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构建审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需求,在审计学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构建审计学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创新创业;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2-0106-02
  一、研究背景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高等教育理念。美国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较早,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内涵、模式、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德国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双元制”的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上。此外,英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高等院校纷纷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积极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国内学者大多是以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选择等方面開展研究。王萌(2017)认为应形成完善有效且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在理论结合实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以此提高学生择业创业的竞争力,强化创新人才的培养。房晓丽等(2016)指出只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搭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才能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现有的研究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体系联系的研究较少,专门针对高校审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还是空白。创新创业教育不能脱离知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而单独存在,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与专业教育融为一体,必须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本文研究主要针对审计学专业,以上海海关学院审计学专业为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相关问题调查,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似院校的成功经验,探索审计学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期对上海海关学院审计学专业下一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提供可以借鉴的依据。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审计学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1.将创新创业融入审计学专业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传统的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注重专业能力而忽视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要深化审计学专业教学改革,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使创新创业教育与审计学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审计学专业教育以积累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目标,如果没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支撑,创新创业实践只能沦为空谈。审计学专业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既掌握创新创业需要的专业知识,又具备创新创业的意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能力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由此可见,在审计学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2.创新创业教育与审计学专业教育融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各高校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已由原来的“知识为本”逐渐转变为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审计学专业在人才培养上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审计工作的内容也在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审计学专业教育的内容也要随之变化,变化的内容通常与培养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性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作用就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因此,二者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是一致的。在审计学专业教育中突出和渗透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具备战略眼光、良好的团队沟通能力、分析预测能力、判断决策能力和较好的竞争力,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3.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审计学专业教育是拓宽学生就业面发展需要。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飞速发展,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在校大学生人数达到2695.8433万人,截至2017年5月31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914所,201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人,超越2017年的795万人,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最难就业季。经过调查也发现,有不少审计学专业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找份好的工作,而是希望干一番事业。在审计学专业教育中融入科学、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满足审计学专业学生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求,使学生在掌握基本从业、创业知识技能要求的基础上,树立为社会服务的职业理想与创新创业意识,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梳理出体现审计学专业背景、符合市场需求、适合自身发展的拓展方向,将来成为成功的创业精英、未来的商界翘楚。
  三、审计学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审计学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主要由三大模块的课程组成,一是创新创业基本素养课程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二是创新创业融入专业课程模块,将创新创业意识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延伸和深化,以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培养为最终目标;三是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应用能力。
  1.创新创业基本素养课程模块。该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包括全面系统地了解创新创业的基础内涵和方法、体会开拓创新的思维和精神,从理念上向学生灌输创新创业意识,在学生的脑海中播下创新创业的种子,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课程设置采用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可开设“创新创业基础”(必修)课程,不仅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同时使他们理解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通过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必修)课程,让学生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正确理解创新、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积极投身于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案例分析”(选修)课程,可以邀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分享他们创新创业的经历,针对某些具体案例开展深入探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心理品质,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2.创新创业融入专业课程模块。该模块注重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内容,当前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云会计和云审计等服务模式越来越成熟,审计工作已经与互联网开始深入融合。审计人员需要掌握互联网所带来的信息技术,在工作中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手段,更加高效地履行审计职能。因此,审计学专业应根据专业特点,设置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专业课程,例如“创业者ERP电子沙盘”“大数据审计”等课程。“创业者ERP电子沙盘”课程通过模拟一个企业从成立到运作的全过程,包含营销、管理、财务、生产等各个方面仿真的企业情景,帮助学生在理解会计、审计知识的同时,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的知识体系,促进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大数据审计”课程是为适应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创新发展要求,促进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向体系化、标准化发展而设立的一门全新理念的课程,目的是培养和储备具备专业能力的人才,提升大数据环境下审计组织的创新能力与全面转型。
  3.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模块。该模块主要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模拟训练、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文化活动、设立系列化创新创业课程讲座、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国家、省部级和学校组织的各类学科竞赛,获得注册资格证书、专业或职业技能(水平)证书、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实验技术创新项目或自主申请立项研究项目、公开发表论文、作品,取得科技成果、科技发明专利等第二课堂的实践性活动,作为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加以体现。由学生依据个人兴趣选择项目完成,作为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拓展训练,鼓励他们将各种创新思想转化为实际成果。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以后进入社会的创新和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审计学专业教育的理念,贯穿于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创新创业基本素养模块+创新创业融入专业课程模块+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模块”的审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使审计人才的培养模式更加科学,将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是当前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推动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王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时代教育,2017,(15):186-187.
  [2]房晓丽,张金菊.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6,(6):1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785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