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经济分类科目模式下国库管理内部控制机制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资金预算体制,实施科学合理的预算体制管理,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改革,是确保国库资金管理的重要方式。国库资金管理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文章叙述了经济分类科目模式下国库管理内部控制的基本模式,分析了国库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经济分类科目模式下如何加强国库管理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经济分类;国库资金管理;预算体制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20.15.034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变革,我国的经济体制为了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发生了改革,各级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国库的单一账户、资金收支和国库现金管理进行深入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国库管理的现代化进程,有效地解决了国库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进一步规划我国中央等各级相关部门的国库资金管理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1]
  1 经济分类科目改革下国库管理内部控制模式
  对于政府的收支科目分类而言,主要是建立在政府收支活动体制之上,它是各个部门预算和编制、执行的关键模式。一般情况下,内部包含收入经济的分类科目、支出经济的分类科目。收入经济的分类科目主要是显著地反映政府等相关部门机构的不同职责;支出经济的分类科目主要是有效地表明政府等相关部门的经济业务支出。[2]在2017年,我国部分地区的政府收支经济分类科目发生了实质性的变革,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预算管理模式,在经济不断地发展进程中为了强化财务资金管理的内部支付控制方式,全面地贯彻落实政府收支经济的建设需求,需要切实加强对国库管理的内部控制。
  2 经济分类科目改革下国库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机构人员建设缓慢,国库履职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国库管理人员短缺,兼职现象较为严重,若国库管理中的重要岗位存在离岗现象,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制度执行的空白和虚设。对于目前的国库基层管理人员而言,如国库系统管理员,他们一般在国库管理的操作系统中拥有较大的权限,同时担负着不同的角色,这样就容易发生违规操作。
  对于经济分类科目改革下国库管理而言,其存在机构人员建设缓慢,国库履职能力不足的现状,国库业务在管理过程中将融合财务、税务及法律为一体的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国库管理工作也得到了重大升级,部分国库管理工作人员由于自身能力不强,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地制约国库管理工作的开展,影响其对资金风险的防控。如基层管理人员工作不扎实、业务操作不熟练、凭证审核工作不到位、安全防控工作不严谨等,都使国库资金管理工作存在极大的风险隐患。
  2.2 制度建设不够健全,制度执行不够严格
  随着财税机制体制的深化改革,国库作为资金管理的首要部门,业务模式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为了有效地应对国库管理业务的需求变革,国库的管理系統也在随着需求而发生较大的变化。其中,对于国库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风险防控管理问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发现问题要及时地解决问题,将存在的问题及时地整理归纳,做好总结工作。但由于目前部分国库管理工作存在制度建设不够健全,制度执行不够严格的现状,如科技的发展带动管理的创新,对于国库管理中的业务风险点,现存制度更新不够及时,当相关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或操作不当时,将会频发。
  2.3 监督时效较为滞后,监督方式较为单一
  目前对于国库风险监督工作而言,其主要是对国库管理进行事后监督,未能及时有效地进行事前防控和事中监管,造成资金纠纷事件频发。国库风险的事后监督工作主要是通过对前端业务进行复核,从而能够发现操作过程中存在的纰漏。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事后监督最早是在事件发生的次日才能对前日的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不能够在第一时间对事件进行管控,造成事件处理的延迟。
  在此过程中,由于事后监督的方式大部分主要是采用人工核对,工作极其烦琐和复杂,工作效率不高,不能有效地对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管控。在对国库资金进行事后监督时,合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核查会计凭证、账表和登记簿等相关资料的齐全程度,资金数目是否准确、管理人员的操作流程是否符合规章制度等。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金融风险日益加剧,人为的案件以及多人联合作案的事件将会频发。
  3 经济分类科目改革下国库管理的应对策略
  3.1 加强国库人员建设,更新风险防范理念
  在经济分类科目改革下国库管理的基本模式,需要加强对国库管理工作的人员建设,切实转化人员管理的传统观念,有效调整国库管理工作的思路。既要在国库管理的实践中重视业务创新,同时还需要重视国库管理的风险防控,通过强化国库管理的政策学习,提高国库资金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国库管理的风险防控意识,需要从以下两点入手。
  3.2 提高目标群体意识
  针对目标群体对普惠金融意识不强的问题,政府应该加大政策宣传使消费群体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和常识,来进行成本收益的计算。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金融知识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我国人民的金融知识水平,才能够真正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同时,金融机构还要依据我国当前的市场环境,定位企业服务目标,并且加大企业的宣传力度。例如,可以通过村镇公示板、流动宣传车、公益广告和引发宣传小手册等方式进行宣传,使人民对普惠金融有正确的认识,从而能够在“振兴乡村”建设中真正利用和发挥普惠金融的作用。
  3.3 加大惠农产品贷款业务
  加大惠农产品的贷款业务,首先就要对产品进行创新,要充分利用现代高新科技对金融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并且对客户进行精准分化,从而推出具有多元化、多层次、多方位的金融产品。全面提升小额现金体现功能,做好转账和信息查询服务,使其更加便利性,以此来满足人们群众对基本金融的需求。另外,在确保风险控制的前提下,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和互联网以及电信运营商的工作范围。利用好我国当前互联网技术和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关系,通过对服务模式的创新增强支付和结算能力,来提高金融服务的功能。同时不断对小额信贷的业务进行创新和控制,促进商业信贷和公益性小额贷的均衡发展,使普惠金融真正惠农。
  4 结论
  我国在“振兴乡村”建设中一直秉承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因地制宜地进行乡村的建设工作。当然在建设的过程中离不开资金的扶持,普惠金融作为一项惠民工程,要真正发挥其作用,就要加强政府的扶持力度,加强普惠金融的服务职能功效,加大惠农产品的研发,来支持和发展“振兴乡村”的建设工作。为乡村构建全面、生态的农村金融体系,满足乡村建设的资金需求。
  参考文献:
  [1]段胜英.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困境与路径分析[J].时代金融,2018(15):22-29.
  [2]王盼盼.河北省青龙县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调研报告[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8.
  [3]王姣,周颖.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发展的共享价值提升研究[J].农业经济,2017(11):106-1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219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