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农民闲暇生活的困境与出路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海容

   摘 要:农民闲暇是农民群众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闲暇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农民对闲暇生活的需求日益凸显,但目前中国农村闲暇生活还存在休闲设施匮乏、休闲内容单一等困境,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即是农村公共生活的匮乏。重建农村公共生活是解决农村闲暇生活不足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中国农民;闲暇生活;困境;公共生活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4-0054-03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何度过闲暇生活越来越引起理论界的关注,国内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研究,但大多数学者侧重于城市居民的闲暇生活以及小城镇居民的闲暇生活方面,或者是以整个社会的闲暇生活为研究对象,研究农村地区农民闲暇生活的文献却寥寥无几,即便是在一些关于农村生活方式的研究中,闲暇生活方式也只是被简单提及或作一些泛泛地描述性介绍,缺乏系统和深入的探讨。随着农村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闲暇时间将进一步增多,农民休闲也将日益变得活跃。作为农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闲暇生活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生活质量,影响到整个农村社会的繁荣和安定。因此,研究新时期的农民闲暇生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农民闲暇生活的主要变化
   (一)农民闲暇生活的概念
   农民闲暇是指农民除去生产经营时间和满足生理需要、家务劳动等生活必要时间的支出外,所剩余的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马正幼,2007),此外还包括闲暇活动、农民对闲暇生活的主观感受以及闲暇消费等方面。
   (二)中国农民闲暇生活的主要变化
   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农民的产业结构、耕作方式和劳动空间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当前中国农民的闲暇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多层面复杂深刻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农民闲暇时间增多。法国闲暇社会学家杜玛泽迪耶认为,个体从庞大的社会体制中获得更多的自由及其技术的进步都会使闲暇在数量上增长;法国社会学家孔德、政治与哲学评论家蒲鲁东等人也提出科技进步使人们获得更多的闲暇(田翠琴、齐心,2005)。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人们用较少的时间创造更多的财富,这样农民为满足生存所花费的劳动时间大大减少,个人拥有的“不被直接生产劳动所吸收,而是用于娱乐和休息,为自由活动和发展开辟广阔天地”的闲暇时间更多。此外,农民收入不断提高使农民有条件改善家庭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多的现代家用电器开始进入农民家庭,家用电器的使用大大缩短了农民的家务劳动时间,使农民获得了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2.闲暇价值观变迁。闲暇价值观,是闲暇生活主体――人或人群对闲暇生活意义的一种价值判断。在保守封闭的传统农村社会,农民普遍认为所谓闲暇就是“玩”,甚至认为是对劳动的逃避和拒斥,人们宁愿起早贪黑把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消磨在低效的土地劳作上,也不会挤出时间来进行“自由”活动,在他们看来,闲暇就是懒惰,把时间和钱财用于休息、娱乐等方面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好吃懒做的表现,是浪费和无聊之举。传统农村社会的农民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观念上都是排斥闲暇的。随着改革不断深入,人们的价值观念逐渐发生变化,农民对闲暇的观念态度也在逐渐转移。大部分农民对闲暇持宽容积极态度,闲暇的地位和价值逐渐得到农民的认同。农民的闲暇意识不断增强,闲暇主体性不断凸显。
   3.农民闲暇消费增加。随着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也持续增加,农民消费支出正在由生存消费向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转移,农民用于闲暇消费的支出也在相应增加,大多数农民有能力将消费用于闲暇上。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知道,当前中国农民的闲暇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迁,这种变迁所导致的最直接结果就是农民对闲暇娱乐的强烈追求,尤其是对那些富裕的有能力又“有闲”的农民来说,他们急切需要寻求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来满足自己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提高自己的生活品位。但是,从目前中国广大农村地区闲暇生活状况来看,农民对闲暇的强烈需求不但无法得到满足,甚至已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农民的闲暇需求与农村闲暇生活不足的矛盾开始凸显。
