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奶联社”模式:中国奶业发展必由之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素清

  “如果你害他,就让他去养牛。”这是流传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兵州亥乡的坊间顺口溜。据了解,在土左旗奶牛被宰杀或被贱卖的现象极其普遍。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饲料大幅涨价,奶价涨幅却很小,牛价大幅跳水――短短3年缩水达300%,奶农已到了养不起牛的地步,只好忍痛杀牛。当地专家告诉记者,土左旗正在发生的现象基本上反映了全国奶牛养殖的现状。
  奶农不养牛,伤害的不仅是他们的利益,同时也直接威胁到中国奶业的生存空间。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企业放弃鲜奶,选择“还原奶”这种不可持续发展模式,陕西杨凌奶站生鲜奶掺假问题只是揭开了冰山一角。有业内专家发出这样的声音:不要让奶业垮掉再来扶再来救。那么,中国奶业病根在哪里?出路又在何方?
  
  
  “公司+奶农”模式凸现弊端
  
  中国奶业一直以来沿续“公司+奶农”的主体模式,这种模式已暴露出小而散、生产力低、在缺少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下无法普及现代养殖技术等多种弊端,它已无法适应大规模的生产和巨大的市场需求,目前奶业存在的种种问题都可追溯到“公司+奶农”这种模式。
   “ ‘公司+奶农’模式看起来是一种合作组织,实际上双方只是一种买卖关系,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由于农户天然的小而散特性,导致他们根本无法成为市场角力的主体,而我国尚没有建立奶牛饲养的风险基金,市场波动时,奶农的利益很难得到有效保护。”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彭建强坦言。
  “公司+奶农” 模式正在严重伤害着奶农的利益,在此种情形下,大多数奶农选择杀牛、卖牛、不养牛,以谋求其他作为生计,他们的选择将使乳业的源头――鲜奶收集面临“枯竭”,乳制品的安全也将危机重重。
  “我国牛奶生产的集约化程度低,奶牛以散养为主,组织化程度低,牛奶质量难以控制,这增加了出现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可能。” 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卢欣石说。
  近几年,乳业产业进入高速成长期,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公司+奶农” 模式已成为乳业产业做大做强的“瓶颈”。曾获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奶牛营养博士的乔富龙先生,多年从事中国奶业模式的研究并有着亲身实践的经验,他告诉记者:“中国以小而散奶农为主体的奶牛养殖业普遍缺乏配套的奶牛养殖集成技术。奶牛养殖集成技术水平低,不仅导致原料奶质量低劣,且无法开发高端市场,导致直接经济损失每年至少在170亿元以上,由此引发的问题是乳品加工业因缺乏优质奶源无法生产有竞争力的产品,转而在包装、广告和建立销售渠道方面增加巨额成本,商业竞争中的技术创新比重低,增加了消费者负担,并使乳品加工企业利润率下降,处境维艰。”
  
