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分析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问题;对策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业发a展的基础条件,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面对恶劣的地质气候,健全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和完善的管理措施,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水利工程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1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1.1设计方面设计工作中存在偷工减料行为。设计工作沿着预可研、招标设计、施工详图设计不断深入,不仅意味着结构图、工程量和工程费用计算的逐步细化和分解,还包括作为设计依据的基础资料必须逐步补充完善,设计方案的比较也需进一步深入论证。但实际情况是在水利工程设计中,设计单位在整个设计阶段中施工方案基本无比较,只要方案可行即可,技术经济观念不强。招标设计阶段的深度与可研阶段差不多,无设计优化。在进入施工详图设计阶段后,由于业主的强烈干预,设计单位才对设计方案进行较细致地比较,导致进入施工详图设计阶段后设计修改很多。1.2施工方面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水利设施的寿命以及工程的效益。目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有了很大进步,但仍存在施工队伍的质量参差不齐、质量监督制度不完善、建设单位管理体系不健全、施工管理中的不正之风等问题,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提高工程建设质量。1.3管理方面目前财力投入不足,导致管理经费不足,管理机构不健全,致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成后管理粗放,维护管理不足,出现了各种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由于资金短缺,虽然我市大力扶持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难有较多资金用于水利工程的建设配套,致使部分工程无法按期启动,开工建设的也很难按计划竣工验收。项目建成后管理粗放, 后短期内出现井淤积、引水渠道淤堵、泵站毁坏严重等问题,过早地失去其使用价值,同时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1.4资金投入问题一方面,水利工程作为农业基础建设, 井、泵、闸、涵、桥、沟渠等需投入大量资金,平整土地、渠系配套需投入大量劳动力,但国家补贴与群众自筹匹配均有难度。我市地域辽阔,适宜发展水浇地的耕地多,地下水资源也不匮乏,因而更显得资金缺口大。另一方面,投资主体单一,渠道不畅,落实难度大。上级拨款年初下不来,优惠政策难以兑现,农民前半年基本没有收入来源,待6―7月拨款下发时,农民农时已过,且打井配套工程还需一段时间,迫使效益向后推延。
  1.5产权方面从20世纪50~70年代,实行合作社和人民公社集体所有的经营管理体制,建成的设施归公社或生产队集体所有,实行集体管理,工程维护管理较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产生的问题是:水利工程所有者主体“缺位”。基层政府代替“集体”承办本该由“集体”办的事,造成政府“越位”。兴修农田水利是农民自己要干的事情,结果变成政府要农民干,甚至被人理解为政府加重农民负担。工程集体所有与分户经营的体制矛盾,导致“集体”工程有人使用、无人管理,老化、损坏、丢失等现象严重。
  2几点对策
  2.1推行工程勘察,设计招投标和设计监理制通过招标投标制,引进竞争机制,促使设计单位具有忧患意识,充分调动设计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设计单位提高设计质量。利用工程监理制度对设计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与监督,必然会促进设计单位提高其设计质量。实施设计监理制,对投资控制是非常有益的。为了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的因素,使工程设计有条不紊进行,可对设计单位设置奖惩办法,保证设计工作又快又好地完成。
  2.2完善新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建立管理机制,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在新建水利工程管理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因管理体制所造成的失误。因此,应明确管理范围和职责,全面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在制定建设方案的同时,制定管理方案,核算管理成本,明确工程管理体制、管理机构和运行管理经费来源,确保管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
  2.3施工管理
  在工程项目招标时,选用具有施工资质的工程建设单位。一是施工队伍人员构成。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人的业务水平。二是施工设备。考查施工单位是否具备完成该工程所必须的主要设备。三是施工经验。了解施工单位建设此类工程的施工经验以及业绩。四是经济能力与信誉情况。要对投标单位的经济状况和信誉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和评估,在同等条件下,选用经济实力和信誉较好的单位,按招投标程序选出最合适的施工单位。工程建设过程中要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施工技术规程。成立由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四方组成的质检组织,由建设单位总负责。施工中要对工程分阶段、分部分、按程序进行检查验收。施工单位设专职质检员,负责施工自检,并及时向质检组织汇报质检情况。每项工程及施工阶段要履行相应的程序,方可进入下一步工序。
  在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要以竣工报告形式报请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验收。所有未经验收的工程不准交付使用和结算工程款项;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严格按建设程序施工,提高工程质量,还可以对新建工程项目进行评优。
  2.4依靠体制创新解决资金投入问题应建立农田水利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个人投资打井配套,开发水浇地。国家应提供政策优惠和信贷优惠,使投资者能在3~5年内收回成本,且有利可图。受益群众应配合搞好土地平整和渠系配套工作,以发挥土地的最佳效益。应尝试建立绿色水利基金制度,为水利事业募集更多的资金。金融、信贷、水利、电力、扶贫等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为农田水利建设提供更多的方便。
  2.5明确产权归属,实现依法管护在落实工程管护主体时,一是可以采取工程产权拍卖、承包、股份制、租赁等形式落实管护主体;二是采取分级产权移交,落实管护主体。对较大型的工程产权、跨村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及设备移交给乡(镇)水利站进行管护。对田间水利工程,由村统一管护或农户分散管护。在农户分散管护中,可采取拍卖、承包、租赁等办法,把工程管护与农民群众的经济利益挂钩,增强其责任感。
  2.6搞好政策引导协调工作当前进城务工经商农民较多,有利于土地的相对集中。要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以水源定机井,以机井定地块,打破乡村界线,拆除农户壁垒,有井就用,有地就浇,最大限度地扩大水浇地面积。要充分利用现有水利设施,提高设备利用率,协调解决好农灌用电和人饮用电的费用负担,实现一井多用。同时,协调组织,真抓实干,先易后难,稳步推进,从而扩张数量,提升质量。
  3结束语
  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最基础的条件,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健全的农田水利建设体系和完善的管理措施,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产带来的不便,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是增强农业抗灾能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及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是保障人民正常生产和生活的关键。
  参考文献[1] 袁志国,郭金成.新形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2):213-214.
  [2] 陈孝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的探讨[J].机电信息,2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771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