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构建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从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当前我国金融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的不足,梳理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的要点和思路,以期为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新时期,构建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要设立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指导小组;要加强系部之间、专业之间的交流与竞争;要引进企业参与并指导创新创业课外实践活动。
  【关键词】金融专业教学;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在全国各大高校深入学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的基础上,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了高校打造优势专业特色的重要着力点,影响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随着现代金融业的发展,高职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已不能适应互联网金融环境下投资理财型人才的需求,亟须进行调整。为适应新时代创新创业的需求,缓解就业压力,建设针对高职金融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并逐步形成教育体系,显得十分必要。
  一、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中,课程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课程建设是体系建设的核心。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通过竞赛、活动以及一定的创新创业知识普及已逐步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但在创新创业课程设计以及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高职其他专业相关课程不衔接,尚未与原本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完全融合。大部分学校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孤立于原本的专业课程体系,与专业的其他课程没有实现融合和衔接。如高职金融专业的就业创业指导课就并未与财务报表阅读分析、证券投资实务、财经应用文写作等专业拓展课程衔接起来。
  其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企业实际脱节,尚未对创业能力的培养提出切合切合时代的操作方案。如高职金融专业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中未详细介绍创业计划书中的财务可行性分析指标,像现金流量、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而金融专业的专业课程中虽有涉及,但教学时大都侧重于指标计算和案例,没有实际运用,启发思考。
  再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发展的交流沟通环境不充分,课程的实际开设远未达到预期效果。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选修课以系部为单位开展教学,这使得不同系部学生之间、老师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极为有限,沟通环境不充分也制约了教师和学生在知识广度和实践深度上的拓展。如金融专业很难学到市场调查、统计分析、EXCEL应用等实用性较强的非专业课程。
  基于以上情况,高职院校有必要积极探索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模式,促进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企业实际相融合,努力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所需要的良好的沟通环境。
  二、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要点
  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只有在经过科学合理分析论证之后,才能在理论上保证其科学性和在实践上保证其可实施性。完善高职金融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需从以下三点出发。
  (一)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技能、团队品格,激发学生自身的创业兴趣,是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试图走出当前金融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瓶颈的切入点。因此,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是完善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要点之一。
  (二)构建具有时代性和适用性的专业课程体系
  伴随着“互联网+”思维的日益普及,我国金融业对金融人才的技能素质要求更多样化,这也对高职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课程在设计过程中要与互联网、移动媒体等的应用相结合,网络金融、行为金融等实务类的课程设计要体现出时代性和适用性,在拓展学生的就业思路的同时,处理好当前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与学校实务技能培养的衔接,培养能实践、可应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另外,实验课程的设计,要结合时代性、适用性的特征,不断更新、修改课程设计内容,践行科学创新。
  (三)构建具有专业特色、行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在传统的专业教育过程中,将创新创业思维与专业思维融为一体,开展具有专业特色、行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开拓思路,学有所用,发挥专长。因此,构建具有专业特色、行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进一步完善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方向。
  三、构建高职金融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思路
  (一)设立金融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指导小组
  设立课程建设指导小组全面负责金融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建设。课程建设小组的工作包括课程设置、课程设计、师资队伍考评、创新创业理论研究、经验交流、实践活动等。课程建设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分工明确,由专业教师团队、团学工作团队、教务沟通团队共同组成,小组负责人是从具有丰富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和企业领导中选拔任命。
  专业教师团队,组织开展创新创业理论教育、研究、培训工作,同时负责创业项目的指导和推荐。负责将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融合,处理好高职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的衔接,全面、综合的提供创新创业所需的多样化的技能,拓宽眼界和思路。此外,需能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鼓励学生多做实践,为学生多做推荐。
  团学工作团队,建设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类社团,定期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为学生提供沟通、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同时积极配合校团委,组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对口企业参观交流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
  教务沟通团队,做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与安排的协调沟通工作、典型宣传工作,以及创新创业学分考核管理工作。同时还需建立与维护好校友创新创业信息数据库,为课程建设指导小组和学生提供理论研究和经验交流的渠道。
  (二)加强系部之间、专业之间的交流与竞争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加强团队建设,发挥人才互补的优势。而当前金融专业学生参与的各项比赛、专业活动基本是由系部组织,系部相近专业的学生参与,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知识结构和知识面的拓展。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加强系部之间、专业之间学生的交流。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有根据金融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在教学计划中增加创新创业性质的专业选修课,如《投资实务与创业》、《理财与创业》等。加强专业之间与系部之间的交流可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将课程模块化,不同专长的教师指导不同模块,各展所长,不同专业的学生自由选课,共同学习。整合教学内容的同时考核内容也可有一定变化,如选修课程的学生可以将商务策划书、创业计划书、创业可行性研究报告等作为期末课程论文或实习报告。如此,通过建立开放兼容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管理制度,可使各系各专业的优秀人才得以流动和发掘,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引进企业参与并指导创新创业课外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在建立了完善的创新创业奖励指引制度的基础上,需加大对学生专业竞技项目的扶持力度,特别是要引进企业团队的参与与指导,如由证券公司牵头的金融证券投资模拟大赛、由银行技术赞助举办的银行综合技能大赛等,丰富创新创业课外活动。
  企业参与并指导创新创业课外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是校企合作与实训项目。因而高职院校要增强自身社会服务能力,专业教学要注重时代性与适用性,多与对口专业的优质企业接触,联合进行项目的开发与合作。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自身的社会资源优势与制度健全的大中型企业建立创业实训基地,让学生有机会感受企业文化,锻炼岗位实践技能,熟悉工作流程和规范,启发思维,发现创业机会。也能让学生在切实的体验创业的艰辛和欢乐,磨炼意志、积累经验、增加自信,培养开拓精神。
  
  参考文献:
  [1]赵序海.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置[J].高教论坛.2014(5):121-126.
  [2]陈思宇,张玮.金融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计[J].科技经济市场.2017(3)124-126.
  [3]周祖翼.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3(4):42-43.
  [4]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6):38-41.
  [5]王长恒.企业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性研究[J].中國职业技术教育2013(2):9-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490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