  业内专家指出,如果现阶段我国奶业的生产模式不寻求突破,巨大的乳品潜在市场将无法有效开拓,奶业将陷入恶性循环和低质量增长困境中。
  
  “奶联社”模式机制创新在哪里
  
  “奶联社”模式脱胎于“公司+奶农”模式,它的创新机制和科学理念吻合当下和未来中国奶业发展的大趋势,机制的确立既符合奶农的利益又符合市场的要求。
  何谓“奶联社”模式?创新在哪里?
  “奶联社”模式,简而言之,就是它搭建了技术、管理、现代化设施设备和资金投入平台,吸纳奶农现有奶牛保本入社并获取固定回报,以解决现代奶业发展中处于弱势地位奶农的生存问题。推行“以牛为本、不让牛生活得像猪一样”的集约化生态奶牛养殖模式,提高奶牛生产效率,同时实现产品的优质优价,以体现技术、资金和资源相结合的强大竞争优势。
  “奶联社”模式的创新在于创建一种和谐发展和优势互补的引入资金、技术和管理的资源整合平台的模式;基本原则是“奶农能做好的要留给奶农来做,奶农做不好的各环节在一定时期内由企业来做,最终逐步走向奶农完全合作化和国家整体调控”。
  “奶联社”模式推出后,得到土左旗奶农的广泛认可。在当地颇有知名度的农民――郝老虎闻讯后将10头奶牛全部入社。郝老虎靠在乡里搞建筑发了家,投资约52万元买了35头奶牛,本想大发一笔,不料第二年,饲料价格狂涨,在几天内,贱卖的贱卖,病死的病死,几十万元的投资只剩下不足20万。当他得知,如果把奶牛加入到“奶联社”,每头牛按照估价的20%领取利息,另加20%的本金,5年为期,就将自己所剩的奶牛全部入社。他算了一笔帐:10头奶牛入社一年就可拿到2万元,5年就是10万元,划算又省心。像郝老虎这样选择“以牛入社”的越来越多。
  据了解,内蒙古奶联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个推出“奶联社”模式的公司。它的前身为内蒙古加牛科技有限公司,是由呼和浩特春华水务开发有限公司与奶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于2004年6月共同成立的,短短3年里已投资2000万元,在呼和浩特土左旗兵州亥农业园区建成了“奶联社”千头示范牧场,截止到今年年初已有将近30户奶农、300头奶牛加入了“奶联社”。
  “奶联社”模式让奶农看到了希望,同时将技术、资金、奶牛三方资源进行了整合。当下,这种模式得到了奶农的称赞,专家又是如何评价呢?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刘振邦这样评价到:“‘奶联社’模式是一个很好的模式,它能给奶农大量的优惠,具有发展潜力。西方国家最重要的组织就是农业合作社,它在荷兰占整个乳品加工产值的85%,在美国占45%,在丹麦、瑞典、法国各占60%以上,可以肯定地说,发达国家奶制品市场基本以农业合作社来控制。合作社与私人公司来竞争,才能够达到平衡,才能够对奶农有利。而现在我国奶业正缺少这样的合作社,奶农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证,缺少要价的话语权,缺乏与乳品加工企业平等对话的机制。合作社在一定程度上将成为他们之间的一个纽带,成为奶农利益的重要保障机制与组织。”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贾玉山对“奶联社”模式总结三点:“第一点,‘奶联社’模式是一个新的模式,根据前一段时间的运行,到目前为止是基本可行的。第二点,就是它对于提升奶牛养殖业水平有非常大的作用。第三点,中国奶业这项工程的实施对于推进整个呼和浩特乃至周边地区的奶牛产业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在奶牛养殖处于低谷,必须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奶联社’在这方面作了一次成功的探索,做了好多原本应该是政府做的事情。”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畜牧所研究员邵凯认为:“‘奶联社’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最关键的是通过‘奶联社’能够把奶农有效地组织起来,而且能够让他们的利益得到保证。我国现在缺乏这样一个中间的组织环节,一般都是企业直接对用户,这样就很容易导致价格的混乱,不利于这个产业的发展。”
  实际上,印度奶业发展值得我国借鉴。从上世纪70年代起,印度政府和国际援助共投资约合28亿元人民币来扶持印度奶农合作社的发展,以规避奶农小而散的弊端。同时,国家扶持奶农合作社投资建设了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确保合作社奶农利益的乳品加工,合作社乳品加工不仅得到了自我滚动发展,而且,有效地牵制了私营乳品加工企业对奶农和消费者的过度盘剥。引导奶农合作社以奶牛养殖村为基本单位,民主选举建立立体的工会管理体制,全国由国家奶业发展局作为最高管理机构,奶价由该机够确立,在全国起到很好的宏观调控作用。印度奶业在过去三十多年来逐年持续发展,在人口增加了两倍的前提下,现今人均牛奶占有量翻了一番高达87千克,成为世界第一产奶大国。印度奶业成为奶农致富的产业,乳品产值占其畜牧业总产值的近2/3,印度奶业也从进口走向出口。
  虽然,印度模式不完全适合我国国情,但在奶业刚起步时,应当走跨越式发展模式,利用技术和资金整合现有小而散的奶牛养殖方式,直接迈向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方式。

