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微信圈中网络热词爆红原因的社会学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前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青年人的社交方式产生了新的变化,随着微信的注册用户突破10亿人,微信圈中出现了许多网络热词受到热捧的同时,我们应该冷静分析这一热现象背后的社会原因。通过社会学的视角深入分析微信传播的重要特点、网络热词在微信圈中爆红的原因以及网络热词迅速传播带给我们的思考。
  关键词:微信;网络热词;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3.063
   随着“互联网+”的时代到来,我国已经拥有8.54亿网民,11.12亿微信注册用户,成为全球第一大互联网市场。2016版《微信数据化报告》中在每天会使用的功能调查中,朋友圈、收发消息和公众号排名前三位。2018版《微信数据化报告》中指出,微信月活跃用户达到10.82亿,每天发送消息450亿次。朋友圈已成为年轻人手机社交的主阵地,微信用户表现出登录频次高、点赞活跃度高、喜爱围观好友生活状态的行为特点。近年来,许多网络热词频频出现,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蓝瘦香菇、洪荒之力、佛系、工匠精神、一言不合就、吃瓜群众,这些网络热词在朋友圈中迅速刷屏。我们需要以社会学的视角深入剖析微信圈中的网络热词爆红的原因,以便更深入的了解社会变迁带来的“转型话语”,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交环境,更多的向青年人传递正能量。
  1 微信传播的重要特点
  微信具有三个重要特点:第一,相对于微博,微信的用户群庞大,微信的活跃用户超过10亿,熟人社交仍然是主流。微信用户的平均年龄只有26岁,82.6%的用户在18-36岁之间,呈现年轻化的倾向。微信的本质是即时通讯,即时通讯的核心特征是一对一的私密通讯,这符合了当下青年人的社交需求,缩短了人与人的交往距离,它正在不知不觉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模式。社会学家戈夫曼在“前台”与“后台”理论中提出,人们为了表演,在前台,人们呈现的是能被他人和社会接受的形象。后台,是掩饰和隐蔽自己的真实状态,在后台可以放松下来。戈夫曼认为社会生活就像是一出戏剧,每个人像一个表演者一样,通过印象管理来展示自己的形象,从而控制对方的行为。微信朋友圈,正满足了人们的这种心态,希望在自己熟悉的朋友圈中展示自己真实的状态。第二,相对于QQ,微信的互动性强,微信公众号的信息点击率高,传播速度快,人们通过微信圈的转发、评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公众意见,使网民的意见随之影响力更大,形成了社会交往的良性互动。微信将使用者牢牢地锁定在手机通讯录中,建立强关系。尤其是微信的朋友圈,使网络社交变成了“熟人社会”。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总结出中国人的社会关系的远近亲疏就像一个石头扔进水里,形成的波纹,离自己最近的波纹就像是和自己关系最亲近的人一样。相对于微博,它的圈子更加私人化,内容更隐蔽,关系更牢靠。所以微信朋友圈已经变成了人们新的生活方式。第三,微信作为新媒体的传播媒介,在逐渐取代报纸、广播、电视对青年人的影响力,社交网络已经成为第二大新闻渠道,渗透率已超电脑加电视。微信的新闻传播影响力已经垄断了年轻人的信息渠道,特别是已经垄断了大学生的信息渠道。所以,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如果能加强文化引领的建设,透过互联网传递正能量,提升人文关怀,就显得尤为重要。
  2 网络热词在微信圈中爆红的原因
  社会学中根据不同标准,对社会互动进行了区分。根据互动情境的不同分为熟悉情境互动、社交情境互动和工作情境互动。 在微信公众号互动的过程就属于社交情境互动,人们往往没有其他目的,在虚拟网络社区平台中互动,人们的评论交流一般是轻松愉快的,这种交谈具有重要的沟通功能,点赞,也促进了人们交流的情感投入的逐步深入。
  第一,网络热词代表人们的价值取向、大众心理以及互动的认同感。语言学家郝铭鉴指出,“语言应该为社会文化生活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评选流行语也是从这一角度做出一些示范。”而“佛系”是热门的网络热词,很快在微信圈中成了高频词汇,经常刷屏人们的朋友圈。例如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文章《2018十大流行语公布!哪个你最常用?》(2018-12-04),提到“佛系”就是入围2018年十大网络热词之一,它和“小确幸”一样属于外来词,来自于日本。2014年日本某杂志介绍了“佛系男子”,即爱独处、专注于自己的兴趣、不想花时间与异性交往的男人。而在国内2017年的一篇博文介绍了现在年輕人的“佛系生活”方式,即现在的年轻人出门常带一杯枸杞,也开始学会养生的方式,不苛求生活,喜欢追求不计较、随遇而安的生活。“佛系”词汇迎合了人们放空一切、降低焦虑、释放压力的心理需求,这正是这个词流行的心理背景。这一网络热词爆红的背后,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年轻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内心深处的焦虑与迷茫,一方面,随着现代化快速发展,人们的心理压力无处宣泄,想逃离现实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人们希望在快节奏的生活面前,保持积极乐观、良好的心态去微笑面对来自生活的各种压力,积极的去化解压力和烦恼。该网络热词,让人们产生了内心的认同感和共鸣。这篇文章在微信公众号上的阅读数超过100000,点赞数为3446,还有很多网友参与了互动评论,表达自己对“佛系”的看法,很多年轻人对这个词产生了内心的共鸣,认为自己的生活需要有积极的心理暗示,学会更多减压的方式,使自己的学习或工作与生活达到一个有效的平衡。大众传播中的热词,它已经深深的影响和改变人们在社会参与方面的意识,对人们的价值观有很多引导性作用,甚至是暗示作用。
