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职员 被逼成千万富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周宇

  在我身边,曾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投资故事。一个朋友是沈阳市一家银行的普通职员。他为人老实,不擅交际,是个典型的依靠薪水过日子的上班族——我们一直是这么认为的,直到去年一个偶然机会,才知道他已经成了资产超过3000万元的隐形小富豪。
  作为他仅有的几个朋友之一,当然要追问他的发家秘诀,他也不再隐瞒,说这一切都是“被逼出来的”。
  原来,从2001年开始,国内开始出现公募基金,主要的销售渠道是通过银行代销,银行为了实现销售业绩,总是给职工下达销售指标。基金这东西,遇到股市行情好时,很多人抢着买,销售不愁。而一旦行情不好,基金不赚钱甚至赔钱,大家的购买意愿明显降低。银行里,别的职工交际广泛,行情不好时,可以变着花样向亲人朋友推销,或是在银行窗口向储户兜售,我这个朋友交际圈窄,又不善言辞,因此每当股市行情跌到冰点时,上面压下来的基金销售指标根本无法完成。
  偏偏他又是老实人,不敢和领导协商,唯一的办法,就是用家里所有的钱买下基金,完成自己的销售指标。如果钱不够,就和妻子一起向双方父母借钱,曾一度抵押了房产,负债累累。
  资本市场就是这么戏剧性,每当基金卖不出去,他不得不倾家荡产自己全买下时,往往就是股市的低点甚至是底部位置。因此,他每次被迫买下的基金都大赚特赚,每次赚了百分之七八十后,就立刻抛出。在他的心里,从不觉得自己擅长投资,也就从不跟人提起,就这么默默地,干了十七八年。
  在这十七八年里,A股市场几经牛熊转换,他却每次都精准实现了低点买入,高点卖出。银行每年压下来的任务指标越来越高,每到熊市,别的同事在那里抓耳挠腮想着怎么忽悠人,只有他不动声色地全盘买下,钱不够,就把上次赚钱时买的几套房子卖掉或抵押……
  这个真实的案例,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朴素的道理——购买基金最重要的不是选择品种,而是选择时机。当然,并不是说只有在所有人都远离时买入就一定正确,但至少,在所有人都疯抢的时候,绝不是买入基金的最佳时机。
  结合目前的市场形势来看,由于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出现,股市出现大幅下跌,市场人气极为低迷,这和我朋友当年被迫买基金时的情景有很多相似之处。从长期看,由于公募基金行业在2019年普遍取得了较好的收益,赚钱效应的体现往往会吸引更多投资人开始关注甚至买入公募基金(尤其是股票型基金), 这种集体买入必然会增加整个市场的资金量。当买的人越来越多,公募基金手中的资金越来越充沛,买入的股票数量也越来越多,股票市场的天平向“供不应求”倾斜,股价开始上涨,直接导致基金的净值(收益率)上升,这是一个较为直观的“资金推动型上涨”原理。目前,凭借疫情砸出来的股市低点,我们正有机会迎来一轮“资金推动型”上涨。因此,投资公募基金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
  从操作的角度,每位投资者可结合自身投资经验的深浅,来选择相应的公募基金品种。经验较少的投资者,最稳健的投资方式应是购买指数型基金。对于稍有基金投資经验的投资者而言,选择股票型或混合型基金较为理想。如果具有较为丰富的基金投资经验,可选择分级基金中的B份额(杠杆份额)。
  从常理讲,基金应是一种长期投资,投资周期应在几年以上,但考虑到A股市场目前并不算十分成熟,牛短熊长仍是常态,因此建议投资人事先设定好一个投资目标,例如手中的基金收益率如果能够达到50%,无论对后市是否乐观,都可考虑逐步减持,落袋为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936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