  
  “奶联社”+“农联社”=健康奶业
  
  “让中国人每人喝杯好奶”是内蒙古奶联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奶联社”模式的初衷。“奶联社”模式做到了“以牛为本”,实现了“不让牛生活得像猪一样”。但这只是完成了一半,让牛吃好是另一半,“农联社”可以做到。
  如果用一个等腰三角形来形容“奶联社”、“农联社”和“生态现代奶业”的关系,“奶联社”和“农联社”是底下的两角,“生态现代奶业”就是最上面的顶角,紧密不可分,发展“生态现代奶业”必须把奶牛养殖和饲料种植有机地结合起来。乔富龙博士介绍到,我国农户拥有土地的使用权,这也是奶农致富的基本条件。为了建立固定的生态饲料基地,本着自愿入社退社、每户一票制的民主管理原则,扶持组织农户建立仅用土地使用权入股的奶农专业化合作组织,称为“农联社”,实现土地的连片规模生态饲料种植和高效农业机械化作业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在“农联社”确立的同时,内蒙古奶联科技有限公司将投资建设集约化的生态奶牛场,也就是“奶联社”,“一半+另一半”才等于健康奶业。
  
  据了解,我国奶牛养殖业之所以问题很多,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缺乏资金、人力和物力,而是缺乏奶牛养殖集成技术。奶牛养殖集成技术是建立在大规模基础之上进行的,小而散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例如,世界公认全株青贮玉米和苜蓿分别是高产奶牛饲料中的“帝王”和“皇后”。在过去几十年我国很多地方政府、企业都在推广全株玉米种植和苜蓿种植,但都没有形成主导产业得以推广应用。为什么?在我国实际情况是在全株青贮玉米品种选择、最佳收获期、收获设备选择、收获方式、运输、青贮窖设计、青贮制作方式、制作时间以及青贮的取用等各环节的技术集成水平很低,所以制作的青贮玉米营养损失高达50%(标准制作营养损失不超过10%)。结果,我国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奶农基本上以饲喂黄贮或干玉米秸作为主要粗饲料。缺乏优质饲料的奶农为了多产奶就会饲喂奶牛大量精饲料,把牛当作猪养必然造成奶牛多病、产奶期短、单产低、淘汰率高、效益差等系列问题。采用饲喂全株玉米青贮比饲喂黄贮可提高产奶量和降低饲喂成本,产生的效益平均在1600元/年/头产奶牛。我国目前奶牛头数高达1300万头,其中成年牛约700万头。如果其中500万头改饲喂黄贮或干玉米秸为优质全株青贮玉米,可增加的收益高达90亿元/年。实际上,我国奶牛业每年因缺乏奶牛养殖集成技术所造成的损失高达数百亿元。
   “我非常赞成‘奶联社’和‘农联社’的循环套作模式,‘农联社’的奶农在不需要额外投入的前提下只要把土地使用权入股就可组织完全自我管理的奶农合作社,连片种植作物可以节约成本,特别是会免费得到‘奶联社’的有机肥生产高附加值的饲草料和其他作物、蔬菜和水果等,由此,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奶联社’有了固定的饲料生产基地,对‘奶联社’养健康牛、产优质奶提供了充足优质的饲料。‘奶联社’把目前缺乏养殖技术承受很大风险的散户奶农中的牛有效地吸纳到‘奶联社’,让奶农不承担任何风险而获取高额的固定回报。这种模式应该得到各级政府的积极扶持,‘奶联社’与‘农联社’的发展应该得到国家惠农资金的支持。” 北京金源投资公司的执行总裁郑乃旭说。
  中国奶业发展注定要走一些弯路,但“奶联社”模式是它的必由之路。“过几年或过几十年,我即使不在这个领域里工作,中国奶业都必将这样走下去,因为我们已无路可走。” 乔富龙博士如是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573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