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传统民居与现代绿色建筑体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建锋 周 颖

  传统民居,是我国建筑大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有的建筑形式。其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因素影响的综合反映。
  
  一、传统民居在现代绿色建筑体系研究中的借鉴作用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建筑的发展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自然生态、建筑技术角度了解、认识其优秀特征和经验,并对北实质加以提炼,对绿色建筑体系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在布局上因地制宜,节约用地。传统民居都注重利用自然条件,结合地势,与自然和谐相宜。其次,在建筑技术与构造、空间设计、平面布局上节约能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传统民居中的许多自然空调通风措施,顺应自然、自动调节,非常值得总结与借鉴。南方民居多房间进深大,厅宽且高,门与窗、窗与窗尽可能对齐,形成“穿堂风”,使空气对流而传走热量。民居一般都采用檐门伸出或遮阳处理,利用建筑物的阴影,减少因太阳直射而引起的热量上升。有时还设回廊,形成凉爽区;南方民居内部、房间之间,采用活动式屏门、隔扇,使内部空间开敞、通透,利于空气流通。南方民居多采用天井、厅堂、通廊与侧庭院相结合的布局方式组织通风。天井既是引风口,又是出风口。风从天井吹向厅堂,进入通道,从后天井或侧庭院回归自然。以上方面既自然凋节了小气候,又不耗能,不产生污染,这是现代人工空调技术无法做到的。
  总之,传统民居形式中有很多与绿色的建筑体系相一致的思想、技术及手法,能很好地达到节能与保护环境的目的。他们应从传统文化遗产和生态学思想中发掘其永恒内核。
  
  二、现代绿色建筑体系对传统民居的充实与提高
  
  如前所述,传统民居有很多在创造绿色建筑的方法与技术上的成功之处。但另一方面,由于受客观条件所限(如经济、观念、科技水平等),同时也存在着大量问题。如窑洞夏季多潮湿,通风不好;北方民居多以烧煤取暖,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民居居住条件大多不尽人意。
  所谓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如空调技术)应用于建筑,一般都有耗能大、污染环境的特点。当今社会、时代在前进,生活方式在改变,科技的发展也远非过去所能比拟,这为完善民居的“绿色”形态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挖掘传统民居的“绿色”本质,使传统民居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注入新的“血液”,对传统民居进行充实与提高,使其产生新的生命力。
  结合现代技术,使传统民居中的自然空调技术与手法更加发扬光大,节约空调能耗。生土建筑(如窑洞)充分利用了地下土壤热容量大而恒温的性能。我们应在此基础上研究土壤蓄能(地冷、地热能)的利用技术(埋管技术、地道风利用技术)。传统民居中很多绿化方法,防止夏季过热,调节小气候,达到了自然空调的效果。我们可考虑利用生物技术,使立体绿化(底层庭院、各层平台、屋顶种植、温室、墙面)技术结合自然条件和气候特征更加完善,容易实现。传统民居中的穿堂风、内天井,四合院等空间布局处理手法,自动调节室内气候,应注意加以借鉴。
  
  三、将传统民居纳入现代绿色建筑体系
  
  (一)注意绿色建筑技术的适宜性、实用化
  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应该是经济实用的建筑。民居的形成往往受当地经济、材料、环境、资源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绿色建筑技术,要着眼于实用化,依其使用条件,进行多因素综合优化分析。所谓实用性,即在技术先进的同时,适应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条件,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需求,使用方便,简单可靠,技术完备成熟,易于推广、施工、管理、维修的,符合低投入高综合效益原则、适应性绿色技术最优化综合应用原则。如在利用地能的埋管技术上,应考虑管道老化,方便经济更换维修等问题。太阳能本身是一种无偿的资源,对其利用的设备也应是经济的。对窑洞的改造,应注意到它有着明显的易施工,价格低廉的特点。如果将其改成大量使用混凝土柱板,在混凝土板上再覆盖厚厚的黄土种植层,大大地提高了板的承载要求(还要考虑种植层中水的荷载),造价和施工难度将大幅提高,偏离了窑洞本身的涵义。这种技术是否妥当值得研究。
  (二)注意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传统民居有着特有的艺术形式,这与人们的审美情趣是一致的。在利用现代绿色建筑技术对其加以改造完善时,切忌面目全非,创造出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我们应将技术与艺术有机融合,协调统一,保持文化、历史、形象的延续性。如改造窑洞,应使人们感受居住更舒适,但还是祖祖辈辈居住过的、感觉亲切的窑洞。
  (三)强调多学科的合作,完善和提高的途径应是多样的
  单一学科的研究是有局限性的。只有社会、历史、生态、技术等多学科协助同步,发展才能达到整体和谐。这其中,建筑技术的研究是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建筑设计是最终的综合反映,我们应把其无穷无尽的自然方法提取出来与现代结合,减少人工化环境,强调设计回归自然。
  (四)不能只凭主观构想,还要满足客观情况
  应该接触社会,深入现实,多进行实地调查访问,征求使用者意见,取得第一手资料,使研究的基础更扎实。
  如前所述,传统民居发展至今受各种因素影响。时代在发展,生活内容在改变,技术水平在提高。我们不能忽视这种变化,采取静态思维逻辑,因为已对传统形式习惯了而认为它是最佳的,不需再提高,而看不到问题。另一方面,发现了问题,在解决过程中,肯定会和传统的观念、习惯发生碰撞,开始可能难于接受。在此情况下,只要我们认为它是符合时代发展、符合绿色建筑体系思想的,就应坚持下去,并加以推广,找到“现代”与“历史”的平衡点。由不被认可到最终完善与被认可,这是一个相当长的、反复的过程,也正是“绿色”的生命力的体现――创造“新”形式。
  (作者单位:大庆市城建开发设计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19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