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荆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现状和优化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是产业创新发展的新范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力发展离不开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文章通过分析荆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从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和要素互动的角度,结合荆门市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建议
   当前,荆门正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在这个大背景下,如何构建和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生态系统,是荆门市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深化发展的新课题。
   一、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界定
   创新生态系统是指创新群落和创新环境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动态开放、共生发展的复杂系统。在此基础上,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更加关注产业链和价值链上创新群落和创新环境的交互关系。创新群落由企业、政府、高校、研究所、金融机构、中介服务等构成,创新环境包括政策法规环境、技术条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
   二、荆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现状
   (一)创新群落初具规模
   1. 企业群落
   目前,荆门市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36家,实现产值332.99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9.86%,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再生资源利用与环保、大健康等新兴产业保持强势增幅,分别达到28.8%、21%、18.8%、16.2%。从数量上看,属于新兴产业的企业群落比重较低,仅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11.8%。
   2. 政府群落
   目前,荆门市各级政府一方面全面推进政府组织内部进行改革,组建了创新创业服务局,持续优化政府公共服务。另一方面积极发挥引导协调的作用,通过制定战略规划和发布政策等方式,积极为企业和科研机构牵线搭桥,推进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创新合作,对创新生态系统进行优化和改善。
   3. 高校和研究所群落
   荆门本地只有唯一一个荆楚理工学院本科院校,落户本地的科研中心和机构大部分是由省内知名高校、龙头企业合作共建的。2017年,全市已建成27个院士专家工作站,59家各类科研和技术开发机构,其中1家部级,1家国家级技术企业研究中心格林美,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百盟慧谷,1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4. 金融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群落
   目前,荆门市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8家,保险业机构38家,证券业经营机构6家,融资性担保公司19家,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金融机构群落。2017年,全市共拿出8.2亿元建立风险补偿金,创新合作产品25个,较2016年末增加17个,参与银行也由7家增加到10家,较2016年末增加3个。共放款502笔共计23.19亿元。政银合作范围不断延伸。此外,荆门市已经建立了许多中介服务平台。如荆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众创空间、荆门市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等。
   (二)创新环境逐步改善
   1. 政策法规环境
   近3年,荆门市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科技创新的财政、税收、金融、人才等相关扶持政策,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如荆门市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行动计划、荆门市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办法、荆门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
   2. 技术条件环境
   目前,荆门市高校群落、科研所群落和技术服务类机构群落的创新活动持续开展,改善了技术条件环境。同时政府加快知识产权强市建设,重视对专利权的保护。科研平台数量、科研经费、研究项目数量以及专利申请数量等都在逐年增加。 截止2017年,荆门市的科技成果累计数205件。2017年,荆门市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大幅增长,增幅居全省前列,全市完成专利申请总量3899件,同比增长36.00%,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609件,同比增长31.13%;实现专利授权总量1388件,同比增长20.07%,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78件,同比增长83.51%,增幅全省第一。
   3. 社会文化环境
   荆门市高度重视创新价值观的树立和创新文化的推广。通过建设创新创业园、设立基金扶持等措施支持高科技人才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努力营造大众化的创新创业的舆论氛围。
   三、荆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企业、高校和科研所等主体创新群落创新能力發展不平衡,创新合作比较缺乏
   首先,从研发项目数量、研究投入和专利申请授权总量看,荆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研发力量主要集中在企业群落,高校和科研所群落相对偏少。企业群落、高校和科研所群落的创新能力发展不平衡,差异化特征明显。荆门市企业创新能力要高于本地高校和科研所。其次,本地企业大都与省内高校和科研所合作,建立了产学研中心,而企业与企业之间由于竞争关系、实力不对等、信息不对称等多种原因合作较少。再次,企业群落内部的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发展不平衡。荆门市龙头企业与其他政府、高校和科研所等创新群落的关系较为密切,在技术创新活动开展上能够更为便利地获得更多的政策、资金、人才等支持,其创新能力较强;而中小企业本身技术水平普遍不高,企业内部也没有真正实践技术创新的管理制度,其创新能力不足。
   (二)政府群落工作合力需要强化,创新治理能力需要提升
