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
  但是我们目前又不能不看到,不少语文课堂不再有滋有味,“语文味儿”诗意地栖息了。笔者认为,当前语文课堂中语文味的缺失,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就内容分析内容,过多地在理解文章内容上下工夫。2.把阅读教学上成常识课。3.多媒体运用不恰当。4.不加选择过多地引进资料。5.为拓展而拓展。那么,如何使语文课充满语文味呢?
  一、导语要有情味
  情感是语文教学中的灵魂,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没有情感的教学就等于没有明媚的春光。好的导语不但能够很快地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典雅气氛,而且能创设“先声夺人”诗意情境,让课堂教学充满着浓浓的情味,体现出鲜明的抒情格调,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这种熏陶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习本身,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康发育。比如教学《乡愁》一课,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导入语:“生在故乡,长在故乡,没有离开过故乡的人,不会有乡愁,乡愁这一个古老而又伤感的话题,它既鲜活明朗,又笼罩着淡淡的哀愁,是清远的笛,朦胧的月,又是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听一听台湾诗人发自内心的呼唤吧!”听着教师优美的语言是一种享受,在这种美的语言熏陶下,学生的情感才会丰富起来,语言才会优美起来。
  二、诵读要有滋味
  诵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诵读者与文本言语之声的碰撞、交流、融合,以读代讲、代问;以读传知、悟情;以读启思、悟理;以读赏美悟神,通过读,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文能力,提高他们知识、能力、人格、审美、文化等综合语文素养。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春》一课,我设计了三个大的教学板块, 1、初读,理思路。2、再读,悟感情。3、细读,品语言。以读贯穿教学始终,在读的同时用班得瑞的钢琴曲《春野》作为背景音乐,从而使学生在反复的朗读活动中感悟到了文章的情感美,细细品味了文本节奏明快、朴实清新、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寓教于读,寓学于读中,使学生如临其境,与作者产生共鸣。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语言特色。
  三、教师的课堂用语要“语文味”十足。
  语文教学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语言,作为传输知识信息的载体,不仅是联结教与学的纽带和桥梁,而且是教师传情播情、诱发美感的最主要的手段。它应该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升华而形成的、为浓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它能够使教学中经常出现循循善诱、娓娓动听、声情并茂、回味无穷的美学效应。那些僵硬死板的文句、单调而无节奏的语调、冷冰冰毫无感情色彩的词语是绝不会产生美的语言。倘若教师教学时能够做到叙述娓娓动人,丝丝入扣;描写绘形绘色,声情毕肖;说明事实明了,简洁清晰;议论深刻有力,逻辑性强;抒情如出肺腑,亲切感人,那么,学生就能够享受到如临其境、如见其状、如闻其声、如嗅其味的巨大美感。如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余光中《乡愁》的第三诗节的:“是啊,矮矮的坟墓表达了自己对母亲、对那方故土的思念,它永远地阻隔了生者与死者。母亲,再也听不到儿子深情的呼唤,再也无法感受儿子深切的思念之情,这种凄凄的别情,更让人撕心裂肺。‘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乡愁之强烈,怎能不震撼人心,让我们自由朗读这一节,读的时候一定要把这种悲伤的感情读出来,读出一种肝肠寸断的感觉来。”富有美感、充满诗意的教师课堂用语一下子拨动了所有学生的心弦,使他们产生动情地朗读、用心地体会的欲望,教学效果自然就出来了。
  四、结课要有回味
  课的结语很讲究语言的艺术,有的余音绕梁,意味深长,有的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结语说得精彩往往会收到画龙点睛之功效,增添课堂的语文味。
  例如《乡愁》一课结束时,为激起学生的背诵热情,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子思母念,乡愁动人;夫妻爱恋,乡愁可人;祭母奠土,乡愁感人;情系祖国,着笔惊人。如此动人的乡愁曲,应该把它背下来!不但要背对,还要把诗情诗意表现出来。”令人回味的结束语立刻转化为学生课后的实际行动。
  总之,语文味应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最关键的之处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经历、阅历和文化积淀,去体味、感悟作品,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鉴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文体美和语言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阅读欲、创作欲。这样,在长期的濡染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触发学生的灵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涵养学生优美的文明气质和优雅的文化风度。久而久之,学生身上洋溢着浓郁的语文味即文化味,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和文化品味、健全人格层次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就意味着,学生具有了获取人生幸福生活的能力和素养。作为语文教师,应义不容辞的使自已的课堂充满“语文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744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