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新时期,人们在道德观念和价值认识上呈现多元化,市场经济本身的功利性等负面因素,对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形成了巨大的冲击。笔者从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以及与行业要求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看法。
  【关键词】 职业学校 职业道德教育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各种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了剧烈的碰撞,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一方面人们的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大大增强,但同时也滋长了拜金主义、唯利是图和其它一些不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市场经济本身的功利性等负面因素,对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目前我国新增劳动力中,约有60%是由各类职业学校输送,其职业道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职业道德水平。职业学校如何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德才兼备、知行统一的高素质劳动者,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加强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中职生真正做到爱岗敬业。职业道德教育必须教育职业劳动者热爱自己的职业,并忠诚于自己的职业,也就是忠于自己所属的职业团体,信守该团体的原则规范与理想目标。事实上,只有付出真诚,才有可能自觉地把自己与所从事的职业紧密联系起来,并全身心地融于其中。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中职生真正成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中职生的成才意识很强烈,但一部分人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在实际工作中,眼高手低,缺乏敬业精神、合作精神和奉献意识,责任心差,集体观念淡薄,对工作环境、待遇等较为挑剔。
   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各行各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职业学校肩负着为各行各业培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实用人才的重任,其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员工的整体职业道德水平。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不仅关系到一所学校的声誉,也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发展兴衰和市场形象。
   4.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形成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基础,而这些毕业生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职业道德风险的大小,职业学校毕业生作为社会新增劳动力的主体,其职业道德风险的客观存在,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安定和文明。
   二、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举措
  1. 注重职业道德教育与其它专业的整合与渗透。职业学校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先从课堂理论教学入手,逐步向养成教育和实践教学过渡,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及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学会自我职业生涯设计,根据市场需求择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能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并将职业道德知识内化为信念,将职业道德信念外化为行动。
   2.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学校要营造一个文明、卫生、优美、高雅的学习生活环境,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通过组织学生勤工俭学,开展“文明小区建设”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的品德;通过“文明班级”、“星级宿舍”的评比培养学生讲文明、讲卫生的习惯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职业生涯设计大赛”、专业技能比赛等,提供给学生施展才华的平台,从而提升学生职业道德水平。
  3.在实习、实训中将行业要求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行业要求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学生只有在职业实践中感受、体会和锻炼,才能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加强实习、实训,既是职业学校专业实习训练的需要,也是职业道德养成过程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职业道德实践中去感受、体会和锻炼,才能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素质。因此,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训,既是职业学校专业实习训练的要求,也是职业道德养成过程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整合师资队伍结构。一是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心理素质;二是建立专业课教师定期下企业挂职锻炼制度,以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体验性和实效性;三是从企业中聘请相关专家或从生产一线挑选品质高尚、有经验的师傅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充实职业道德教育的师资队伍力量;四是树立有良好师德的教师为全校教职工学习的楷模,同时挑选部分优秀教师有组织地开展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的科研工作,以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并逐步成为德育学科的带头人。
   5.学校与家庭、企业、社会形成合力,齐抓共管。职业道德课是显性课程,而整个职业道德教育则更多地属于隐性课程的范畴。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忽视家庭、企业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父母对子女的启示和引导、社会对职业道德评价和认同,都会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形成和能力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6.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最终体现在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上。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提高自我认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过程,是一个人在道德修养上自觉能动性的表现。职业道德教育是否有效,归根到底取决于教育对象的“自我”作用。因此,在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资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在教育的方法上,应使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改变为平等、民主、开放式的教学,尊重和开发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主动系统地学习有关职业道德理论知识,在社会实践中自觉地按照应承担的社会道德义务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矫正,从而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应随时代发展不断更新和进步。在实践中逐步树立知行统一的教育观念,树立开放育人、发展育人的理念,重视政府部门对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指导作用;加强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社会以及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书目】
   【1】杜爱玲: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优秀教案选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詹万生李书华:职业智慧――《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学习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潘玉昆:关于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思考[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2004.02。
   【4】姜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在要求[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2001.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716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