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预防财务风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秀芳

  摘要:财务风险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企业在不能完全消除财务风险的情况下,如何做好预防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透过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分析导致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有利的措施来预防财务风险的产生。
  关键词:财务风险;预防,运营
  
  从各大企业的发展轨迹中我们不难看出,运行发展良好的企业往往在认识和如何预防财务风险方面有着严密的措施,而发展不好,甚至走向倒闭的企业,像拥有150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就是因为没有很好的做到预防财务风险,就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下倒闭了,成为全球金融危机的一个导火索。
  
  一、财务风险概述
  
  1.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在公司的日常运营过程中,如果存在像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等财务问题就很有可能导致公司预期收益下降,丧失偿债能力等一系列财务风险。这些财务风险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丧失偿债能力。企业在负债经营的情况下,都是以按期付息、到期还本为前提的,如果企业的投资不能按期收回,或者不能取得预期的收益,企业就必将要面临无力偿债的风险。轻则造成企业资金紧张,影响企业信誉,重则就可能直接导致企业倒闭。二是利率增长风险。企业在负债经营期问,由于外部的一些原因导致银行贷款利率增长,这就直接导致了企业运营资金成本的增加,降低了企业运营的预期收益。三是再筹资金风险,企业负债比率的加大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负债筹资的能力。
  2.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经济主体自身的复杂性再加上经济运行环境的复杂性,必将导致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也是非常负债的。除了企业自身可能存在的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缺乏有力的监督体系这一些主要的内因以外,像国际的总体经济环境、供求关系的变化、不稳定的市场价格、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外部环境也是导致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1)企业自身财务结构不合理,财务关系不明。这是导致产生财务风险的最主要的原因。企业在整个的管理和运行过程中,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和企业之间如果存在利益分配、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监督不到位、权利和责任混乱的情况,就会造成企业整个的财务混乱,导致企业资金的使用率降低,更有可能造成资金的严重流失,企业资金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由于是内部决策层出现的问题,使得整个企业均处在这种财务风险之中,一旦危机产生,一般都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2)财务决策失误。这是导致产生财务风险的最为直接的原因。如果企业决策层在做出财务决策的时候,无法掌握充分的真实的信息,没有做到根据市场整体环境的情况做出客观的判断,就很有可能使得企业决策者在做出财务决策的时候带有明显的主观性,直接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还有就是,如果决策者做出了无法预期运行环境的财务决策,就很有可能导致投资项目无法得到预期的投资收益,使企业资金链断裂,给企业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
  (3)财务人员财务风险意识不强。企业财务运行的直接参与者就是企业的财务人员,作为财务专业人员,如果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对于财务风险的意识不强,就很难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发现决策者没有发现的财务风险,而企业需要财务专业人才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希望财务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在企业决策层做出财务决策的时候给予专业性的建议,以帮助企业尽量规避掉这些财务风险。企业财务人员如果在这方面存在问题的话,对于企业来说就缺少了一道保护企业健康发展的屏障,很有可能使得企业处于严重的财务风险之中而不自知。
  (4)外部宏观环境复杂。企业发展是处于一个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中的,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变动,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国际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整个市场的不稳定性都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财务风险。而这些不稳定因素是存在于企业外部的,是企业所无法控制的,所以一且企业无法做到防微杜渐,预先对这些不稳定因素做出有效的财务预防措施,就很有可能出现外部环境一变动企业就毫无招架之力。外部环境的这些不稳定因素也是企业需要重点面对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怎样预防财务风险
  
  1.怎样正确认识财务风险
  想要及时有效地预防财务风险,首先第一点要做到的就是正确地认识财务风险。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获取资金收益,而财务风险则是伴随着收益一并存在的客观现象,是不确定和无法准确预测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就使得企业的运营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在经营过程中要面对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一般情况下,收益和风险的大小都是成正比的。收益越大,相对来说企业所要面对的风险也越大,投资失败的可能性也会增加。企业经营者不能一味的盲目追求资金收益而完全不顾及财务风险,也不能因为惧怕财务风险而在企业经营中畏首侵尾,这两种极端都是不可取的。由于不想冒风险而采取保守的经营策略,并不能保证企业的稳定和安全。企业经营者如果只想着保持现状,采取消极保守的发展策略,那么这种做法本身就隐藏着极大的风险。在现今的市场竞争中,不进则退,不积极进取,得到的结果必然就是被市场所淘汰。所以企业经营者必须调整好自身的观念和想法,理智而机智地应对财务风险。
  2.调整企业财务结构,明确财务关系,加强财务监管
  财务运行是整个企业发展的核心部分,企业经营者在思想上就要高度重视财务工作,要由几名企业高层共同组成日常财务工作的领导小组。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财务运行关系,协调好各部门与企业之间的财务运行情况,从整体上调整好企业的财务结构,要形成一个能及时做出反应的企业财务机制。同时也要做好企业财务的监督体系,以便决策者能够及时有效的掌握企业整个的财务运行情况,不至于在出现重大的财务风险的时候,企业决策者还浑然不自知。合理的企业财务结构,明确的企业财务关系,严密的企业财务监管体系,就能保证企业在基本的运营过程中不会由于自身的缺陷而导致重大财务危机的产生。
  3.引进专业人才,增强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
  由于财务工作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专业的财务人员也成为了各大企业争相招聘的人才。专业的财务人员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处理好日常的财务工作,而且能够在企业决策者在做出财务决策的时候提供专业性的建议,先于决策者发现企业运行过程中所隐藏着的财务风险,并提早做出应对措施。所以,引进财务方面的专业性人才是预防企业财务风险一个有效的方法。企业还应该重视加强企业整体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只有整体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才能在日常的财务工作中尽量地规避掉财务风险,保障企业的运营安全。
  4.提高财务决策科学化水平
  大企业在做出财务决策的时候可能会有企业高层甚至是董事会的共同参与决策,这种形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财务决策风险,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虽然人多的时候意见比较难以统一,但是多数的意见也可以最大可能的避免财务风险。反而小企业在做出财务决策的时候,往往就由企业经营者一人或者为数不多的几个人直接决定了,这种家长式的决策模式往往就很容易让企业陷入财务风险之中,毕竟少数人的意见有时候会产出偏离和误导。所以要尽量地做到对决策层进行科学化的提升,以防止由于决策者的错误决策而直接导致企业陷入财务风险之中。
  5.时刻关注经营环境的变化
  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都是瞬息万变的,企业经营者要在企业中设置专门的信息搜集分析部门,以时刻关注国家的法律法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化,从这些变化中分析出有利和有害的信息,帮助企业能够及时地掌握环境动态,对由外部环境产生不可控制的财务风险及时的做出应对措施。
  
  三、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的经济发展融入到了全球一体化进程中,中国企业整个的发展环境和运行情况都变得越来越复杂,所要面临的发展风险也越来越多,而财务风险则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最为严重,直接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一个问题。这需要广大财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参考文献:
  [1]张友棠:财务预警警兆识别系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06):98
  [2]余丛国:我国企业预警研究理论综述[J],预测,2005,(02):25
  [3]刘凡玲:企业财务风险认识与控制[J],特区经济,2006,(12):36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948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