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班主任促进后进生个体和谐发展的“情感德育”策略(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促进后进生个体和谐发展是班主任开展班级德育的重点。本文在简要交代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侧重分析了后进生个体和谐发展的五大作用,为后文落实“情感德育”策略思路的系统方法体系张目。
  【关键词】:后进生情感德育作用个体和谐发展
  
  一、“情感德育”与后进生和谐发展的涵义
  
  情感是指人在对客观事物认识过程中所引起的某种态度体验或感受。它是人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心理与态度上的反映,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密切相关的心理品质,是中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层面。情感德育,则是指教育主体以情感为载体,以发挥情绪与心理两个机制的协调作用为指向,借助积极情感为教育内容,以有效影响教育客体的消极情感,帮助其获得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一种德育理念或策略。它是情感教育在德育上的运用,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情感是学生和谐发展的一般基础,因为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的人的各种品质、智慧、勤勉、天才。才会得到最光辉的发扬。情感教育在推动学生德、智、体各方面和谐发展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词典中对“后进生”的定义是: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本文主要讨论品德不良后进生。后进生个体和谐发展,一般指通过有效教育,使后进生遵照身心发展规律和时代社会要求,健康协调、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发展的一种教育效果状态。包括:品德、性格,气质、能力及人际关系等各方面。一个人学生时代的和谐发展,是整个人生和谐发展的基础。也只有个体得到和谐发展,才能更好满足我国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为“和谐社会既是物质、生态、制度的和谐,更是一种人的和谐。”
  学生之所以成为品德后进生,一般是由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复杂原因长期交互影响形成的。限于篇幅,本文对此不加展开。品德不良的后进生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较低,情绪急躁,难以控制;心灰意冷,沉默寡言,不愿和别人接触。意志品质薄弱,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出了问题不能接受教训,满不在乎,洋洋得意或威胁他人;精神空虚、没精打彩,无心向学;行为习惯不良;在同辈群体中发牢骚、讲怪话,无端争吵。甚至故意给班主任和班干部出难题。
  
  二、情感德育对促进后进生个体和谐发展的作用
  
  (一)情感补偿作用
  情感德育可以丰富后进生的情感,对促进后进生品德和谐发展具有情感补偿作用。因为品德不良后进生往往在家庭或学校中受到的批评、惩罚和斥责多于赞扬和鼓励。这种被否定的心理定势极易造成他们的畸形心态与情感危机。轻则常以沉默或有意回避抗衡善意教育,甚者粗暴无礼与班主任或老师闹对立。此时的班主任要对他们进行热情的情感教育,慢慢使他们冰冷的心感受到温暖,从而使他们渐渐亲近班主任,逐渐消除对立情绪。接受教导和劝告,逐渐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和品德。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正是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诚挚的情感,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协调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在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信任的桥梁,从而为更好地转化他们奠定了基础。“班主任的情感还能诱发学生去仿效班主任的品德,从而提高品德教育的效果”,因为强烈的模仿性是青少年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心理学关于模仿的研究表明,人们总是趋向模仿爱他和他所爱的人,而不愿模仿那些他所嫌恶的人。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可看到,学生们不仅乐意接受他们所爱慕老师的情操和观念.而且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去模仿他们所爱慕老师的言论和行动。
  
  (二)性格优化作用
  德育的性格优化作用在于帮助后进生养成良好的态度和行为习惯,从而促进他们的性格和情感和谐发展。心理学认为:“性格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表现在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相应行为方式中的心理特征的结合。”“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是一句印度的谚语,它告诉了我们性格对人生有重要的影响。人的性格一旦形成,想改变是比较困难的。但这并不是说,后进生的性格形成后就无法改变了。只要班主任有信心、有恒心,再加上方法得当的情感德育,他们的性格是可以调整的。
  班主任在对后进生实施情感德教育时,一般会根据后进生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情感教育方法和方式。对自尊心强的后进生,会注意照顾面子,说话时语气柔和。有问题时一般采用个别谈心与批评的方式加以解决。对好胜自负的后进生,一面肯定成绩,指出他们的优点,给予宣传表扬;一面指出不足,促其改正。对感情冲动的后进生,暂时放一放,等冷静下来再给他讲明道理,引导他改正错误。对讲“哥们义气”的后进生,班主任要注意提高他们的思想意识,指出事情的危害性。
  
