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素质和生活态度。
  (五)建立积极高校组织系统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环境,而高校校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高校应在校园建立完善的系统,使校园环境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使得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态度,确保大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健康稳定的发展。高校应积极有效地树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因此教师应对大学生的能力和潜力进行肯定和鼓励,进而提供校园力量,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和学习中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强化自身能力,进而让学生能够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形成良好思想意识和心理态度,进而为大学生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保障。
  结束语:
  高校应将积极心理学渗透到心理健康教育中,通过积极转变以往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优化心理教育体系,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下形成积极乐观的精神以及心态,而且也能进一步增强高校教育水平,使得大学生在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强化自身综合能力,促进大学生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志超.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1):52.
  [2]郑嫦.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读书文摘(中),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721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