  第二,网络热词呈现明显的网络化趋势、平民化特征。新周刊的微信公众号原创文章《洪荒之力后,感觉身体被掏空|知识分子热议2016》(2016-12-14),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认为,2016年出现了很多流行、有趣且重要的词,像“蓝瘦香菇”,是表达中产群体及年轻人内心一种茫茫然的焦虑与挫折感。“洪荒之力”的爆红,是一种年轻人通过互联网实现新的自我认同的路径,称之为“互动的认同感”。“洪荒之力”在2015年热播的仙侠剧《花千骨》中频频出现,指的是法力无边且无法控制的妖神之力。2016年8月8日,在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中,中国选手傅园慧晋级决赛,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洪荒之力”一夜走红,多用来形容超乎想象的巨大能量,也显示国人在过去一年中“状态很拼”。傅园慧因此被网友称为“洪荒少女”,她的真性情通过电视直播,使她一夜爆红,得到了很多网友的点赞与热议,微博的粉丝量暴涨到798万,里约奥运会热搜十大话题,傅园慧因为“洪荒之力”排在前三名。“洪荒之力”的爆红实际上反映了社会心理学中的个人主义vs集体主义的角度,个人主义展示独立自主,即“你要拥有真实的自我”,自我价值的实现,个性张扬的表现在80后、90后的性格特点上,而不是以往的人们期待的社会规范。这非常符合大众内心深处的价值观的认同,希望通过媒介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的价值。青年人是与互联网共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更喜欢接触、接受新事物和新观点,他们的生活方式普遍是碎片化阅读,类似“洪荒之力”这样的网络热词,更容易使他们内心产生共鸣。   第三,网络热词呈现创新、分享以及参与度的提升。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接受电视专访时表示:“想做世界首富,这个奋斗的方向是对的,但是最好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我先挣它1个亿。”“小目标”这个网络热词的走红,是因为说“小”实“大”,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来说,王总口里的“小目标”其实是很多人一辈子无法实现的“大目标”。“小目标”之所以迅速走红网络,是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梦想,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以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社会学中网络互动具有超时空性、符号性的特点,使网民可以摆脱束缚和限制,自由的参与、表达热搜话题的讨论,敢于表达自我、展示自我的观点。而“吃瓜群众”这一热词的走红,反映了国人的从众心理,“与我无关,高高挂起”的围观心态。从众是指个人受他人行动的影响,根据他人而做出的行为或信念的改变。也就是别人关心热门话题,一部分人为了不落伍,也在一旁做起吃瓜群众在旁围观,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关心什么,只是别人做什么,自己就跟着做什么。所以,网络热词往往隐藏着人们真实的内心状态——焦虑、迷茫,每个人都想参与其中,都想表达自我的想法,实现自己内心的“小目标”,一言不合就“葛优躺”。
  3 网络热词迅速传播带给我们的思考
  第一,网络热词的产生与互联网的迅速传播效应分不开,也反映了当下青年人的心态。
  新媒体颠覆了人们对媒体新闻的认知,作为第四媒体,互联网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方便快捷,这在某种程度上,极大的补充了传统媒体的不足。网络热词就产生于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目前的网民主要来自于30岁以下的青年人,他們喜欢运用网络热词在自己的生活中,如影随形,运用自如,传播力极强,在他们的同辈群体中互相分享自己的看法,很容易产生群体间的互相认同感。所以,网络给了我们联系,却未必给我们交流;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却未必增加我们的亲密;激发了我们社交的天性,却可能磨平我们沟通的能力。
  第二,网络热词更应该传递正能量,引导青年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比如,网络热词“小目标”也有消极影响的一面,容易使年轻人产生拜金主义的理念,使他们对未来感到迷茫和困惑。青年人的思想更容易受到互联网中的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和介入,他们本来就缺乏社会经验,容易眼高手低,脱离实际。目前,一部分青年人还不能理解挣钱的不容易,对脚踏实地的追求梦想容易曲解,反而更希望走捷径来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以,互联网更应该起到积极的传播作用,来影响和引导青年人树立远大理想,敢于担当,敢于迎接挑战的正确价值观。
  第三,网络热词容易出现昙花一现的现象,生命力不强,缺乏文化的根基应加强网络热词的人文关怀的注入,增强正向影响。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网络热词一年不如一年火爆,很重要的原因是以前的网络热词主要流行在相对开放的微博中,而近些年流行于相对封闭的微信朋友圈中;还有就是网民也越来越成熟、理性,他们运用的不文明的网络热词正在减少。网络文化的发展,也非常需要人文关怀的融入,互联网生态的积极营造对青年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这需要社会各方的助力和推动。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156.
  [2]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7:25.
  [3]于洋.社交网络让我们更近了吗?[N].人民日报,2012-06-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119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