   由于相关职能部门权责不清,市发改委、科技局、人社局、创新创业服务局等多个政府部门统筹协调难度较大,创新治理能力需要加强。部门之间如果协调不够,会影响创新政策体系制定和实施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如财政、税收等配套扶持政策不能与创新政策相适宜导致无法落实,科研经费和项目审批制度分工不明确导致科研项目重复投资或浪费。    (三)金融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群落的创新服务质量和效率需要提高
   荆门市目前只有银行金融机构参与了政府产业基金,为企业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其他金融机构只是在正常业务范围内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群落的金融服务的质量水平较低,金融创新产品不多,创新服务效率有待提高。以技术平台为代表的中介服务机构群落仍然以政府主导建设为主,市场自发建设的较少。服务平台配套跟进服务机制不够健全,创新要素资源在系统内的流动不通畅,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效率偏低。
   (四)政策法规、技术条件和社会文化等创新环境协调性不高,需进一步改善
   政策法规方面,荆门市关于创新的规划制度、税收政策、金融政策、人才政策、产权政策等政策环境的系统完整性不高。有些政策出台后未能真正落地生根,有些政策在落实过程中缺斤少两。技术条件方面,个别企业利用专利信息的不对称搭便车。社会文化环境方面,荆门市虽然加快引进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但是引进人才流动性大,人才落户安居的比重偏低。
   四、优化荆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议
   (一)提升创新主体能级
   1. 支持龙头企业技术创新
   新兴产业领域企业创新的主要形式是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其他配套企业、高校和科研所等参与的合作创新。龙头企业在创新活动中具有先发优势的天然地位,以龙头企业为中心延伸的创新合作关系是创新生态系统的网络构建的基础条件。因此,荆门市仍然要坚持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为方向,制定专门培育计划和配套财政、税收、人才等政策,建设好服务平台,鼓励龙头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引导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创新,发挥其在产业领域的主导作用。
   2. 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荆门市中小企业创新活动开展不顺的两大重要阻力来源于内在管理制度和外在创新环境。对此,一是制定专门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政策制度,为其创新活动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政策制度内容要在财政支持的门槛、技术成果的评价标准化等重点领域对这类企业倾斜。二是帮助中小企业建立创新管理标准化体系。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对企业本身的创新活动造成了不小的阻力。因此,必须改变荆门市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制度,才能对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才能有效汇集企业内部的创新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3. 强化本地高校和省内高校、科研所的创新合作
   一是要强化省内大学之间联系,鼓励大学和科研所之间的合作研究。二是积极引进国内外科研所落户荆门。三是激励大学和科研所在各级创新平台上释放和共享一定的创新资源。四是支持线下的不同级别的大学生创业中心、楚门创客等创新发展,扩大虚拟网络空间的创业生态环境。
   (二)提升政府治理水平
   目前,荆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是以政府引导为主。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实证研究表明,多元主体治理模式是确保创新生态系统的有效运行的最佳方式。因此,荆门市各级政府群落应该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不能越权。其次要在实践执权中,努力提升自身的治理水平。以“互联网+放管服”改革为抓手,积极行动,主动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内部科技治理结构,以消除体制上的障碍,克服部门之间衔接和协调上的困难。以创新政策制度制定为例,涉及创新的规划、技术政策、融资政策、人才政策、专利制度、管理办法等在制定时需要保证政策系统的连贯性、灵活性和协调性。如果因实际的创新生态系统的变化,创新政策需要做调整时,要让其他创新主体如企业、行业协会中介等利益相关者参与,促进政策决策不断改进和发展,持续为整个创新生态系统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提升金融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
   金融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本身的创新是能够优化系统内创新资源的配置和流动的。金融机构方面,荆门市应重点关注金融创新,提升服务质量。比如可以借鉴上海中小企业集合信托债权基金、“银行+保险公司”联合参与贷款产品的科技金融创新模式,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中介服务机构方面,荆门市要根据市情,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完善相应配套措施,提高服务水平。
   (四)營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政策法规环境方面,要整合完善有关创新的规划制度和配套政策,落实政策的实施。技术条件环境方面,要重点建设荆门市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推进技术交易中心成长。社会文化环境方面,荆门市要加强对创新的典型宣传,继续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促进上海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的研究[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2]范太胜.基于 Lotka-Volterra 模型的区域低碳产业生态系统演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15).
   [3]李万,常静,王敏杰,等.创新3.0与创新生态系统[J].科学学研究,2014(12).
   [4]詹志华,王豪儒.闽台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及路径思考[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
   *基金项目:荆门市社科联2018年智库一般课题:荆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作者单位:刘玉洁,荆楚理工学院;张昕雨,英国杜伦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290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