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钢琴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龙

  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人们在过上充裕的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就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生活以及精神文化层面的消费,于是,在中国出现了“钢琴热”。而面向新世纪,中国教育界提出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1世纪是一个文化愈发开放与多元的世纪、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潮流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学习音乐,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学钢琴。在我校,钢琴又是学生的必修课程,而且也是一名幼儿教师不可缺少的职业技能。
  但学习钢琴也的确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这是一个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点滴积累的的过程。长期以来,我作为一名学生在学习钢琴中品味感受着这份苦于甜;与此同时,我也积极地投身于社会实践中,这些年利用业余时间,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做了一些家教,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作为教师,我越发深刻地体会到:对于初学钢琴的学生来说,对其学习钢琴兴趣的引发,是学好钢琴的首要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能力的源泉”,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之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学习,犹如能源与之发动机,是一种促使其不断进取的动力,因此我认为,兴趣是学生学好钢琴的一个关键,是使教学效果取得事半功倍的一个有效途径。
  在这里,对学生学习钢琴兴趣的产生,以及怎样培养及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谈一下我的感悟。
  一、兴趣及其产生
  “兴趣”是一个既简单但又复杂的问题。所谓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其基础是生活的需要。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学习音乐、学习钢琴的兴趣属于精神需要。兴趣是大脑皮层兴奋性增高的结果。由于大脑皮层有着较高的兴奋性,因此对于外界刺激的感受和反应就就比较强和迅速。于是,人们从事有兴趣的活动会比较积极,效果会比较好;反之,则不然。
  学生对钢琴兴趣的产生,我认为有两种。一种是自发的,也就是其自身对某些事物比较感兴趣、倾向性较强,这是一种客观的行为,在钢琴学习中即学生对钢琴本身及其所发出的声响的兴趣。另一种就是后天需要培养的,只要创造出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与气氛,并提供良好的音乐教育及指导,这种兴趣是可以能培养出的,即学生对演奏钢琴的兴趣。
  兴趣的发展又有着不同的程度,最初的兴趣,尤其对于学生来说,属于“有趣”。钢琴,对于学前期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是比较容易产生自发的兴趣的:开始时,也许是学生对眼前的这个“庞然大物”――钢琴的一种好奇心,于是乎便又“按”了几下琴键,又对其高低不同的奇异声响产生最直接的兴趣,而这也许只是觉得新奇好玩。可是也可能当他第二次在看到钢琴时,这种新奇感就没有了,觉得“不好玩”了,于是也就对钢琴不感兴趣了,这也正是为什么有些学生在学了一段时间后,就不想学了的原因(当然,如果是一个有天赋的学生,那就另当别论了)。由此可见,这种学生对钢琴本身的自发产生的直接兴趣并不十分专一,也不是非常稳定,很可能只是暂时性的。随着心理的发展,兴趣从“有趣”水平发展为“乐趣”。这时的兴趣已然分化,即是从对钢琴本身的兴趣发展对演奏钢琴产生乐趣。这时的兴趣就比较专一和稳定,把艰苦的学琴过程视为一种乐事。
  二、兴趣的培养与保持
  学习钢琴,如果能每时每刻都自发地保持一种很强烈地兴趣及愿望,这当然是最理想的状态,然而理想的事情往往不是普遍的的情形。在培养学生学习钢琴兴趣的过程中,我认为三方面的立足点,即教师、学生及班主任是缺一不可的。在整个钢琴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最为活跃、最积极的因素,而班主任作为其纽带,作用也不容忽视;只有将教师、学生、班主任三者密切配合、紧密联系,学生学习钢琴兴趣的培养与引导才能成为现实,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1、教师的语言
  教师的语言对于儿童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人,学生是被传授的对象,两者需要沟通与合作,其桥梁便是语言。教师的语言能力是与学生相互沟通的关键。这里的语言能力,并不是指“口若悬河”、“引经据典”。教师应尽可能地把自己所要表答的内容,要求学生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全都能听懂的,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语言,从而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所以,教师的语言应该清楚而有条理,幽默风趣,语速要慢,语调要抑扬顿挫。总之,要能使学生听清听懂老师的话语,并尽可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
  学生主要是以直观表象的形式来认识外界事物,这种直观形象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凭借具体的形象的联想来进行的,而不是对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关系的理解,即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认识事物。因此,在实际的学习中,应尽量将那些概念知识比喻成他们生活中的熟悉的实物,进行一种形象的类比,这样有助于理解。是通过生活中他们知道的,甚至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来学习理解那些概念时,他们的学习兴趣会大大增强。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实物概念,并对那些概念用直观形象不断的支持和强化,易于理解并产生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丰富多采的示范演奏
  教师的示范演奏,对于学生学琴有着及其重用的启发引导作用。事实证明,学生亲身观摩要比听音响资料效果更好,理解领会得比教师单单用口诉要好,也感兴趣得多。对于给学生所学内容,不但要熟练地范奏全曲外,还要着重对其重点及难点进行示范,把“用琴说话”、“用琴授课”的方式贯穿与教学中。对于一首曲子的音乐情感和内涵,有时可能用很多口舌去跟儿童解释,他们也还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可如果教师用琴声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加以描绘、表达出来,再加上少许的注释,学生常常能很快领会老师的意图和曲子所表现的内容,这样的授课方式不仅生动、有趣,而且也能让琴童更好的理解感悟音乐。除了要示范教学内容外,还要多演奏一些通俗好听的乐曲和学生喜欢的儿歌,歌曲等,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及音乐素质。有一个学生,由于我常常弹一些轻快活泼的儿歌给他听,一次他很兴奋地唱起了他刚刚在音乐课学会内容,并问我自己能弹吗,我鼓励他说当然可以。我把那首儿歌配上简单的伴奏,教给他弹,他很高兴。可见,从他听我弹奏,到自己想弹并努力地去实现这一过程,不但锻炼了意志,并大大增强了用钢琴弹奏音乐,表现音乐的热情。由此可见,教师多示范、演奏,用琴说话”,这种视觉和听觉的综合作用使得所教的音乐“形象化”、“简单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强化激励
  在适当的时候给人予表扬和鼓励可以得到比用斥责、批评和讽刺更突出的效用,尤其是对孩子。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支持并经常鼓励他的学生。每当学生有了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进步,我们也要及时给予肯定、赞扬、引导、鼓励,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向新目标奋斗的动力。
  另外,“榜样激励法”也是克服学生厌倦心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利用学生的向师性,老师做的到的,学生好模仿。练琴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体特点,选取适当内容,多作示范演奏。分层次要求,用和蔼的态度,灵活的方法循循善诱,使其以老师为榜样把学习落实到行动上,帮助其克服畏惧及厌倦心理,鼓起上进信心,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尽管有时由于初学,有些学生一时还掌握不好,达不到要求,但不要急于求成,只要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通过较长时间的磨练,加上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耐心教诲,一定能学到技能,取得成果。
  我想,许多学生都是具有很好的乐感,对钢琴是充满兴趣和向往的,这颗心的种子是非常可贵的,作为他们的老师一定要尽心保护它们,发展它们,而不是扼杀。让我们用音乐来浇灌这些幼小的嫩芽,让美妙的音符真正在他们心中绽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49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