  (三)情绪稳定作用
  情感德育还可以帮助后进生形成良好的心理活动,促进他们的气质和谐发展,从而起到稳定后进生情绪的作用。气质与性格关系密切,又有区别。所谓气质指的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根据目前的科学认识, 认为气质的生理基础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最常见的分类方法是将气质类型分为粘液质、抑郁质、多血质和胆汁质四种类型。气质本身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也并不是完全不能改变的。气质是构成后进生个体的重要部分,由于每个后进生的气质类型不同,其行为表现的特点就会有差异,甚至是明显的差异。
  班主任的情感德育能促进后进生气质和谐发展。对情绪发生快,多变的多血质后进生,班主任一般会采取单刀直入的批评方式,刺激强度大,效果好。对那些敏感性强,接受能力强的后进生则采取含而不露,柔中有刚的批评方式,使其对号入座,以免伤害其自尊心。对那些心思细密,戒备心大的后进生班主任要采用谈心的批评方式,批评时不着急,缓缓而出,层层深入,还要注意穿插一定的鼓励和赞美,使其精神振奋的同时,又能认识到错误。当学生情绪激动、关系紧张时,班主任不妨进行冷处理,等学生平静下来时再解决。这样,批评后进生时就会少一点感情用事,多一点理智。既可以避免与学生不必要的正面冲突,又可以减少师生之间的紧张对立,从而缓和处理问题的气氛。当学生犯了严重的错误时,班主任要及时把握时机,进行“热处理”。尽可能控制其错误行为蔓延和恶化,以减少对其他学生的不良影响。
  
  (四)改善参与作用
  “能力是作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条件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情感德育能培养后进生实践活动的技巧,从而促进其能力得到和谐发展。教育的过程是被教育者参加的过程,只有符合后进生心理、年龄特点的活动才是具有生命力和有效果的。任何信念都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深化、确立的,因此班主任必须带领后进生走进实践活动中去,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括动应该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进生参加实践活动,不仅是他们获取现代社会生存知识以便日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他们能力得到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后进生的能力不仅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内容串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能够满足后进生的各种需要,也特别适合他们的兴趣和爱好的充分发挥和施展。同时,社会实践活动所具有的实践性,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师传授书本知识,而是让后进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动机和兴趣自主参与、体验和探究,在参与和接触社会生话的实践中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理论运用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及责任心。
  
  (五)人际和谐作用
  所谓人际和谐,是指人们在各种具体的社会领域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建立起良好心理联系的人际关系处理效果。和谐、友好、积极、亲密的人际关系属于良好――即和谐的人际关系,它们对于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是有益的。社会心理学的调查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心理正常发展,个体保持健康和生恬具有幸福感的重要条件之一。
  情感是建立、发展、维持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情感德育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正确的情感表达和交流,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的关系。后进生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首先来自于班主任对每一位后进生的尊重,这种尊重是一种爱,也是一种责任。其次是班主任对后进生的宽容。让每个后进生既能勇敢地站起来表达,又能体面地坐下,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班主任对德育过程中发生的一些问题要能正确地归因,真诚地接受后进生的批评,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用彼此的尊重来保证师生间的和谐交往。同时,班主任的情感德育还有利于后进生在同辈群体交往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从而促进后进生同辈群体间人际关系和谐发展。英国作家肖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两人彼此交换,每人只有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大家彼此交换,每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班主任要善于运用情感教育在后进生同辈群体里形成民主、平等、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样的环境将会使后进生同辈成员得到和谐发展的自我教育。(未完待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1553260.htm