   二、中国农民闲暇生活中存在的困境
   (一)中国农民闲暇生活存在的困境
   农民闲暇时间增多,闲暇观念的转变以及闲暇消费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农民开始追求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的生活方式,特别是精力旺盛、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年轻一代农民,他们向往丰富多彩的娱乐性活动以填补空闲的无聊。然而目前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农民休闲还极端滞后。
   1.农村公共休闲设施匮乏。传统公共娱乐场所或设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有的地方甚至闲置不用,而电影院、录像厅、体育健身场所、图书馆等现代公共娱乐设施在农村中则基本没有。
   2.农民闲暇封闭内向,疏于与外界交往。农民日常闲暇活动多以家庭为活动空间,最大范围也只是扩展到同族而居的家族村落,活动方式以家庭或家族的自娱自乐为主。或居家休息,或老年人向年轻人言传身教生产和生活经验,或村庄内的走亲访友,这些行为均表现出一种内倾性。它重单纯的家族联系,轻广泛的社会交往;重地缘、血缘的族内认同,轻学缘、业缘的异族沟通。同时,在活动对象上,许多农民也往往以血缘、亲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确定,而不是以学缘、业缘关系来确定,活动交往对象不具有向外横向扩张的特点。这种闲暇生活模式缺乏开拓性,交往面较窄,并且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3.闲暇活动单一,无法满足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各类农民群体对闲暇的需求。尽管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全球化与现代性对农村不断渗透,但是,由于受到自然和社会条件以及自身素质的限制和影响,农村地区的闲暇活动仍然以传统性的闲聊、打牌为主,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闲暇生活大同小异,多样化的适合不同农民群体的闲暇生活模式严重缺乏,看电影、文艺演出,唱卡拉OK,跳现代舞,玩桌球,读书和看报等现代闲暇生活方式并没有成为农民闲暇的主流。
   4.闲暇内容单一粗俗。看电视成了最常见的休闲生活,不看电视的从事玩纸牌、打麻将等“赌博”活动,低级庸俗的报刊垃圾、音像垃圾、演出垃圾充斥农民闲暇时间。这种现状既不利于科学文明生活方式的普及,又易诱发家庭及邻里不和,扰乱农村社会秩序,甚至破坏整个农村共同体的安定和谐。而且,这种愚昧低级的闲暇生活还影响着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5.闲暇活动主要表现在消遣娱乐和社交方面,其中以消遣娱乐活动最为典型。闲暇作为一个活动范畴,包括“一系列在尽到职业、家庭和社会职责之后,让自由意志得以尽情发挥的事情,它可以是休息,可以是自娱,可以是非功利性地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也可以是对社会活动的主动参与”(夏国锋,2007)。相应地,我们把闲暇活动分为消遣娱乐型活动和提高素质型活动。前者包括看电视、走亲戚、聊天、打牌下棋等,后者包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参加社会活动、从事艺术和科学创造活动等。这两种活动在人们的闲暇生活中相辅相成,前者具有补偿、恢复体力和精力等功能,后者对个性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从目前来看,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闲暇活动大都是纯娱乐和观赏性的活动,如打牌、下棋、闲聊、看电视等。农民们对于提高素质型活动参与较少,业余科技活动则几乎没有。

   总之,在当前中国的农村,农民休闲活动单调、整体格调和品位不高,缺乏科技文化内涵,无法满足农民对娱乐多样化和丰富性的需求。此外,一些比较落后的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几近空白,农民对公共休闲娱乐设施非常不满意。
   (二)原因及其影响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困境呢?随着农村生产力不断提高,闲暇已成为农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农民对闲暇的强烈需求与当前广大农村地区闲暇生活缺失存在严重的“堕距”,这种“堕距”背后的深层逻辑即是农村公共生活的缺失。农村改革的日益深入以及全球化和现代性对农村的入侵,引起了农民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农村公共生活日趋式微。
   在传统农村社会,传统的宗教活动、仪式活动、节日庆典等公共活动异常兴盛,农民在有闲时间里往往通过这种公共活动的参与度过自己的闲暇时间。但是,随着近些年村民经济收入的增长,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私人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而公共生活却日益衰败。无论是在政治参与、公共物品分配,还是文化休闲等方面,村庄的公共生活都大大衰退。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闲余时间的增多,乡村社会生活日益表现出严重的“城市化”倾向,即农民对城市化生活方式的选择。当乡村社会无法为农民提供与城市生活所相应的公共场所或娱乐设施时,农民更多的选择在家里消磨时光,或看电视,或睡觉,甚至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因不知如何宣泄自己旺盛的精力,在百无聊赖中将大量的时间消耗在赌博等低俗的活动上。
