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平

   摘 要: 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但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缺乏正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和必要的桥梁和信托等原因,从总体上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还很不普遍。为此,必须树立心理健康理念,积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和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水平和教育能力,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尊重”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
   关键词: 健康教育; 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4-0114-02
  
   当今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但由于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因此,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尽管当前教育界和整个社会呼吁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但从总体上看,这项工作开展得还很不普遍,甚至在一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冷落。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
  
   1.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主要表现为将心理健康教育简单等同于心理咨询。鉴于心理问题的严重性,不少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室,这在学校中也是必要的,但是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它不能代替学校中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有的学校虽然也请心理学专家来校作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报告,但心理障碍不是听一两次报告就能疏导,同时专题报告也不能面面俱到,故收效不大,流于形式。因此,必须摒弃传统旧的教育人才观和旧的习惯思维模式,强调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放眼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树立起现代化的教育思想理念,关注包括人的心理素质在内的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
  
   2.缺乏正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师范院校重点培养各学科各专业的教师,而不重视心理学专业教师的培养。即使是各学科各专业都开设有心理学这门课程,但学生也不重视研究心理学理论,致使中小学校受过专业训练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奇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般由班主任组织实施,由于班主任水平不同,加之班务繁忙,所以心理健康教育一般只是流于形式,得不到实实在在的实施。
  
   3.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必要的桥梁和信托。学校只重视学科课程,不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致使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和相对固定的系统的内容,也缺乏固定的时间保证和研究检测的手段,就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疏导。因此,教师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教法的研究,师生也无法操作,心理教育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或成为一种时髦的口号。因此,实施心理健康素质教育,不仅涉及各科教学等诸方面的改革,而且必然涉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立,并以此为中介和桥梁,能有力地推动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心理专家分析结果显示,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期,如果发生心理问题,也是最容易纠正的时期。因此,要正视和解决困扰学生的心理问题,就必须注重加强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树立心理健康理念,积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让家长和学生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消除心理有“病”的孩子才需要心理医生的辅导与帮助的错误看法。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同时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2.加强和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水平和教育能力。如前所述,由于中小学校受过专业训练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奇缺,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势必影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此,加强和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水平和教育能力就显得刻不容缓。各级教学主管部门要加大政策和资金的保障和投入力度,通过培训进修等多种途径,迅速改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现状,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尊重”教育。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同时,要大力提倡“尊重”教育。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身的人格与尊严。作为教师而言,始终要以平和的心态、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改变板着面孔听不得不同意见的习惯,让学生在一种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对学生的质疑,也应该多鼓励,多肯定,不搞“一好遮百丑”,而应“不拘一格育人才”。西方有句流行语:“孩子是没有错的”,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更应该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于那些性格孤僻而又敏感的学生,我们要通过更多的关爱和沟通,从心理上找到突破口,逐步走进孩子的心田,学会理解孩子,这样才有可能是他们培养健康的心理。因为惟有尊重孩子,才能使他们抛掉心理上的顾虑,打开趋于封闭的心扉,逐渐使他们面对现实的人际与社会关系;惟有尊重孩子,才能使师生情感得以交流和沟通,解决学上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柳暗”变“花明”。
  
   4.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除与原有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及青春期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外,还可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对小学生也可通过组织有关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密切的联系,但不能用德育工作来代替,也不能取代德育工作。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简单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和学科化的倾向。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要讲求实效,把形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方式和所需时间,各地可从实际出发,自行安排。
  
   总之,中小学要正视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强和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水平和教育能力,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通过各种途径,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从细微处抓起,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他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从而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使他们学会沟通,学会理解和关爱他人。如此以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就会得到根本性的改观。
  
   参考文献:
   [1] 王有智.心理学基础――原理与应用[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2] 睢文龙.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吴锦.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体育[J].福建体育科技,2005,(5).
   [4] 谢晓玲.体育新课程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J].文教资料,2006,(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53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