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60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宏生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1~3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的1~3级原发高血压病例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单纯口服降压西药(依那普利),治疗组在口服降压西药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治疗8周观察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8.3%,治疗组总有效率90.5%。症状总积分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治疗组总有效率93.3%。结论:穴位埋线配合降压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无论从降压效果还是改善临床症状两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穴位埋线;高血压;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125-01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常见疾病如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中药危险因素[1],其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发病率也随之增高。本病属中医学的“头痛”“、眩晕”、“肝阳上亢”等范畴。并与心悸、中风有一定的联系。2007年,笔者应用穴位埋线,合用伊那普利治疗高血压60例,并与单纯应用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60例,进行临床比较,取得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依据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7次会议(JNCⅧ)收缩压(SBP)≥140mmHg,或(和)舒张压(DBP) ≥90mmHg。
  1.2 一般资料:全部12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48例,女12例,年龄30~54岁,病程5~25年,伴LVH:54例;高血压分级:1级36例,2级27例,3级7例。西药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31~55岁,病程4~30年,伴LVH:41例;高血压分级:1级39例,2级22例,3级9例。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在观察前停用其它降压药。记录观察前指标,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压及临床症状积分。
  1.3.1 对照组依那普利(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6568),每次5mg,每日2次。
  1.3.2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选用双侧曲池、足三里、肾俞、血海、三阴交穴位埋线,两周一次,四次为一疗程。
  2 疗效评定标准与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制定的降压疗效标准评定。2.1.1血压疗效标准:显效下降20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脉压差≤55mmHg以上;或血压虽为降至之正常范围,但SBP下降30mmHg以上,pp≤55mmHg。有效:SBP20mmHg以下但达到正常范围,pp≤60mmHg;或SBP下降达20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pp≤60mmHg。无效:血压为达到上述标准。
  2.1.2 症状积分疗效标准:显效:症状或体征消失或明显减轻,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症状或体征减轻,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症状或体征无显变化,证候积分减少<30%。
  2.2 结果:见表1~2。
  表1 降压效果比较[例(%)]
  经检验,对照与治疗组比较P0.003<0.01,两组之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表2 临床症状比较[例(%)]
  经检验,对照与治疗组比较P0.003<0.01,两组之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气血阴阳失调为本的一种疾病,其主要病机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脾虚痰瘀”, 肝肾阴虚是其“本”,肝阳上亢、脾虚痰瘀是其“标”。
  因此,笔者选用曲池、肾俞、足三里、血海、三阴交等穴位。其中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大肠与肺相表里,五行属金,金为水之母,取之可滋肝肾之阴;且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曲池穴能摄纳、调和阳明气血,平抑亢盛之肝阳,镇上逆之邪火。足三里出自《灵枢・本输》,为胃经合穴、胃腑下合穴,具有调理脾胃、补益气血的重要作用;肾俞出自《灵枢・背腧》,为肾之背俞穴,是肾脏精气汇聚之处,是补肾益气、滋肾养阴、填精益髓的常用穴。血海穴为治疗血症的要穴,具有活血化瘀、补血养血、引血归经之功。三阴交为肝脾肾三脉交汇,与肾俞结合滋补肝肾,与足三里结合健脾祛湿,与血海结合活血化瘀。遵循前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说,达到滋补肝肾、平肝潜阳、化痰消瘀的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针刺肾俞穴[2]对神经内分泌的调节作用。针刺后其血清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平均浓度明显降低, 11-羟皮质酮平均浓度明显升高,对神经体液系统的激活具有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有研究表明[3]针刺曲池穴有良好的降压疗效,动物实验显示,电针曲池穴能明显地降低高血压模型大鼠的血压,与其综合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有关。针刺双侧足三里穴[4]则可以降低延髓头端腹外侧区神经递质(谷氨酸)的释放,从而抑制交感神经兴奋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双侧曲池穴[5]可以降低患者血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内皮素(ET)含量,从而达到降血压的目的。
  埋线治疗此病是根据《素问・离合真邪论篇》“静以久留”的经旨,集针刺、穴位注射等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疗法。多种刺激同时发挥作用,令其“激发经气,疏通经络,通调气血,和谐脏腑”达到治病的目的。羊肠线作为一种异体蛋白质植入穴位,通过物理化学刺激改善血脉循环,恢复组织器官功能,提高机体营养代谢,羊肠线的软化、液化、分解、吸收过程,对穴位发挥缓慢良性、“长效针感”效应,同时30-50岁人组织修复能力强,穴位埋线处酸胀不适一般在1-3天内消失。只需14天治疗1次,延长就诊间期、减少就诊次数,增加病人依从性。
  观察结果表明,穴位埋线合用依那普利在降低血压、改善临床症状、增加病人依从性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疗效,与对照组比较,优势明显。因此,穴位埋线治疗高血压具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25
  [2] 朱东晓.肾俞穴注射川芎嗪对高血压病降压作用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5):38-39
  [3] 钱春艳等.电针曲池穴对高血压模型大鼠血压及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J].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8,10(3):5-6
  [4] 王延荣.针刺或褪黑素的中枢降压作用与延髓氨基酸递质改变的关系[J].上海针灸杂志, 2007, 26(6):41-43
  [5] 朱广旗.针刺曲池和太冲对高血压病不同证型的疗效[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16(1):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560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