   农村公共生活缺失导致农民闲暇生活严重不足,农民无奈地将大量的剩余时间消磨在看电视或麻将桌上。确实,电视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农村民众精神文化生活缺失的补充,然而,电视却是一种典型的消解文化公共性的娱乐方式。在表面上看,一个热播的电视节目有可能同时拥有成千上万甚至数以亿计(比如央视的春节晚会)的观众,但这些同时在观看节目的观众是以分散的形式存在的,换言之,观众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不存在,因此他们并不能因分享同一种情感而形成一个文化意义上的共同体;而麻将更是一种因为相互之间必须以通过剥夺对方的财产以获利的活动,虽然这无疑是一种集体性的娱乐但却同样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性,而且,麻将桌上始终存续其中的特殊的利益冲突,无疑会对公共性构成持续的威胁。可见,农民的这种闲暇生活状态正日益消解农村的公共性,使得原本就具有浓厚内倾性的村民生活更加区隔化、疏离化,结果导致的是村民集体行动的困境,即集体行动能力的弱化和村庄社区公共物品供给的缺乏。由于公共生活缺乏,农村社区成员之间的凝聚力正日益减弱,乡村社区对村民的吸引力逐渐下降,更多的年轻人都希望外出,不愿生活在祖辈们长期生活的村庄里。这种情况下,将有可能导致村落共同体的解体。
   结论
   农民对闲暇的强烈需求与农村闲暇生活匮乏的矛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公共生活由传统向现代嬗变过程中的遭遇,换言之,农民闲暇生活不足是农村公共生活严重匮乏的一个面相。我们知道,公共休闲活动,有助于培养农民的集体合作观念和行为活动方式,增强农民的集体归属感和认同感,使农民群体更团结,更具凝聚力。因此,在当前农民的闲暇需求与农村闲暇生活不足的矛盾凸显的情况下,重建农村公共生活将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举措。但是什么样的公共生活才有助于满足农民的闲暇需求呢?答案是:有机的、良性的公共生活。那么,有机的公共生活又是一种什么形态的公共生活?如何重构这种有机的公共生活呢?这都有待我们作进一步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马正幼.中国农民的闲暇生活现状与改善对策――基于闲暇阅读的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07,(19).
  [2] 田翠琴,齐心.农民闲暇[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 谷中原,余成普.山区农民闲暇生活方式的实证研究――以大别山区一行政村为例[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28-35.
  [4] 游俊,龙先琼.湘西农民闲暇生活方式变革的文化审视[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52-56.
  [5] 夏国锋.乡村社会公共生活的变迁――基于鲁西南夏村的考察[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 库,2007.
  
  The Analyse of the Dilemma and Solution of Leisure Life of the Chinese Peasants
  
  LIU Hai-rong
  (The Department of Tourism Management,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Guangzhou 511483,China)
  Abstract:The leisure of the peasan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life style of the peasants.The leisure life style of the peasants haved changed greatly since reforming and opening,and the demand of the leisure of the peasant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But leisure life of the peasants has appeared dilemma at present which leisure facilities are scarce and leisure content is single.the deep reason of this phenomenon is the lack of rural public life.So reconstruction of rural public life is of great necessity in order to solve the shortage of rural leisure life.
  Key words:Chinese peasants;leisure life;dilemma;public life[责任编辑 吴高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16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